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张雪霞 《人民论坛》2014,(5):251-253
没落的儒教共同体文化、神国思想与神道信仰、水户学与“国学”思想学说等是日本早期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海防论、富国强兵论、尊王攘夷论是日本早期民族主义理论层面的体现,而实践层面具体表现为尊王倒幕运动。日本早期民族主义尽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却基于塑造日本民族精神、挽救大和民族的使命,仍然担负着特殊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2.
3.
19世纪初的美国社会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出现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之后。最初,前者是被看成是后者的"舶来品"。后来,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异军突起。虽然两者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别,作品形式也有所不同,但导致它们产生的根源却是一样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产生,与启蒙运动中的理性思维相悖。这表明类似的历史背景会致使相同的文学运动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产生。影响说不完全成立。  相似文献   

4.
王凤青 《春秋》2011,(3):37-38
王亚樵,1887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与蒋介石同岁。但是不同的生活环境,使两个人在20世纪30年代成了一对"欢喜冤家"。王亚樵从小秉性倔强、疾恶如仇,见义勇为、不屈不挠,邻里友人多赞他有古烈士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王亚樵积极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在安徽组织军政府,宣布独立。后来他又在南京参加了江亢虎的社会党组织,但因社会...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是晚清以来各种思潮的底色,女性主义概莫能外,故两者能在“兴女学”上形成某种或某些契合,构成互构关系,但由于存在假设主体、存在基础和政治诉求诸多差异,贤妻良母主义成为两者发生碰撞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6.
自17世纪开始,以商人为主的中国人移居暹罗者日渐增多。从吞武里王朝到曼谷王朝初期,暹罗华人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潮州人成为暹罗华人社会的主角。20世纪初,随着暹罗社会新因素的出现,华社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此时,真正意义上的暹罗华人社会形成。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东、南欧的所谓的"新移民"涌入美国,对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一些本土人和老移民对新移民产生了担忧和排外,促使美国化运动在全国开始盛行,对移民进行美国化教育的呼声高涨。美国公民教育顺应时代、社会和国家的要求,以提高移民素质和加强国家认同,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目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新移民孩子和成人进行了美国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赵越 《八桂侨刊》2021,(1):29-35,44
古巴华侨华人是中国在古巴形象的代言人,也是中国在古巴形象的塑造者。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古巴华人群体经历了华工、华商及自由移民者等不同历史阶段。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华人在古巴社会中作为“他者”的形象构建与塑造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而古巴社会对华人形象的认知,既有对其正面形象的肯定,也有一定程度上对其负面形象的误读。  相似文献   

9.
刘亚娟  王静怡 《传承》2008,(10):102-103
18世纪末,英国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取代了阿姆斯特丹—一个城市的经济霸主地位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讨论荷兰输在哪里,民族主义的缺乏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英国取代荷兰,究竟是从城市经济到民族市场的合理过渡,还是民族主义作用的结果?从城市到国家,民族主义是否真如格林菲尔德所说,已是资本主义兴起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因?本文在此试图进行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末,英国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取代了阿姆斯特丹--一个城市的经济霸主地位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讨论荷兰输在哪里.民族主义的缺乏一时成为众矢之的.英国取代荷兰,究竟是从城市经济到民族市场的合理过渡,还是民族主义作用的结果?从城市到国家,民族主义是否真如格林菲尔德所说,已是资本主义兴起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因?本文在此试图进行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常被认为是传统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书根据时人观点及更多分析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因拉丁美洲白银减产而起的危机,比战争本身带来的影响更深。拉丁美洲白银的骤减几乎颠覆了清王朝,其稍后的骤增,虽协助清廷平定相当因白银不足引发‘的大规模动乱,但也使得中国的地位相对较不依赖美洲白银的东亚邻邦邻夷。在王权备受挑战之际,支持多元权威并存的传统思想涌现,于王权再行稳固之时,绝对权威的思想抬头而留存至今。全书可供了解世界货币史、清朝中衰史、清朝经济史、清朝文学史及中西政治经济思想比较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还沉浸在历史悠久的自豪中时,并未意识到我们的文化遗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失——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大发展时期:批判“唯一在欧洲得到承认的国际法法典”——维也纳条约;揭露西方列强的掠夺性殖民战争,捍卫殖民地民族的合法权益;揭露西方列强外交上的背信弃义,重申国际关系的进步原则。  相似文献   

14.
何玲丽 《理论月刊》2007,(12):147-150
美国内战结束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铁路、钢铁、石油诸领域急速发展、公司林立,并都经历了一个资本从分散到集中、从自由到垄断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民众的不满情绪不断累加,促使州内立法、州际立法被迫出台调整,直至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出台。但最高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解释出现反复,垄断组织也不断规避立法限制,以层出不穷的新形式将此次垄断合并风暴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残疾人》2012,(2):69-69
中国残联在京召开第五届主席团第四次全体会议。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讲话,副主席、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代表理事会作工作报告。副主席王乃坤、李志军、刘再军、马廷慧、张明园、汤小泉、吕世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主席团委员108人出席大会。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2月20日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郑州会见前来参加中国残联有关会议的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一行,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和党组成员参加会见。12月21日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第五次全体会议在郑州举行。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主持会议并讲话,河南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术语进入中国语境,最早以一种音译的状态,主要通过传教士的译介与驻外使臣以见闻式的叙事方式加以阐述的。20世纪初"社会主义"汉字的形式正式从日本引入中国,并在新文化运动中不断被普及化。19世纪末,无论是传教士、驻外使臣他们对社会主义理论以及革命事件的阐释都有特定的目的,此时社会主义主要呈现"消极"、"负面"的语义。20世纪初,用汉字"社会主义"来对译"Socialism"成为主流,知识分子开始从政治变革与社会改造的角度理解"社会主义"。"Socialism"这一术语的语词色彩经历消极、负面意义居多到积极、正面意义彰显的"反转"。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后期,俄国构建了打通中亚地区直到印度洋的扩张战略,而英国构建了"拱卫印度安全"的扩张战略。英俄各自构建的印度周边扩张战略,加剧了两国在印度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争夺。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加紧了对中国新疆、西藏的侵略,造成了中国与印度边界地区的领土争议问题,成为了当今中印边界领土争端问题的源头。中印边界领土争端问题的形成和发展,给中印两国的国际关系以及中国的边疆安全、政局稳定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2011,(12):13-13
10月21日,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国残联副主席汤小泉、副理事长孙先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2012,(12):65
10月24日2012年全国聋人田径锦标赛在福建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开幕。中国残联副理事长贾勇,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广敏等出席开幕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