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以来,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日益增多,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安机关作为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主力军,必须准确掌握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发展趋势。通过对该类型犯罪的成因分析,主要存在群众反诈意识有待提升、打击该类型案件深度不够、反诈宣传不够精准、联合作战协作不到位等问题。公安机关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同时注重强化破案打击效能,强化内外协作。在反诈宣传工作中需提升精准化、深度化、专业化,加大打处力度,构建联合作战新模式,以更好地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2.
于顺  滕宝毅 《法制博览》2024,(9):130-132
由于深度合成技术是开放源代码,一些以“AI换脸”“AI换声”为主要手段的合成类产品和服务也开始出现,而依托此类产品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屡见不鲜。目前“AI换脸”冒充身份诈骗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的涉案比重和涉案金额快速上升,其具有诈骗速度快、涉案金额高、事后反应慢等特点,社会危害性尤为凸显。本文通过介绍“AI换脸”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现状,并对近期“AI换脸”冒充身份诈骗案件频发的原因着重进行分析,最后对“AI换脸”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易泸月 《法制博览》2023,(11):160-162
在信息化时代,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更新,诈骗种类繁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犯罪手段科技化、“精准式”诈骗成趋势等。为有效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必须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对策,尤其是针对电信和金融行业的对策更应创新,这是防控电信诈骗犯罪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4.
电信诈骗近些年虽然在国家严密打击下势头有所遏制,但是,大学生因电信网络诈骗经济遭受损失、身心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事件仍时有发生。在总结以往学者们有关高校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关于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还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方面有待提升和改进,从而找寻更加有效的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策略和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活动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中立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网络中立原则旨在确保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不对特定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区分对待,保障用户的网络访问权利。然而,一些人认为,网络中立可能会为网络犯罪提供遮护,使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成为可能。本文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为视角,探讨网络中立在刑事法律框架下的边界和限制。首先介绍网络中立的概念和原则;其次分析网络中立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讨论网络中立原则是否应适用于涉及刑事处罚的行为;最后提出有效建议,以平衡网络中立与网络犯罪打击之间的关系,维护网络安全和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6.
马军 《法制博览》2022,(2):35-38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综合治理和刑事犯罪打击的一块顽疾.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高发、频发,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本文从网络诈骗犯罪发展脉络、实证分析梳理、刑法规制研究等方面进行检视、反思,探求困境突围的应然模式.  相似文献   

7.
白忠锋 《法制博览》2023,(29):88-90
近年来,随着金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利用手机短信、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非接触式电信诈骗案件呈高发、多发态势,而且犯罪手法不断升级翻新。由于该类案件具有隐蔽性强、取证难、侦破难的特征,导致经济财产严重损失。对于公安机关而言,精准使用侦查技术侦破电信诈骗案件、大力打击犯罪分子、挽救群众财产损失是重点。本研究以网络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困境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具体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8.
