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神学自然法思想是基督教连接自身的宗教伦理和现世的规范之间的一座桥梁,它的发展经历了教义信仰时代、教父学时期、经院哲学时期、教会改革时期和宗教改革年代五个历史阶段,涵括了契约论、限权力、人性论和法律信仰等丰富的法哲学和政治哲学思想。基督教神学自然法作为西方法律传统的一个重要渊源,对法治观念的养成有着不可磨灭的思想贡献。  相似文献   

2.
宗教裁判所是基督教专门审理有关异端案件的机构。本文指出对宗教裁判所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不论是在机构设置还是诉讼程序上,仍然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法治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太贤 《现代法学》2001,23(2):44-53
当日尔曼人用粗陋的习惯和蒙昧的意识取代了罗马人的法制和法治观念的时候,基督教教会却一直保存这一文明规则和观念。在教会抑制王权的斗争中,基督教神学不仅重申着法律的理性、正义和权威的思想,而且从中衍生出法律神圣、权力服从法律、法律至上等理念。这些理念,最终经阿奎那而演绎成了系统的神学法治学说。  相似文献   

4.
冤案是如何发现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正意义上的冤案是终审判决有罪,但实际上被定罪人未实施被认定的罪行的案件。以云南杜培武"故意杀人案"为代表的43个冤案进入再审程序的过程表明,我国刑事冤案的发现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冤案申诉筛选机制没有很好地起到筛选冤案的作用。因此,应该在对国外三种申诉筛选模武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设立独立的申诉案件复查委员会来统一受理、审查和筛选冤案申诉。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是十九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他对人的本质作出了自然主义的理解,虽然是抽象的、唯心主义的,脱离人的社会性的,但是费尔巴哈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捍卫了唯物主义,开创了西方人本主义的先河。本文通过对费尔巴哈人本学思想的深入分析,给予其思想以科学的评价,揭示了他的"人本学"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克洛德是《巴黎圣母院》中的"恶魔",法律意义上,他是一个在宗教外衣庇护下的罪犯形象。他犯有绑架罪、故意伤人罪以及流氓罪等,中世纪的神学宗教为他提供了犯罪的合法地位和合法身份。  相似文献   

7.
约翰·希克针对近代全球化以来愈发突出的宗教多样性和多元性事实以及由宗教相遇造成的基督教危机,从宗教之解释出发,批评盛行的宗教排他论和宗教兼容论,提出多元论假设并倡导宗教多元论和宗教对话,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逐步构建了宗教多元论体系。其中对约翰·希克宗教多元论影响重大的有康德、维特根斯坦和W.C.史密斯。约翰·希克的宗教多元论思想可以概括为"世界各大宗教传统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信念,即宗教经验不纯粹是人的精神观念的投射,而是人类对同一个终极实在的不同回应;应承认虽然各自的回应差别甚大,但都是同等有效的,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救赎论结构,即世界各大宗教传统在整体上都是人类生存从自我中心转向实在中心的拯救/解脱的语境。"尽管多元论仍面临许多理论困境和批评反对,但约翰·希克宗教多元论及其三大支柱——一个终极实在、宗教之解释和共同的救赎论结构的提出,有巨大的合理性和解释力,是宗教经验和宗教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变革,对基督教神学做出了重大的范式更新、转换甚至革命。  相似文献   

