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苏府规字[2010]12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现将《关于加强涉案财产价格鉴证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一○年五月十日关于加强涉案财产价格鉴证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涉案财产价格鉴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不断加强鉴证制度建设,规范鉴证行为,全面做好涉案财产价格鉴证工作,促进司法、行政执法、仲裁等案件的顺利办理,加快推动"法治苏州"建设步伐,现制订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皖发改办[2019]592号各市发展改革委:为规范价格认定行为,统一相关技术参数参照标准,确保价格认定依法、公正、科学、效率,现将修订后的《安徽省价格认定相关技术参数参照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省物价局《关于印发安徽省涉案财产价格鉴定相关技术参数参照标准的通知》(皖价证[2006]128号)和《安徽省物价局关于修订涉案机动车价格鉴定相关技术参数参照标准的通知》(皖价证[2013]71号)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3.
建构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在确定公开主体时,要以职级为基本考虑要素,职务为特殊衡量要素,同时要兼顾制度的终极价值和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和谐。公开的财产范围宜采用概括式规定和列举式规定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财产申报受理机关可以考虑归属“国家公务员管理局”条口,审查机关比较可取的是在人大系统中设置一个专门委员会,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法律责任应以人们无所谓避重就轻为原则设置。  相似文献   

4.
<正>鲁价认发[2015]6号各市、县(市、区)物价局:现将《山东省涉案果树价格认定规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地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山东省物价局报告。附件:山东省涉案果树价格认定规则(试行)山东省物价局2015年2月3日山东省涉案果树价格认定规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涉案果树价格认定工作,统一涉案果树价格认定程序、方法和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山东省涉案物品价格鉴证条例》、《扣押、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在跨国追逃犯罪嫌疑人以及赃物方面成效日益显著,但面临着即使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后,涉案财物往往难以追回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追缴力度不够、追回机制不完善、涉案财物认定难、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不力等原因造成的。对此,应借鉴国际赃款赃物认定标准,完善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建立非经刑事定罪的财产追回机制。  相似文献   

6.
赋予市场主体破产能力责任是构筑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的需要 ,规范破产程序、完善破产法律制度是贯彻 WTO规则非歧视原则的需要。必须依法认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宣告企业破产的惟一实质要件 ,债务人申请企业破产是债务人的义务 ,债权人申请“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债务人破产是债权人的权利。必须依法审查确认破产债权、破产案件的管辖权、破产财产的合理分配权 ,依法实行破产终结程序 ,以及建立企业破产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套路贷”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定性该罪存在着很大的疑难性和复杂性。在司法实践中,此类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呈现出刑民定性难、程序选择和转化难、既判力标准适用难和涉案财物的认定与处置难等多重困局。分析“套路贷”案件中刑民交叉困局出现的原因,从“套路贷”案件罪与非罪的判断、涉案财产的范围和处置以及案件诉讼程序选择等方面提出破局之建议,为“套路贷”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涉案财产包括作为犯罪之物、作为证据之物和作为财产保全之物,可以分为实物财产和非实物财产。查控涉案财产作为一种强制性侦查措施,在证据保全、财产保全、社会保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作为实物财产强制措施的查封、扣押,还是作为非实物财产强制措施的冻结、限制资格,都面临着控制犯罪与保障公民合法财产权的冲突。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物权法的颁布,构建合理完善的查控涉案财产制度,加强司法控制,成为司法公正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9.
浪费人概念自古有之。罗马法通过浪费人保佐制度以规制成年人任意挥霍财产的行为。在夫妻共有财产制的背景下,浪费人任意挥霍财产、吸毒、嗜酒会破坏家庭关系和婚姻关系,各国建立浪费人制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维护家庭利益。我国可以把浪费人列入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范畴,对其认定和宣告采取个案具体审查的方式。另外,应允许浪费人选定辅助人。  相似文献   