江川 《法制博览》2023,(31):6-8
互联网、网络应用、移动支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犯罪模式从线下转向线上、从现实转向隐秘提供了温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年呈现井喷爆发之势,改变了传统诈骗犯罪的作案模式,为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推进基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以河北省宁晋县为例,总结了近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案情况,从基层视角分析了打击电信网络犯罪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完善立法、扩大宣传、综合治理三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军利  谭晓鹏 《法制博览》2023,(13):136-138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园中的“非接触式”犯罪案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以电信网络为载体的诈骗犯罪层出不穷。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多样,组织分工明确,诈骗目标的选择随机性较大,易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防范网络诈骗是化解高校学生安全风险的关键环节。校园是网络诈骗高发区,校园电信诈骗主要有校园贷、套路贷、创业贷、刷单返利类诈骗、冒充客服等类型。通过分析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和特点,探究高校学生容易受到电信诈骗的原因,并提出以预防为主、强化反诈宣传以及筑牢全民反诈防线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通信与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电信诈骗的案发量持续增高,诈骗分子趋向年轻化、高学历化,因此诈骗手段和工具也不断翻新,呈现出高科技化特征。由于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细化、抵抗性强的特点,公安部需要加大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力度,培养一支专业队伍,建立健全相关行业的电信诈骗预警机制,提高人们的反诈意识,最大限度遏制电信诈骗。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犯罪,近年来此类案件持续高发,作为互联网主要用户群体的高校大学生,正逐步成为这一新型犯罪主要侵害的群体之一。为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切实保护学生的财产安全,通过对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协同治理对策,从而筑牢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火墙,对全面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在高校校园内的发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鹏伟 《法制博览》2023,(2):142-144
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预防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防范工作。本文以当前网络媒体兴起的“微时代”为背景,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的现状,探讨大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和原因,针对实际形势和当前环境,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辅导员层面、学生个人层面提出具有一定理论性和操作性的防范措施,以期为提高大学生防骗意识和打造和谐的“无诈校园”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云胜 《法制博览》2023,(23):135-137
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多样化、技术化以及规模化的特点,并且已经形成了犯罪产业链条,这也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需要对侦查管辖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首先,确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管辖制度的运用价值;其次,掌握其发展现状;最后,分析该项制度的优化策略,在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管辖效率的同时,促进犯罪侦查管辖工作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元临 《法制博览》2022,(7):136-138
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各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信息查询、沟通交流、购物等的主要平台,在网络给大学生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群体防骗意识薄弱、认知度不高等特点,开展一系列诈骗活动,导致高校电信网络诈骗事件的不断发生.本文从高校常见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出发,分析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接触性新型犯罪也随之不断增多,并出现类型多、手法隐蔽、现代化、金额大、危害大等特点,而高校大学生已成为不法分子主要的攻击对象之一.文章通过介绍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及特点,分析高校频发电信诈骗的原因,提出高校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对策,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18起法院判决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根据法院的判决书采集犯罪数据,对涉及诈骗的犯罪行为人属性、诈骗组织结构、作案手段、犯罪产业链条进行案例剖析,对犯罪能力、犯罪收益、刑事处罚等维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有组织犯罪;同时,这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低风险、高收益的犯罪类型,对于不同级别的罪犯来说,具有不同的犯罪收益和犯罪风险。应当采取"重典治乱"的刑罚策略,推进全球犯罪治理模式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实施地域性职业犯罪预防和受害精准预防、系统性源头性全链条打击、统筹境内境外两个战场的"打防结合、预防为先"侦防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倩 《法制博览》2023,(26):160-162
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农村地区已经成为诈骗犯罪的重灾区,而且传统诈骗方式与电信诈骗同时泛滥,使侦查难度加大,针对此种现状设计相应的侦查策略有助于打击预防犯罪,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而侦查策略设计作为一种思维过程,本身也是侦查人员思维物化的表现形式,将策略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农村地区诈骗案件的侦查活动中构建以情报线索为导向,以侦查对象、侦查方法和侦查技术为途径,实现最终的侦查目的侦查策略,具有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我国蔓延,由我国台湾地区发源到席卷全国再到重点地区泛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走过漫长历程并仍在不断翻新,呈现出诈骗手段多样化、作案团体专业化、受害群体广泛化的新趋势.其中,电子数据的提取是公安机关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关键,却面临犯罪现场勘查难、证据保全难、电子数据易灭失的困境.要想解决这一...  相似文献   

19.
张冰清 《法制博览》2023,(18):157-159
随着互联网在高职院校中的普及,大学生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易感人群。本文以对高职院校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现状的分析为基础,对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并从家校共育、加强普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学生工作者提升个人素养几个方面着手,对高职院校应对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策略进行研究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断卡"行动开展以来,严厉打击了"两卡"的违法犯罪活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现象予以震慑,但在司法实务中关于涉卡人员的构罪标准、罪名认定、一罪数罪认定等问题五花八门,最终导致同案不同判、打击力度不够、扩大解释司法解释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