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温朝霞 《探索》2012,(2):111-117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索,阐述了文化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路明灯,激励着几代觉醒的中国人为着革命的胜利而不懈地努力。后来,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创造出适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文化,并指导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新命题,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了理论的创新。从革命文化到和谐文化,从文化革命到文化和谐,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历程,也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方祥 《学习论坛》2001,(12):34-36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这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指导地位,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探讨文化建设问题,博采兼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并勇于文化创新.深刻研究这些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为建立与时代要求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将文化创新作为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探索文化创新历程中的经验和特点,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5):10-16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革命(1921—1949年)、建设(1949—1978年)和改革开放(1978—2011年)三个大的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有每个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特点,同时又有每个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陈麒  刘浩林 《理论建设》2023,(6):93-102
百年辉煌,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意蕴尤新,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从理论形态来看,革命文化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既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革命文化的理论指导,又有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基因对革命文化的内在支持;从主体形态来看,在革命文化内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知识分子分别发挥着领导者、推动主体、重要驱动力的不同作用,形成了系统的主体性效应;从实践形态来看,革命文化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呈现系统性特征,主要由文化符号建构力、文化价值创新力、文化精神凝聚力、文化需求牵引力、文化要素协同力构成。  相似文献   

6.
熊艳  成燕 《求实》2013,(Z1):257-261
<正>高校与文化有着天然联系,地方高校应承担起传承创新革命传统文化的使命。本文首先对革命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进行解析;继而从推进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传播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引领革命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改造革命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体现革命传统文化和谐特征,处理革命传统文化传创中的三个关系等角度阐述地方高校在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最后指出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深刻动力在于文化创新。从价值论视角探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新是全球化浪潮下的重要战略抉择,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具有科学的价值取向。二是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有着丰富内容,其价值路径主要在于五个坚持,即:坚持思想理论创新、坚持文化观念创新、坚持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文化科技创新、坚持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是文化创新还须把握具体原则,注重适应时代需要的价值诉求,认真处理好四方面关系,即:坚持科学理论引领,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关系;贯彻"三个面向"原则,正确处理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发展性关系;践行"两个尊重"理念,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挥群众创造活力关系;保持先进性内在要求,正确处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民族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事业的实践创新,领导推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领导推动社会革命进程中自我革命的政治创新,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坚持和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鲜明政治品格和卓越创新精神。回顾中国共产党壮丽的创新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创新成就和丰富的创新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百年大党无往而不胜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时代的网络空间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宣传的"主阵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迫切需要加强革命文化的网络传播。加强革命文化网络传播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侵蚀、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然而,囿于革命文化和文化网络传播的特质,革命文化在网络传播过程中面临着革命文化网络传播主体权威被削弱、革命文化网络传播范式受挑战、革命文化网络传播受众个性化凸显和革命文化网络传播遭遇商业化侵蚀四个方面的困境。通过进一步加强革命文化网络传播队伍建设、创新革命文化网络传播范式、推动革命文化网络"分众化"传播、完善革命文化网络传播制度,能不断提升革命文化网络传播效果,彰显革命文化网络传播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创新文化的内涵与社会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文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文化可以区分为现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创新文化的灵魂,创新文化应具有求实、怀疑、实践、协作、献身、宽容等科学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现.创新文化的产生,需要相应的社会条件:百家争鸣的社会氛国、支持创新的价值标准、激励创新的行为规范.创新文化建设包括精神、制度、可视三个层面,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中国的现状与特点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1.
罗志元 《湘潮》2015,(7):91-94
桂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厚重的文化基因。当前,如何在继承和发扬桂东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努力让"红色文化"成为桂东人民的精神支撑,已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迫在眉睫。一、桂东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与现状桂东,位于湖南省的东南边陲,郴州市的东部,罗霄山脉的南端。桂东,是一块红色圣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前哨,是第一军规颁布地。桂东,是一类革命老区,1949年6月16日解放。  相似文献   

12.
党内和谐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经历了几个重大的发展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转型与拓展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党内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革命型”——“建设型”——“整合型”——“改革创新型”文化模式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加快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中央、省委文件精神,从2013年至2020年,每年选派一批文化人才到"三区"工作或提供文化服务,每年为"三区"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的文化工作者。红安县2013年分配了18个文化工作者选派名额。通过人员培训、业务指导、志愿服务等方式,18名文化工作者发挥出自身专长,在一定程度上帮  相似文献   

14.
丁素 《学习论坛》2013,(6):51-5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文化理念和思维创新是增强创造活力的重要选项。文化理念与思维创新是同质共进的辩证过程。文化理念的确立由思维创新来引导,其发展也以思维创新为前提。思维创新是优化、改变文化理念的灵魂,是培养文化理念自觉的智慧先导。创新就是要突破原有文化关系的旧框架、传统文化结构的旧模式,用哲学的"问题意识"去发现文化新矛盾、建立文化新关系、构筑文化新结构;就是要培养发现和破解问题的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的思考能力,在理性反思和批判中"引爆"文化智慧潜能,创造文化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综观中国共产党 80年的历史 ,中共三代中央领导核心都十分注重从文化层面来探讨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问题。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科学地回答了“古今中西”文化之争 ,解决了中国文化建设的根本出路问题 ,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支点。鸦片战争后 ,中国民族危机接连不断。由此而来的各种剧烈冲突 ,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 ,就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以及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相结合 ,对近代以来的“古今中西”文…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 ,这是我们党 80年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其中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我们党文化使命的增强和执政思想的成熟。在新的世纪里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就必须永远弘扬创新精神 ,在不断创新中铸造新的时代精神。一、创新是先进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人类自身进化的一种状态和成果。它不仅包含着人类改造自然界过程中的获得的一切物质成果和在改…  相似文献   

17.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期。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文化艺术领域的建设和批判方针,改造知识分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重要思想,这些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当然,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取得思想文化建设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遭遇到了挫折,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沈江平 《前线》2017,(2):43-46
从文化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创造性吸收和转化的过程。历经传统文化的博弈、中国革命洗礼、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相应地产生出一定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建设经验。这些成果和经验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自信基础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整、充分地体现了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功能.因此,我党在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有着三重特质第一,党在代表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先进文化的内涵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二,党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选择与创新的历史内容上具有浓郁的时代性;第三,党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上具有强烈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文选》在文化建设方面着重论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科教兴国、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思想工作和文艺、卫生、体育等内容。这是江泽民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纳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系。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和主要范畴;发展先进文化的重点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针是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