10.
盗窃罪在我国属于常见多发的财产型犯罪。盗窃数额对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具有关键的作用,立法上规定了“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特别严重情节”及“有下列情形之一”几种情形作为定罪及量刑情节。因此正确的认定盗窃数额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一个小的方面来谈一下对盗窃数额的认定。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准确认定价格违法案件事实,规范价格行政处罚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认定,保障和监督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价格法》、《反垄断法》等法律,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2.
工会经费和工会资产是工会组织赖以生存、发展以及开展各项工作和职工活动的物质基础。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以下简称工会经审工作)是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对工会经费收支、财产管理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的经济监督,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工会法》第44条规定:“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监督制度。”工会经审工作的基本职责,是对工会经费收支、财产管理以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监察法》非常重视涉案财物调查程序之正当性,针对搜查、扣押等调查工作确立了强制录音录像制度。但是,目前刑事涉案财物调查体系制度定位仍存在偏差,如未能体现其财产保全价值;监察机关能否对刑事涉案财物进行实体处分,立法方面语焉不详;利害关系人之权利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应当以人财并重理念及程序正义原则为指导,强调对物调查之财产保全价值;检察机关应成为财产保全及实体处分的决定主体,加强检察权对监察权的制衡与监督;细化和完善利害关系人之程序性权利,构建以检察机关为主体的程序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4,(5):5-5
据检察日报4月17甚报道,浙江省检察院于4月9日出台了《浙江省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防范非法证据的若干规定(试行)》。规定共有35条,从非法证据的预防与控制、审查与发现、认定和排除,到瑕疵证据的补正与转化等7个方面,为防范非法证据“支招”。如在非法证据的预防与控制方面,规定要求严格执行侦查人员回避制度;严格执行侦查措施、强制措施和办案期限等相关法律规定;严格执行不同种类证据的取证规定,推行犯罪嫌疑人讯问笔录、亲笔供词、录音录像、悔过书“四证同步”制度,注意发现并收集口供中提及的客观性证据。  相似文献   

15.
黄进喜 《人民政坛》2007,(11):42-43
反垄断法第31条规定:“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或者以其他方式参与经营者集中,涉及国家安全的,除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经营者集中审查外,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这一规定使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成为一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外商投资法》基于保障国家安全的目的 ,在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安全审查制度,但并没有对安全审查制度作出明确定性,也没有明晰其救济措施。本文在简要梳理安全审查的制度延革后,将安全审查决定的性质认定为行政许可,并整理出现存的数项救济措施,分析现有救济措施及其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补偿纳入安全审查决定救济措施的建议,同时将投诉机制作为过渡性机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渝价[2008]139号各区县(自治县)物价局:为规范我市涉案物价格鉴定行为,加强涉案物价格鉴定工作的管理,维护国家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局制定了《重庆市涉案财物价格鉴定管理办法》,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以渝文审[2008]9号通知准予登记。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二○○八年四月七日  相似文献   

18.
夫妻财产制是有关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财产所有权的制度。我国《婚姻法》采用的以法定财产制为主、约定财产制为补充的夫妻财产制度,进一步充实了夫妻财产内容,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在约定财产制度的规定和实施、夫妻债务清偿、法定财产制排除的非常情形、共同财产规定等方面存在缺陷,在今后的婚姻法实施细则及相关司法解释和民法相关篇中应对上述缺陷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刑法》第191条洗钱罪规定了七类上游犯罪,涉案财物的形式较为复杂,需要明确涉案财物与犯罪所得的关系并对后者的范围进行限定。根据《刑法》总则第64条规定,涉案财物可以分为违法所得、犯罪工具以及违禁品;根据涉案财物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联性,涉案财物可以分为组成犯罪行为之物、供犯罪使用之物、犯罪行为之报酬、犯罪行为产生之物、作为行为对象之物、经营性犯罪之收益。上游犯罪所得仅限于犯罪行为之报酬、部分作为行为对象之物和经营性犯罪之收益。尤其应将犯罪所生之物,即违禁物排除在外。犯罪所得与洗钱行为的性质认定应在其与金融管理秩序法益的关联性中寻找依据,与保护法益无关的事实要素不影响犯罪所得的认定。自洗钱入罪后,上游犯罪行为人处置赃物的行为,从其性质判断不属于“漂白”犯罪所得的,无需独立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提出:“研究论证建立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方面的法律制度”。本文拟从行政伦理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一、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行政伦理法制定位所谓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是通过行政伦理立法,要求公职人员在任职之初、任职期间,在规定的时间以及离职之后的一定期间内向相关机构报告或公布自己及共同生活的亲属的财产状况。公职人员财产申报于1766年首先在瑞典施行。1883年,英国《净化选举与防止腐败法》规定,各候选人在选举结果公布之后,必须按照规定申报其竞选中各项费用的开支情况,并向社会公开。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则是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行政伦理法制化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