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索自制白花蛇舌草黄酮注射液的免疫增强作用,测定了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CD8+T细胞表面活化抗原CD69和CD25的表达以及细胞因子IL-2、IL-12、IFN-γ的含量。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黄酮注射液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促进CD8+T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因子IL-2、IL-12、IFN-γ的分泌。结果表明,自制的白花蛇舌草黄酮注射液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蕨麻多糖(Potentilla anserinepolysaccharide,PAP)免疫调节的作用机理,观察了PA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和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显示,50 mg/L PAP配合ConA或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能使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显著增殖(P<0.05);100、200及400 mg/L PAP配合ConA或LPS可使小鼠脾淋巴细胞在体外极显著增殖(P<0.01);与对照组相比,PAP以不同浓度(50~400 mg/L)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后一氧化氮分泌量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蕨麻多糖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一氧化氮,与ConA或LPS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MTT比色法、相对半定量RT-PCR法和放射免疫测定(RIA)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胸腺九肽对离体培养的鸡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I、L-2基因表达与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0 ng/mL和1 ng/mL胸腺九肽处理鸡脾淋巴细胞8 h后,能显著增加由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反应,显著提高IL-2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2含量(P<0.05);100 ng/mL的胸腺九肽虽有增强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反应以及提高IL-2基因表达和分泌能力的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胸腺九肽能增强鸡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反应,并主要在基因转录水平上促进IL-2的合成与分泌,其作用与剂量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桔梗皂苷D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IL-2和IL-4分泌、细胞膜表面标志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桔梗皂苷D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小鼠脾淋巴细胞经桔梗皂苷D刺激后,M TT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和IL-4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桔梗皂苷D能够提高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诱导脾淋巴细胞IL-2和IL-4的分泌,提高脾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促进脾淋巴细胞从G 0/G1期进入S期。证实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桔梗皂苷D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因子分泌、提高CD4+/CD8+亚群比值、促进细胞进入DN A合成期,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太子参茎叶多糖(Radix pseudostellariae stem and leaf polysaccharides,RPSL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因子含量及对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将RPSLP添加到体外分离培养的淋巴细胞中,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TNF-α含量;RT-PC R法检测上述细胞因子以及转录因子T-bet、G ATA-3的mRNA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添加RPSLP后在3.125~50 g/m L浓度范围内可显著促进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TNF-α的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P0.05),并能调控T-bet、GATA-3的mRNA表达,使T-bet/GATA-3比率处于动态平衡。上述结果说明,RPSLP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因子mRNA表达来改变分泌量,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起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蛹虫草多糖(CMP)的免疫活性,将6种浓度的CMP40和CMP50分别单独或与Con A、LPS混合加入到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后第48小时,采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D570nm值)的变化;将5种浓度的CMP40和CMP50分别与Con A加入到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测定IL-2和IFN-γ的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多糖浓度在62.5~500μg/mL时,CMP40+Con A组和CMP50+Con A组的D570nm值均显著高于Con A对照组,CMP50+LPS组的D570nm值显著高于LPS对照组;多糖浓度在31.25μg/mL时,CMP40+LPS组的D570nm值显著高于LPS对照组;CMP40在31.25~500μg/mL组、CMP50在250μg/mL组的D570nm值显著高于细胞对照组。