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卫国 《中国法律》2007,(4):35-36,100-102
今年三月颁布的《物权法》,是一部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立法。中国是一个有着九亿农民的国家,关于农村土地问题,透过现有的法条,人们能够解读出一些什么立法意图和发展趋势?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笔者在参与《物权法》草案论证和咨询的过程中,曾就农村土地问题向立法机关提出过建议并与有关人士进行过讨论。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依法治国的脚步,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在经历了无数风波和国人的翘首企盼中,我国民商法律体系中一部重要的基础性法律一《物权法》终于浮出水面。《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使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调整纳入完整的法律体系。对于完善我国物权法律制度,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也必将对以证明民事法律事实和调整民事法律关系为主要对象的公证制度带来重大的影响。如何依据《物权法》完善我国公证制度?如何按照《物权法》调整和规范公证工作?如何审视《物权法》后法律服务市场的格局变化?公证行业如何应对“物权法时代”的到来?是每一位公证业内人士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是摆在公证行业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笔者在认真研读《物权法》和总结公证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略书拙见.与业内人士其同探究。  相似文献   

3.
在京城私家车突破3000万辆的今天,车位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日益紧俏。随着《物权法》的实施,不断产生的车位纠纷陆续走上法庭这一解决通道。 如何理解《物权法》有关车位的规定?第74条这把保护伞,是该为业主遮风还是为开发商挡雨? 在《物权法》实施后,记者走近与车位纠纷有关的当事人和专家,走进多个小区进行全方位调查。深度关注京城车位产权。  相似文献   

4.
浮动抵押制度是源于19世纪50年代后期的英国衡平法,我国1995年《担保法》并未引入,2007年的《物权法》引入了此制度,作为荚美法系的舶来品,该制度存在哪些特点及优势?在我国运行的怎么样?存在哪些缺陷和怎样完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未登记动产抵押权效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对动产抵押权的设立采取了登记对抗主义的立法模式,根据《物权法》第188条的规定,动产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那么未经登记的动产抵押权效力究竟如何?不得对抗第三人的含义是什么,第三人的范围如何界定?本文拟结合我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平等保护私有财产权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征收是国家针对公民私有财产权最可能的“侵害”行为。《物权法》对于征收的规定有长足进步,但仍无法完全满足现实需要。在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修订的同时,《物权法》关于征收的条款也应当修订,从民事基本法的层面对征收和拆迁作出区分,规定公平、公正原则为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并完善征收预备程序,最后还需对《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在2007年3月16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给过去十多年来艰辛的立法过程画上了完美句号。这部《物权法》是对目前中国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涉及物权的活动在立法层面上的总结,是对于现存与物权有关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等的整体梳理,笔者在学习《物权法》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价格低、地点好、已装修……高房价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二手房”。但也有不少人却因此惹上麻烦造成经济损失。那么,根据法律规定,哪些“二手房”不能买呢?一是产权不明确的。《物权法》第六条、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依照法律规定登记,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买房前,要核对出卖人是否具有产权。《物权法》第十七条和《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  相似文献   

9.
庄严 《法庭内外》2011,(2):31-3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的施行,从停车位归属到物业选聘,从业主"自治"到问责"居改非"……新法关注民生、保障民权,引领人们走进一个新维权时代。然而,维权新时代,业主究竟如何"当家"?  相似文献   

10.
高哲 《法律与生活》2009,(12):31-32
“为什么我的房子不受(《物权法》的保护呢?”看着自己被遮挡三年阳光的房子,再看看法院的不予受理裁定书,六十多岁的王先生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不动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内容系《物权法》规范的重点之一。可以说,土地使用期限届满后土地使用权及地上物如何处置,一直是令立法者头痛不已的难题。人们把希望寄托在《物权法》的制定上,然而《物权法》的规定仍不能让人满意,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就《物权法》中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相关内容,深入探讨了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规定的制度缺陷及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是一部与民生休戚相关的重要法律,是呵护民生的重要法宝。《物权法》的许多法律条文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卫国 《中国法律》2008,(2):28-30,9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於2007年10月1日实施以後,有一系列的配套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待制定。其中,正在制定中的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法规。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物权法》颁布後,国务院於1991年发布、2001年修订後再发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由於与《物权法》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已於2007年10月停止执行。为此,全国人大2007年修订《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授权国务院就徵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房屋与拆迁补偿先制定行政法规。毫无疑问,这个行政法规必须坚持以《物权法》为依据,而不能因袭《拆迁条例》中那些已经过时的规定。因此,有必要对《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及其法理作出正确的解读,并对《拆迁条例》中的过时规定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14.
略论物权法与被拆迁人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霞 《时代法学》2010,8(4):68-71
《物权法》树立了平等保护私权的理念,明确了征收拆迁应予补偿及补偿的原则,有利于被拆迁人权益的保护。征收是一个行政法律关系,拆迁补偿则应是一个民事法律关系。应在《物权法》中明确国家是征收及征收补偿的唯一主体,进一步完善征收补偿的原则,以真正落实《物权法》的私权保护观念,切实雏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实施,此前的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也开始正式实施。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物权法》和第一部《公证法》先后颂布施行,昭示着我国的民商事领域迎来了划时代的发展契机。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不难发现《物权法》并没有如很多人所期待的那样,把法定公证条款明确地写进去。虽则遗憾,但这并不意味着公证被排斥在物权领域之外,或公证在物权领域就无所作为。恰恰相反,《物权法》与《公证法》,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二者缺一不可,紧密相连。要贯彻落实好《物权法》,就必然要充分发挥公证的作用,让公证成为物权制度发展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有恒产才有恒心”的崭新的发展时代.这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不久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强调了要认真学习《物权法》,充分认识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意义,做好实施《物权法》的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法律服务工作者,广大律师更应率先学习研究好《物权法》,这样才能准确适用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天津律师》2007,(1):27-28
时间的脚步匆匆,当2006年与我们挥手告别之际,站在辞旧迎新的门槛旁,打开我们的记忆之门,将一件件法制事件过滤,将一个个案件评点,是什么让我们难忘,是谁感动着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是物权法修改?亦或是反商业贿赂?让我们一起感知2006年中国法制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8.
应收账款质押是《物权法》新确立的一种担保方式,它扩大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想像空间。中国人民银行也出台了相应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操作规则》(以下分别简称为“登记办法”和“操作规则”)。很多人认为,这将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老问题。那么,在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的法律规定方面,我国与外国有哪些异同?还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不仅是保护人民群众财产权利的民事法律,也是规范行政机关行使公权力的一部重要法律。建设法治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从保障权利、维护秩序、促进竞争的角度增强物权意识,提高保护物权的能力。《物权法》的实施对政府行政行为产生诸多影响,基于这些影响,本文认为,《物权法》的颁布与施行,既是实现“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需要,也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的解析与践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它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物权制度的共性问题和现实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做出了规定,对不合适宜的司法理念、民法理论和法律规范进行了修正。本文就《物权法》出台后,会给司法实践带来什么谈了几点个人的看法,并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以助于人们能够在生活实践中更好的理解、运用《物权法》保护自身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