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福建工程学院2008年毕业生生源情况、用人单位需求情况、毕业生就业流向情况、毕业生就业率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对目前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基于六期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2011—2021年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就业选择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分析结果看,与非农村籍毕业生相比,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比例较低,选择非正规就业的比例较高,在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岗位类型上也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支收比等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不同就业形态、就业身份、职业类型和岗位类型的选择。结合研究结果,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多渠道提升人力资本、多方加强精准帮扶以促进农村籍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年毕业季的结束,高校毕业生就业也陆续落下帷幕,许多城市在8月底开始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本报记者近日展开的对珠三角二、三线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过去曾被高校学子向往的大都市,在近几年的就业选择中逐渐失去了昔日的魅力,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更多回归到生源地工作就业。  相似文献   

4.
眼下,虽然已临初春,但还是春寒料峭。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各种招聘会也正开得热热闹闹,然而奔波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们仍感到就业的艰难。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一个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成倍增长。2002年,已有145万学生毕业,2005年,将有212万大学生毕业,2004年又将有250万毕业生,2005年将达到275万。在今后几年,每年都将有200万人以上的毕业生。但是,在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我国总的就业形势仍将相当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总体难度会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以多种形式和灵活方式实现就业,鼓励和提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就成了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形势政策教育。为此,我们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官员,一起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以引导同学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事资料手册》2004,(3):93-94
2004年.我国将有28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比2003年净增68万.增幅达32%。加上过去数年未能就业的一部分毕业生沉淀到下一年度竞争就业岗位,2004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有可能突破300万人.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6.
《浙江人事》2009,(1):38-39
高校毕业生是十分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切实掌握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洞头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专题调研小组通过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查阅档案、个别访谈等形式,对2005~2008年7月底全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2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中专校毕业生共计172万人,其中非师范类毕业生15.2万人,比2001年增加近1.3万人。从统计情况分析看,明年毕业生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毕业生总数继续增加较多;二是毕业生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有所改善,高学历及热门专业毕业生数量增长,低学历人数继续减少。  相似文献   

8.
对明后年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估计 根据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十五”计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笔者认为,近一两年毕业生就业的形势较好,不会有大的困难。因为,第一,我国经济已逐步走出了困境,上升势头较明显:第二,机遇已经出现在每个企业面前,企业一方面会急需人才,另一方面会储备人才,有的甚至会垄断人才;  相似文献   

9.
《山西政报》2009,(14):43-4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形势十分严峻。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160283人(研究生4980人,本科58563人,专科96740人),比2008年增加12196人。此外前两届未就业毕业生约8万人。2009年省外院校回晋就业毕业生预计11000人。2009年全省总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约251283人。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出现“考研热”“考证热”“考编热”“慢就业”等教育和就业热点现象,就业观念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2003—2021年间的10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和理论解释,并分学历层次、院校类型、学科门类、性别维度进行了差异性比较。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毕业生就业观念最突出的特点是偏好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而社会价值一直未得到重视。第二,2003—2021年,毕业生就业观念呈现明显的变化,对经济价值的重视程度超过个人价值。第三,就业观念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博士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硕士生更看重经济价值,本科生较看重个人价值,专科生更看重工作性质;“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高职高专、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毕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人文学科毕业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社会学科毕业生更看重单位性质,理工学科毕业生更看重经济价值,其他学科毕业生更看重社会价值;男性毕业生更看重工作性质和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14,(8):35-35
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南平市公务员局采取五项措施,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建立实名制登记,开展就业跟踪服务。为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见习、就业培训、求职补助及就业推荐等促进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就业误区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双向选择和洽谈,目前已经进入签订就业协议,落实就业单位的高峰阶段,有一部分学业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了满意的工作单位,还有许多毕业生通过了用人单位的层层考核即将落实就业单位。同时仍然有少部分毕业生因为各种原因在人才市场处处碰壁,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杭州市人事局根据杭州市政府的有关政策精神和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对七类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年限的免费人事代理:一是对本地生源未就业的毕业生,由两年内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调整为三年内免费;二是对本地生源出国留学的学生,两年内免费提供人事代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是我区高等教育实行“并轨”扩招后,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第二年。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崔栋成主任说,今年内蒙古全区将有3.5万名大学生毕业,比去年净增了9000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及早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去年岁末自治区和各高校先后举办了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一、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湖北省共有普通高校87所,2007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1.6万人,截至2007年底,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89.11%。2008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41.12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28,500人,本科毕业生165,000人,专科毕业生217,700人。截至2008年9月1日全省平均签约率为82.34%。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此前称,2009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约有610万人,再加上过去毕业未就业的约100万毕业生。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陆续出台了强有力的政策来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群英 《中国妇运》2004,(11):47-48
毕业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的各环节中,除妨碍正常生产、工作或依法不适合毕业女性的工种或岗位外,以性别为由歧视录用女性或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性平等就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情况。也就是指用人单位采取各种或明或暗的歧视手段,使女性在就业中丧失平等择业的机会。就业中性别歧视的表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2001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毕业生115.02万人,其中:专科生49.20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2.78%;本科生58.80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1.12%;毕业研究生7.02万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10%。截至目前,毕业生派遣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教育部71所直属高校共有本专科毕业生16.39万人,其中本科生14.92万人,专科生1.47万人,  相似文献   

19.
郑岩 《政策瞭望》2014,(8):54-54
最近,广东省人民政府就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出以下意见:一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要结合高校毕业生特点和求职需求,突出以网络信息服务为重点的就业服务.开展更多的网络招聘活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积极组织开展实名就业服务,并及时将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给教育部门,作为教育部门和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培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公文摘登     
《内蒙古政报》2011,(13):38-3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督查工作的通知一、督查目的:准确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查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晰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畅通扩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立健全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