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表明,CMP50协同Con A或LP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强于CMP40。CMP40和CMP50在500μg/mL组的IL-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MP40在500μg/mL组和CMP50在62.5~125μg/mL组的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CMP40和CMP50在合适剂量下能单独或协同Con A、LPS刺激T、B淋巴细胞增殖,促进淋巴细胞分泌IL-2和IFN-γ,从而增强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猴头菇多糖(HE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HEP单独或协同ConA、LPS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显示,HEP的质量浓度在6.25~100μg/mL范围内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且48h效果最佳;HEP与ConA或LPS共同作用小鼠脾淋巴细胞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D570nm值高于ConA和LPS单独作用的,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HEP通过促进脾淋巴细胞从G0/G1期进入S期,从而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结果表明,HEP可单独或协同ConA、LPS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D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索黄芪多糖等9种中药成分免疫增强活性的作用机理并比较各成分之间免疫增强活性的强弱,在体内试验的基础上,用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了它们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皂甙、蜂胶黄酮、黄芪多糖、淫羊藿黄酮、淫羊藿多糖都能显著地直接或协同ConA刺激脾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也能显著增加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显著升高体外培养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gG水平;当归多糖能协同ConA和LPS的诱导活性,提高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的IgG水平;黄芪皂甙能直接和协同LPS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板蓝根多糖则仅能促进LPS的诱导活性,蜂胶多糖的作用则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羊口疮病毒(OrfV)F1L与B2L基因核酸疫苗PVAX1-F1L、PVAX1-B2L联合免疫小鼠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应答效果,分别将PVAX1-F1L+PVAX1-B2L、PVAX1-B2L、PVAX1-F1L、PVAX1空载体与PBS通过后腿肌肉注射方式免疫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不同时间段的小鼠血清中OrfV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因子IL-2、IL-4和IFN-γ,并通过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显示,PVAX1-F1L+PVAX1-B2L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及IL-2、IFN-γ细胞因子水平显著(P<0.05)高于PVAX1-F1L和PVAX1-B2L单独免疫组,IL-4细胞因子水平差异不明显,但均与PVAX1空载体和PBS组差异极显著(P<0.01);PVAX1-F1L+PVAX1-B2L联合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与PVAX1-F1L和PVAX1-B2L单独免疫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PVAX1空载体和PBS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PVAX1-F1L+PVAX1-B2L联合免疫小鼠能够增强OrfV特异性抗体的分泌和细胞免疫应答,这为羊口疮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pVAX1-IL-2和pVAX1-F1L联合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分别将p VAX1-F1L+pVAX1-IL-2、pVAX1-F1L、pVAX1空载体、PBS对照组通过后腿肌肉注射的方式免疫KM系小鼠,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OrfV特异性抗体以及Th1型(IL-2、IFN-γ和TNF-α)、Th2型(IL-4、IL-6和IL-10)细胞因子;MT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显示,pVAX1-F1L+pVAX1-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及IL-2、IFN-γ和TNF-α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pVAX1-F1L组,与p VAX1组、PBS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pVAX1-F1L+pVAX1-IL-2联合免疫组小鼠血清IL-4、IL-6和IL-10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pVAX1组和PBS组,与pVAX1-F1L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pVAX1-F1L+pVAX1-IL-2免疫组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高于pVAX1-F1L组、pVAX1组和PBS组(P0.01)。结果表明,p VAX1-IL-2和pVAX1-F1L联合免疫小鼠,能诱导小鼠产生OrfV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p VAX1-IL-2诱导的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且能促进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1.
