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人为本创建新型的生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莉 《工会论坛》2006,12(3):123-124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抓紧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才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生育水平明显下降.相关研究表明,尽管我国启动了全面二孩政策,但依然难改低生育趋势.如何从生育价值观角度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已成为保障国家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回顾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生育价值观的概念、结构、测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概括和阐述,可进一步把握中国人的生育心理,...  相似文献   

3.
人口计划生育法的施行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阐明了公民的生育权利义务,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人口计划生育法中只有控制人口数量的措施没有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只强调公民应承担计划生育的义务,而公民承担此义务后应享有利益的未予足够的保障.人口计划生育法应加强利益补偿措施及相应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以达到公民生育权利义务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生育文化是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文化现象,它包括生育观念、生育知识、生育心理、生育行为等。新型生育文化主要包括男女平等、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内容。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观念,树立男女平等、女儿也是传后人、生男生女一样好的观念,树立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观念,树立要对子女尽到抚养和教育责任的道德观念,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倡导婚育新风,普及科学知识;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强现代生育文化向传统生育文化的渗透力、冲击力和吞噬力,进一步加快新型生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变迁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北京、上海、宁波、东莞、长沙五市所作关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问卷调查表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的内部变化不同步,期望子女数的变迁相对较快,性别偏好与生育动机变迁相对迟缓.生育上的男孩偏好与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观依然重要,并对生育行为产生影响.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方面与当地居民的差距,使其缺乏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鲁西南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一股婚前怀孕或生育男孩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仅仅是因为传统婚姻道德的解体,其背后隐藏着另一层动机--逃避计划生育制度的管理,早日生育男孩.它虽然表面上并没有违反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但实质上却是农民生育意愿与计划生育政策之间博弈的结果,使性别比失调问题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生育新技术为人类的生育提供了多种选择方式,未来新生命的诞生过程,可以处于一系列人工选择和人工控制之中,人类将由计划生育时代进入选择生育时代.人类生育的变革,将会对家庭、婚姻、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管理以及人类自身的进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计划生育国策下的生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丽 《工会论坛》2009,15(4):12-13
生育观念就是指人们对待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在我国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影响和指导下,人们的生育观念与过去相比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认为,在我国,当前人们更看重的是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乐趣,强调的是孩子对于家庭的完整性以及自我生命延续和精神慰藉等非功利性目的。这是一种新型的适应人口发展、利于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现代人口生育观念。  相似文献   

9.
自《社会保险法》实施以来,各地针对女职工申报生育保险待遇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但各地的实施细则和办事指南均统一规定,申报生育保险待遇需要办理准生证,必须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否则即使缴纳了生育保险费用,也一概不能享受计划生育保险待遇。笔者认为该项规定于情于法均不合适,不仅违反了法律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社会保障的基本理念,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新型生育文化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生育文化,是在婚育方面形成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道德、新制度的集中体现。它适应了先进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维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对推动和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新型生育文化重在建设 我国的新型生育文化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历程,虽已具有鲜明主题,初步形成框架,但与两千多年的传统生育文  相似文献   

11.
王喜红 《工会论坛》2004,10(2):16-17
生育保险的实施对平衡企业负担、保障女职工的平等就业权、促进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等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然而 ,从实践发展看 ,生育保险的实施与推行并不顺利 ,尚存在很多问题。为了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必须进一步加强生育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生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为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转来对政治经济以巨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通过人的观念转变,付诸行动来实现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新风尚正在逐步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加强新型生育文化的建设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论坛》2000,(12):29-29
计划生育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是“十五”期间乃至今后15年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国12城市在职青年调查数据,研究青年的不同特征与其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表明,青年的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等因素与其意愿生育数量间关系不大;青年的婚姻状况、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则与之关系密切.已婚青年意愿生育数量显著高于未婚青年;高收入青年的意愿生育数量显著高于中低收入青年;青年文化程度与他们的意愿生育数量之间呈现出一种U形相关状态.  相似文献   

15.
覆盖未就业配偶生育保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保险覆盖未就业配偶,惠及没有工资收入的"全职太太",在当前中国有特殊意义:使下岗失业女工和"全职太太"也能够享受生育保险;保障企业能按市场经济规则用工;提高各类企业生育保险缴费的积极性;有助于女性农民工融入城市.新中国初期我国就有职工家属生育保险,国颁部颁的生育保险条例应重新明确职工配偶的生育保险权利,保障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和谐转型,为各省市制定相关条例奠定基调.  相似文献   

16.
尽快调整现行生育政策,实行“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政策,有利于开发教育和制度红利。普遍允许二孩与提倡适当晚育以及科学改善计划生育,不会导致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低生育水平的大幅反弹。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70年代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到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宣布推行"全面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群众的生育意愿和行为也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本文在"全面二孩"背景下,以育龄青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特征的群体意愿生育子女数、意愿生育性别、生育时间和生育目的以及关于二孩的生育态度。研究发现新时期的育龄青年对意愿生育子女数量的要求趋于合理,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意愿晚育人数偏多,养儿防老不再是生育的重要目的,意愿二孩生育态度积极度不高,经济因素是影响其是否生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生育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生育子女的权利。该权利并非绝对自由的权利,而是受到法律限制的权利。中国背负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有效控制人口的手段是实施人口计划生育的法律制度,而中国人口能否得到控制与管理取决于生育权利的正确行使。生育权滥用是破坏人口生育管理制度的违法行为。本文从生育权滥用的理性分析入手,寻找生育权受限制的理论依据,指出禁止生育权滥用的有效对策。以期达到改变人们生育观念,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党员生活(武汉)》2010,(1):F0002-F0002
地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荆门市,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近年来,该市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育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20.
《理论学习(山东)》2005,(11):I0001-I0001
近年来,济南市天桥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和省、市有关指示精神、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提高群众满意程度为目标,严格标准,深入持久地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活动,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