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沐叶 《中国检察官》2010,(18):68-71
2010年7月.当文强的儿子文伽昊接到关于父亲的《领取骨灰通知书》时,这个戴着黑框眼镜、年仅二十八岁的青年也许才真正意识到父亲的确永远离他而去了,在他还没有完全读懂这位曾经显赫一时的父亲时。  相似文献   

2.
2011年.市民黄女士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一套房产。除了去世的大哥.其他哥哥姐姐都同意放弃继承房产。在玄武区公证处办理继承手续时.公证员发现老大还有两个儿子。黄女士承认.大哥有个儿子一出生就给了别人.还有一个是养子.目前在南京某监狱服刑。公证员表示.这两个侄子都有代替父亲继承祖父房产的权利.黄女士要想继承房产.必须找到这两个人。经多次走访老大的亲戚朋友.公证员了解到.这个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安徽某地。随后公证员陪黄女士来到安徽.在媒体上刊登寻人启事。经过近一个月的“大海捞针”.黄女士终于找到了侄子。他表示愿意放弃继承权.还要来南京看望自己的亲人.  相似文献   

3.
打官司     
打官司与我可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打官司c我的三叔从小就过继给一位族人做孙子,以延续香火。这位长辈去世后,留下了三间房子,而我的三叔又在外地工作。这位长辈的侄儿就霸占了房子。三叔委托我父亲替他打官司。于是,我就常常看见在田地里劳累了一天的父新坐到了昏暗的油灯下。在扫盲班里开始识字的父亲,为了给三叔写信和给法院写诉状;常常忙到深夜。看到父亲如此艰难,我恨不得自己一夜之间就长大,能帮上父亲一把。好不容易等到村子里有在省城武汉工作的人回家探亲,父亲就象遇…  相似文献   

4.
乐朋 《政府法制》2009,(10):38-38
1940年夏天,教育家陶行知的儿子陶晓光要去成都一家无线电修造厂就业,需要学历证明书,即文凭。陶晓光上过学,却没有正规的学历文凭,就瞒着父亲,让育才学校副校长马侣贤开具证明.称自己是晓庄师范的毕业生。在重庆的陶行知知道后,立即拍电报去成都将假证明索回,并开了一张真实的证明寄去。同时,他还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相似文献   

5.
蒋斌  邱红莲 《江淮法治》2011,(22):32-33
一入赘女婿,因琐事与岳母发生争执.竟残忍地将岳母活活打死,10月13日,这个恶婿被灵璧县检察院以故意伤害(致死)罪从快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6.
千万富翁有一个痴呆女儿,年近而立却不能成家。几年来,舔犊情深的父亲愁白了头,一再张罗选婿,然而都没有成功。最后,父亲不仅将标准大打折扣,而且许诺“600 万元做陪嫁”。不久,一个标准“女婿”姗姗而来。女儿拥有了“爱情”和“幸福”,父亲庆幸不已,欣然兑现承诺。谁知“女婿”竟携300万巨款人间蒸发……600 万征婿买来无尽的懊悔……  相似文献   

7.
老人自称做好事反被罚3万元 今年67岁的李荣寿是一名退休职工。2008年7月18日下午,在合肥市保健院门外,一位打不到车的女士向刚开摩托送完妻子的李荣寿求助。这位女士称有急事,希望李荣寿能用摩托载自己一程。  相似文献   

8.
刚满周岁的儿子身患急症,父母因家境贫困束手无策,孩子的生命岌岌可危。关键时刻,夫妇俩的朋友伸出了援手,并将孩子带回了自己的老家治疗,然而夫妇俩没想到的是,在回到老家后,这位朋友竟然冒充孩子的亲生父亲,四处找媒体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骗来了如潮爱心,也骗取了社会各界数十万的捐款。 为了防止事情曝光,假父亲决定正式收养孩子,但遭到了孩子家人的反对。多番努力无效的情况下,假父亲决定铤而走险,一起国内罕见的重金属化学品杀人案也惊现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9.
周洋 《法庭内外》2010,(1):43-46
一个风华正茂的漂亮女孩儿。享受着父亲的万般宠爱。对她物质生活的需求.父亲更是有求必应。不但如此。为了她的前途着想,父亲还千方百计把她安排到街道办事处上班。在亲戚朋友的眼里.父亲给她的爱。已经是超乎寻常的溺爱了。而她。却暗自发下狠心,要雇用杀手暗杀父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如此残忍,要置自己的父亲于死地?又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厚重的父爱换来了一颗仇恨的心?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社会》2006,(6):39-39
问:李先生与张女士于1991年8月登记结婚,生育一个女儿。由于近几年双方为经济问题数次发生争执。特别是在去年李先生与妻子各自单位不景气,二人先后买断了工龄,李先生领取了6.4万元补偿款.张女士领取了2万元补偿款,此后.双方的争吵更是日渐升级。2004年11月。李先生起诉要求离婚,张女士虽然为了孩子不同意。但要求分割丈夫名下的住房公积金1.8万元和买断工龄补偿款。请问:买断工龄补偿款属夫妻个人财产吗?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2012年1月份,市民崔女士在淘宝网开了一家网店,主营各类女士服装。开业后不久,崔女士接到一位买家的订单.为了做好生意招揽回头客,崔女士发货前仔细检查了货物,以免有质量问题,影响到网店的信誉。下单之后,买家很快就将钱打到了支付宝上.本以为是做了单好生意。可几天后崔女士在网页上突然发现一个差评.给差评的就是自己精心服务的这位买家。崔女士随后联系了这个买家。一开始,买家说服装缺了一个扣子,崔女士让其拍照发过来,如果真存在问题.可以寄回来进行退换并由卖家承担邮费。可买家只是一口咬定崔女士的服装存在质量问题。为了讨好买家.崔女士按照买家的要求将一半的货款打到了对方账户,款到后的第二天。网页上的差评便消失不见。[案例二]在淘宝网等网络交易平台上,职业差评师利用交易规则中的漏洞,以“差评”敲诈卖家,少则几元.多则数百。一位职业差评师曾自曝:“不出10天,我们能让一家经营一年的网店倒闭.当然也能让一家饱受差评的商家看上去很美。”一些成交量低、信用值低的新店,最容易成为职业差评师“狩猎”的对象。成交量不大的店铺,几个差评就能把99%的好评度直接拉低成96%.这种效率让以信用评价体系为支撑的淘宝网络购物中的卖家不得不万分重视,从而掏钱就范。上述两个案例形象直观地点出了职业差评师勒索钱财的手段与本质。职业差评师,这是近期非常热门的一个词。网店每一笔交易成功后,买卖双方都会对交易情况作出信用评价,这是淘宝网用户诚信的重要标志。在淘宝网的信用评价规则中,分为“好评”、“中评”、“差评”三类,“好评”加一分,“中评”零分,“差评”扣一分。随着积分的增多,淘宝卖家可相应成为心级卖家、钻石卖家、皇冠卖家。信誉度的高低是买家下单的重要依据。卖家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好评率和差评率。然而.这种评价体系在为买家购买提供信用参考,敦促卖家提高信用和服务质量评价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个隐形人群——职业差评师。他们每天在各大网店疯狂购物,但目的并不是商品,而是以差评相威胁,敲诈卖家钱财。  相似文献   