利用RT-PCR扩增获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SY0608株非结构蛋白基因NSP1,将其克隆至穿梭载体pShuttle-CMV,经PmeⅠ线性化后在BJ5183大肠杆菌内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再经PacⅠ线性化后转染至HEK-293A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IFA和Western-blot鉴定结果证明其可以表达NSP1。将该重组腺病毒2次接种ICR小鼠,每次间隔2周,于免疫后不同时间取脾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于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并用ELISA检测IFN-γ和IL-10水平。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腺病毒(wtAd)或DMEM对照组相比,重组腺病毒rAd-NSP1组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SI)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果表明,高致病性PRRSV NSP1蛋白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工艺条件,研究其对脾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有机相(O)和内水相(W1)之比、外水相(W2)和初乳(PE)之比以及PLGA浓度对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包封率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以及粒径与Zeta电位的表征,检测模拟最优工艺条件制备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并通过鸡脾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IFN-γ、IL-4分泌量的检测,探究其免疫效果。结果显示,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有机相和内水相之比为4.66,外水相与初乳之比为7.23,PLGA浓度为21.19 mg/m L,在此条件下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包封率的实测值为(90.21±0.01)%,接近于预测值91.48%。纳米微粒的粒径小,表面光滑,粒子间有明显的界限,无黏连现象。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浓度为0.49μg/m L时,与硒化猴头菇多糖相比,更能促进鸡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浓度为0.25μg/m L~0.98μg/m L时,与硒化猴头菇多糖相比,硒化猴头菇多糖纳米微粒更能促进鸡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P&...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贾第虫γ贾第素(γ-giardin)和δ贾第素(δ-giardin)的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力,构建了截短型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γ-giardin、pcDNA3.1-δ-giardin和pcDNA3.1-γ-δ-giardin,并将这3种质粒肌肉注射到BALB/c小鼠体内,通过血清抗体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淋巴细胞检测、细胞因子测定和攻虫试验评价疫苗的免疫保护力。结果显示,接种了这3种真核表达质粒的小鼠产生了特异性的体液和细胞反应,与对照组相比,Ig G和Ig G2a抗体水平显著提高,并且CD3~+CD4~+CD8~-和CD3~+CD8~+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提高, pcDNA3.1-γ-giardin和pcDNA3.1-γ-δ-giardin免疫组的细胞因子IL-4和IFN-γ水平显著提高, pcDNA3.1-δ-giardin免疫组的IFN-γ水平显著提高。攻虫试验结果显示,接种pcDNA3.1-γ-giardin、pcDNA3.1-δ-giardin和pcDNA3.1-γ-δ-giardin基因疫苗的小鼠的减虫率分别为39.1%、26.1%和18.3%,单一DNA(γ-giardin或δ-giardin)质粒和多基因DNA(γ-δ-giardin)质粒均可以诱导小鼠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14.
用PCR技术和重叠延伸剪接技术获得牛分枝杆菌esat-6基因和mpb70-mpb83融合基因,连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了重组质粒pCE6和pC70-83-E6。分4组免疫小鼠:pCE6组、pC70-83-E6组、pcDNA3.1(+)和PBS对照组,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和IFN-γ分泌情况。结果表明,2重组质粒免疫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而2对照组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且pC70-83-E6组小鼠的抗体水平高于pCE6组。经PPD刺激后,pCE6组和pC70-83-E6组小鼠的SI值与2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2重组质粒免疫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FN-γ均显著高于2对照组(P<0.05),且pC70-83-E6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证实本试验构建的2种牛分枝杆菌DNA疫苗可有效诱导实验动物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选用2种重组表达的Serpin型和Kazal型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TsAdSPI和TsKaSPI),联合弗氏佐剂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单独免疫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特异性血清抗体Ig G以及Ig G亚型(IgG1和Ig G2a)的水平,用CCK-8法测定重组蛋白刺激后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用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0、IL-12和IL-4的水平;使用旋毛虫肌幼虫攻击感染免疫后的小鼠,计算并分析小鼠肠道成虫减虫率及肠道病理变化,并评估TsAdSPI和TsKaSPI与ISA206佐剂联合免疫小鼠后对小鼠肠道成虫减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BS组相比,2种重组蛋白所诱导的Ig G和Ig G亚型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IL-12、IFN-γ、IL-4和IL-10表达水平也均显著升高,且重组蛋白可诱导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攻虫结果表明,2种重组蛋白免疫后小鼠肠道旋毛虫成虫数量较PBS组显著减少且肠道病理变化减轻;2种重组蛋白联合免疫组的成虫减虫率高于单独免疫组。