8.
刘潇 《现代法学》2003,25(1):141-144
格老秀斯以其巨著《战争与和平法》使国际法成为完整、独立、系统的学科,被称为国际法的“鼻祖”,他更是近代西方法学思想家中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自然法理论的人。他认为国内法和国际法都应以自然法为基础,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也应受国际法和自然法的约束。在17、18世纪古典自然法思想家中,他第一个使自然法概念摆脱宗教神学的约束,恢复和发展了自然法的世俗观念,认为自然法代表理性或人的本性。他希望通过他所掌握的法理学、哲学和神学的渊博知识,以其具有说服力的文笔,有助于国际和平的恢复和国际间法律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摩西十诫》和《圣经》等西方宗教经典来论述早期宗教思想、律法对后世法律发展的影响,进而论及基督教及其教会产生以来,其制度和教义对西方法律产生的影响,逐本溯源,从而认清西方法律发展进程中的宗教因素,目的在于使我们在借鉴与引进西方法律的同时,理解与认识到东西方法律在形而上层面上的差异,不致邯郸学步,抑或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10.
张胜利 《河北法学》2012,(5):185-189
英国行政裁判所通过调整以适用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彰显行政裁判所的制度优势,特别是2007年《裁判所、法院和执行法》颁布后,英国行政裁判所在性质、组织、管辖、程序以及监督机关等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特点。英国行政裁判所经验对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具有借鉴意义,行政复议法律制度修改需要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的需求,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优势,保障行政复议组织独立性和裁决公正性。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教义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在教会法本身神学理念的发展,而且对于伦理的观念、价值的观念、权利义务的观念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尤其在西方的财产制度、婚姻家庭制度以及刑法制度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本文对西方法律制度中的基督教教义进行论述和分析,以期使人们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脉络和法律思想的演变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审美主义是西方文化审美现代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型态,其基本宗旨是在基督宗教及其神学的语境中张扬美以及审美对于信仰生活的重要意义,以此回应现代性危机带给西方文化以及神学自身的困境.基督教审美主义随历史条件和思想背景的演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理论范式,即情感论的、存在论的和形式论的基督教审美主义.其间的转换与发展脉络,为了解与思考西方文化现代性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蒋传光 《法学家》2005,(6):111-119
中国是一个有着宗教传统的国家,宗教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着重从中国远古时代"神权法"的产生、宗法制传统宗教的"孝"和礼仪、宗教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指导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宗教观念在具体司法制度中的体现这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宗教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英国行政裁判所通过调整以适用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彰显行政裁判所的制度优势,特别是2007年《裁判所,法院和执行法》颁布后,英国行政裁判所在性质、组织、管辖、程序以及监督机关等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特点.英国行政裁判所经验对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具有借鉴意义,行政复议法律制度修改需要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的需求,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优势,保障行政复议组织独立性和裁决公正性.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裁判所即日本的法院,检察厅即检察院。一、裁判所现在的日本裁判所是根据一九四七年五月三日通过的《裁判所法》设置的。裁判所是日本的审判机关。除日本国宪法有特别规定外,裁判所可裁判一切法  相似文献   

16.
<正> 伊斯兰法源自宗教教义,为奉教的穆斯林民众总体生活方式系统化、规范化之体现,故明显不同于世俗性律法。其“法哲学”实为一种宗教神学悖论:法既被界定为安拉意志的体现,故称沙里亚,意为“安拉指示之路”,同时又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之产物,故称斐格海,意即对这部“先在”的、“永恒”的启示律法的“理解”。这种二无论法律观反映了古  相似文献   

17.
平反赵作海案,切勿造成新的冤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祥林"、"赵作海",已经成为中国冤案的代名词,而被写入当代法制史. "赵作海"与"佘祥林"蒙冤,具有惊人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与商丘市柘城县交界,在邻县柘城连续发生赵作海案与鹿邑5农民抢劫轮奸冤案后,太康县一起类似冤案近日也浮出水面--2005年,时年58岁的太康县马头镇小王店村村民王业文被警方先以涉嫌包庇、后改为故意杀害邻居王明杰逮捕,在缺乏直接有效证据的情况下,王案经周口市检察院起诉、一审被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缓".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道德意识系统化的思想家。他熔法律和伦理于一炉,确立了伦理法律思想,对我国封建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法系能比世界上其他法系更早地甩开宗教和神学的束缚而独树一帜,这与孔子伦理法律学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看法  相似文献   

20.
启蒙运动一方面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用科学的理论取代了宗教的信仰;另一方面它所提倡的理性使人们在坚信自由、平等、博爱的同时陷入了工具理性的桎梏中。霍克海默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继承卢卡奇的异化理论对工具理性提出了批判,同时对启蒙与理性的关系以及启蒙同神话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而后来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直接继承了该理论、因此对霍克海默的工具理性批判进行梳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