12.
王晓颖 《江淮法治》2008,(20):44-45
“高薪保姆”动了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王婕,家住安徽省潜山县农村。从小,父辈们的艰苦生活被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高考前几个月,十分疼爱她的父亲为了给她凑够学费,和同村的几个叔叔大伯拉着车一起去镇上卖药材。谁知.父亲刚收拾完车上的东两,准备从街角把车推回去时,被一辆货车撞到.从此没有再醒来。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位市委书记,为了掩盖自己逾千万元的不法收入,竟然在一夜间变成了“功底深厚”的“小说家”。除了谎称自己多次在外地买彩票中大奖外,还将原本是普通工人的父亲“描写”成“超级富翁”,将身为普通农民的贫寒母亲“打造”成“百万富婆”……贪官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而编造谎言,掩盖真相,并不出人意料,但像这位书记这样把“故事”编得如此离奇、离谱,在中国的众多腐败官员中,堪称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邓红阳 《政府法制》2007,(24):36-37
这位父亲与女儿一直在一起生活,但是极少见面,只好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直到这位父亲去世,他的同事在整理其遗物时,才发现父女之间的这个"秘密"———  相似文献   

15.
方宇 《江淮法治》2012,(10):32-33
得知有幼童落水河道.却没有立即.下水救援,岂料溺童竟是亲子且已溺亡。悔恨已迟,这位父亲将儿子溺亡的责任归咎于社区居民委员会,并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巨额损失。2011年12月31日,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了“2011年无锡法院十大典型案例”,该起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不但人选,而且因社会影响大,备受百姓关注而位居入选案例“榜首”。  相似文献   

16.
一张芜湖市副市长骑车送女儿上学的照片在网上“疯传”后引起热议。据报道,这位副市长几乎每天都骑车送女儿上学,“送女儿上学很正常.是父亲应该做的事”。而在当前的官场生态中,一个地级市的副市长每天骑着自行车送女儿上学的情景实在少见。因为稀缺,所以关注,称赞其廉洁奉公值得学习的有之.质疑其炒作作秀者也有之。  相似文献   

17.
逸名 《政府法制》2013,(12):41-41
1920年7月20日.美术大师刘海粟在上海艺专开风气之先,率先使用女性裸模进行写生。只可惜,这个无名女子只干了3天,就被父亲强令留在了家里,而此事后来还在整个上海滩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报纸参与讨论,大军阀孙传芳亲自出面干预,连鲁迅先生都写文章表示了关注。许多人认为,这位无名女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裸体模特。  相似文献   

18.
一名男子酷爱摸彩票,不仅烟酒全戒,而且还举债上万。为了能达到自己的头彩梦,丧尽天良的他不惜向自己的亲身骨肉伸出魔爪,最终这位『卖孩子买彩票』的邪恶父亲得到了应有的法律严惩。  相似文献   

19.
晚上看了一则电视新闻,结果夜不能寐。新闻报道说,成都一个民间艺术家多年来一直钟情于用蝴蝶的翅膀作画,镜头里大量展示了“艺术家”用剪刀剪下蝴蝶翅膀进行创作的过程,并说这是“成都百绝”之一。报道还说这位“艺术家”为了这样的“嗜好”花费巨大,而每幅画也能卖上几千上万元不等……新闻还带有指导性的建议,说这样的创作不是随便谁都能做的,因为捕捉蝴蝶就要受很大的苦。报道进而盏赞这位“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之崇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年少的时候,父亲——这位老党员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我,他常常对我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在世上就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为党做事”,父亲的谆谆教诲,使我对党有了较为朴素的感性认识,争取成为党的一分子,做一个让人尊重的好为,这种思想在我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