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欧中亚地区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最为活跃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苏东剧变,使各国执政的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多党制风潮席卷整个地区,党派林立,分合频繁。1991年苏联和南联邦解体以及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使这一地区国家数量由剧变前的9个(包括东德)  相似文献   

2.
丹尼斯·P·霍浦契克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大学研究东欧和世界历史的助理教授。他在《东欧历史与文化》(斯特·马丁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中,从全新的角度——文化——考察了东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作者在书中写道: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各国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在苏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社会主义在苏联及东欧遭到失败,俄罗斯学者从各方面探讨这一历史剧变的原因,其中部分学者从俄罗斯的历史思想遗产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本文作者就普列汉诺夫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看法作了评述.文章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的命运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苏联共产党是一个有着93年历史、执政长达74年、党员人数曾达到1900万的大党,曾对20世纪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政权,落得自动解散的命运。苏联剧变20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原苏联地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们在谈起苏联这个大国的解体时,仍然不免带有惋惜之情。  相似文献   

5.
苏东剧变后,持不同观点的人们对其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东欧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是革命输出的结果,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苏联对它们的态度的转折始于对"民族主义"的讨伐.东欧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合并并非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6.
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剧变只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决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共产党,还是目前正在执政的共产党,都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者还在不断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7.
梁英 《当代世界》2008,(7):37-39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古巴共产党是整个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作为执政党,古巴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相比更为艰难。一方面,近在咫尺的美国加大了对古巴的封锁与“和平演变”的力度,采取种种手段分裂古巴共产党,企图彻底颠覆古巴社会主义政权;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古巴失去了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依托。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古共何以始终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维持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最根本的原因是古共注重改善民生,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古共在改善民生方面进行的大量探索,也为中国当前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二次大战后,美国为了对苏联冷战,将素来有历史积怨的韩国和日本拉入了同一反共体系。然而,随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冷战体制瓦解,韩国和日本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9.
苏联东欧剧变之后,西方"苏联学"随着冷战结束,无论在研究对象还是在受到资助的力度方面都遇到了挑战,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预见到苏联解体而备受诟病。但是,西方"苏联学"随着大量苏联解密档案的解密而出现复兴,摆脱了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的困扰,与西方主流社会科学不断融合,与俄罗斯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苏联解密档案为西方"苏联学"的研究提供了"客观基础",使得一些长期争论的悬而未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得到解决或者有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政治信仰在苏联经历了确立、巩固和扭曲、信仰危机的产生与发展到全面崩溃的演变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反思,可以揭示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广大群众的信仰危机为苏联剧变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必要条件;苏共党的领导人及党政精英的政治信仰危机是苏联剧变的关键性因素。苏联剧变是政治信仰发生根本变化的苏共领导集团在普通群众政治信仰变化的基础上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各国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乘机掀起阵阵反共浪潮,叫嚣"共产主义即将在全世界消失"。在这股狂风恶浪的冲击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有的放弃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纲领,有的改变了党的名称和性质,还有的干脆宣布自行解散或集体加入社会民主党。但是,也有一些共产党,风吹浪打不动摇,以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原则性和无产阶级大无畏气概,坚决反击国内外反共  相似文献   

12.
1991年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数十年之久的冷战结束了。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国际政治关系和国际经贸关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冷战后的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下是在这一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并  相似文献   

13.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前的苏联各历史时期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特权现象 ,但尚未形成特权阶层。到勃列日涅夫时期 ,这个社会阶层随着主客观条件的成熟而得以形成。特权阶层对苏联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该阶层的产生及其影响是诱发苏联剧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蒙古的应对战略措施 蒙古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伴随苏联东欧剧变后,选择了东欧型激进改革模式,进入了向"西方式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过渡"的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共产党不仅经历了由被禁止活动到重新崛起的过程,而且在2001和2005年两度问鼎政权,摩尔多瓦因而成为苏联解体后在前加盟共和国中出现的第一个由共产党重新执政的国家,同时也成为欧洲大陆上惟一由共产党连续掌权的国家,这在独联体以至全世界都引起了强烈震动。摩共连续获胜并非偶然,它是摩共多年来,特别是2001年执政以来不懈努力的结果。摩共再次执政能否获得成功,将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苏联东欧剧变以后,对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的理论与历史。作为开拓这一新学科的头一部著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制关系史论》,最近由红旗出版社出版。全书39万字。该书初步较为系统地研究十月革命后至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70多年来在各个领域的对立、斗争和交流、合作的历史和相应的理论观点,以及实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2009,(10):23-24
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目睹了东欧剧变在前民主德国上演的惊人一幕,一直以来作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标志的柏林墙被推倒了,大量东德人涌入西德。从当年的东欧剧变再到后来的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时至今日,20年已经过去了……  相似文献   

18.
苏共党内历史虚无主义逆流以否定苏共领袖和革命英雄为切入点,进而演变成一场全盘否定苏共历史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掘祖坟"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执政的合法性根基,一定程度上粉碎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赖以支撑的精神基石。历史虚无主义扭曲了苏联共产党的形象、搞乱了苏联人民的思想,导致苏共意识形态失控。必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变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防范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三个特征,深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认真总结苏联剧变的教训,对正在深化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国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年多以来,东欧六国经过烈变,原来的共产党或工人党改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同时兴起了更改国名,改变国徽的浪潮,纷纷宣步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时间令人眼花瞭乱。那么,这些国家剧变后的形式发展如何?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的问题。目前,剧变后的东欧形式十分复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恶势力抬头,社会动荡,经济危机,民心浮动。恶势力抬头的社会动荡表现出几种不容忽视的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