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技术克隆分析了太湖猪IFN-α基因(PoIFN-α)CDS区全序列,将去信号肽的PoIFN-α基因片段插入重组质粒pCI-ORF2-VP2(已构建)构建了真核共表达质粒pCI-IFN-α-ORF2-VP2,并肌肉注射免疫小鼠,检测了不同时期小鼠的PPV和PCV2抗体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扩增出891bp大小包括PoIFN-α全基因的特异条带;小鼠免疫试验显示,pCI-IFN-α-ORF2-VP2质粒免疫组第7天后脾淋巴细胞对ConA开始有明显反应,同时可检测到抗PPV和PCV2的抗体,第14天后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抗体水平均高于pCI-ORF2-VP2免疫组,CD4+T细胞值和CD8+T细胞值第7天开始高于pCI-ORF2-VP2和pCI-neo空载体试验组。提示,真核共表达载体pCI-IFN-α-ORF2-VP2中PoIFN-α基因对其诱导机体产生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葫芦多糖(LSP)对鸡脾脏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葫芦总多糖(LSPt)及30%、50%、70%、80%乙醇浓度下分步醇沉的4种分级多糖(LSP30、LSP50、LSP70、LSP80),并通过苯酚硫酸法及红外光谱对葫芦多糖进行检测。通过M T T法测定各级葫芦多糖的安全浓度及对鸡脾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表明,试验所提取的葫芦多糖均具有多糖的特征峰为多糖类化合物。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除LSP30外的所有多糖在一定浓度下能单独和协同LPS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其中LSP50的增殖作用最强且对B淋巴细胞增殖的浓度范围最大。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所有多糖在一定浓度下能单独和协同Con A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其中LSP50的增殖作用最强且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浓度范围最大。综上所述,各级葫芦多糖中LSP50对脾脏B淋巴细胞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负载口蹄疫病毒样颗粒(VLPs)的肥大细胞对脾初始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收集小鼠腹腔肥大细胞(pMCs),以VLPs负载的pMCs为对照组,以丹参酮ⅡA处理后再负载VLPs的pMCs为试验组,不做任何处理的pMCs为空白组。6 h后收集各组pMCs上清液,分别作用于脾初始淋巴细胞,用CCK-8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并对pMCs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脱颗粒现象。结果显示,VLPs刺激pMCs可引起明显的脱颗粒,pMCs上清液对脾总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丹参酮ⅡA可抑制VLPs诱导的pMCs脱颗粒,并降低pMCs上清液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但VLPs刺激pMCs后的上清液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处理组pMCs的上清液使脾T淋巴细胞增殖进一步降低。结果表明,VLPs诱导的pMCs脱颗粒产物具有促进脾初始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但其分泌成分则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羊口疮病毒ORFV129蛋白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s)生物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从小鼠骨髓腔中分离获得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s并用不同浓度的ORFV129蛋白进行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s的表面标记物MHC-Ⅱ、CD40等表达及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以及检测ORFV129蛋白作用DCs后分泌IFN-γ、IL-6等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ORFV129蛋白对DCs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IL-5的水平。结果显示,经10μg与5μg浓度的ORFV129蛋白作用24 h后,DCs表面分子CD80、CD40的表达显著上调,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ORFV129蛋白刺激后DCs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下降;10μg的ORFV129蛋白极显著地促进了IFN-γ、IL-6、IL-12p40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另外,经ORFV129蛋白处理的DCs还可刺激T细胞增殖,以及使培养上清中IFN-γ的分泌量显著增加。ORFV129蛋白可上调DCs表面MHC-Ⅱ、CD40、CD80和CD86分子表达,降低其吞噬能力,促进DCs分泌IFN-γ、IL-6、IL-10、IL-12p40等细胞因子,还可刺激T细胞增殖,表明ORFV129蛋白对DCs的成熟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测试铜绿假单胞菌flgE和oprL基因的联合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果,本试验分别构建铜绿假单胞菌flgE和oprL基因的DNA疫苗pflgE和pOPRL,并制备了联合DNA疫苗pflgE+pOPRL,同时设灭活疫苗作为阳性对照,pcDNA3.1(+)空载体和PBS分别作为阴性对照,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SI值),双抗夹心ELISA测定脾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2的水平,通过攻毒试验并计算各疫苗的保护率。间接ELISA结果显示,以铜绿假单胞菌裂解液为包被抗原检测pflgE+pOPRL组小鼠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pflgE组和pOPRL组(P0.05),但以菌毛蛋白和外膜蛋白为包被抗原时pflgE+pOPRL组小鼠的抗体水平则分别低于pflgE组(P0.05)和pOPRL组(P0.05)。pflgE+pOPRL组的SI值及IFN-γ和IL-2的分泌水平与灭活疫苗组相当,且显著高于两种单价DNA疫苗组(P0.05)。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各疫苗均可为小鼠提供一定的保护力,其中灭活疫苗保护率最高(83.3%),联合DNA疫苗的保护率为72.2%,pflgE和pOPRL疫苗则较低,分别为55.6%和50%。结论,以铜绿假单胞菌flgE和oprL基因构建的DNA疫苗,尤其是二价组合DNA疫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