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迈克尔·霍华德是当代西方研究战争问题的著名学者,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剖析现有战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战争观。他认为战争是理性因素的产物,其根源一直都是政治家所知觉到的敌国权力的增长以及对于本国权力被消灭或者受到限制的恐惧;国家的存在既是产生战争的重要原因,又是维护和平的必要前提;民族主义曾经并将继续引发战争,同时也是国家进行战争的有力工具;战争必须加以控制,但很难被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   

2.
迅闻 《法制博览》2011,(9):17-17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有过这样一位传奇将军。他参加过长征,参加过抗战,参加过解放战争,还参加了抗美援朝;他几乎在我建军史上的各个战争时期.都在出任参谋长一职,累计任职时间更是长达40年之久;他曾经辅佐过五位共和国元帅,是中国建军史上辅佐元帅最多的参谋长;他足智多谋,战功显赫,有着超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领导才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屡建功勋。他就是建国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李达。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2月5日,一代伟人曼德拉离去,引起南非和世界的悲痛和惋惜。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民族解放、种族和解与国家统一的象征,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和建设种族平等的民主制度的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曼德拉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还在于他的高尚人格,为民族和国家无私的奉献,而不迷恋个人权力。曼德拉是伟大的民族主义领袖,但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有宽容的胸怀和博大的爱。曼德拉主张世界和平与正义,反对战争和强权。  相似文献   

4.
书讯     
《南风窗》2012,(9):96-96
《钱的战争》[德]丹尼尔艾克特著许文敏李卡宁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12月版本书曾获"德国商业图书奖"提名,作者丹尼尔·艾克特是德国金融政策和国家财政问题专家。他从历史的角度把货币作为金融政治权力来研究,既直言不  相似文献   

5.
“权力转移”理论:霸权性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转移”理论被普遍认为是可以用来解释中国未来发展动向的国际关系理论见解之一,因为该理论强调大国崛起的战争效应,认为大国间力量再分配的均衡、而不是力量再分配的差异更容易导致战争。然而,无论是从理论建构的严密性、还是从经验实证对该理论的测试来看,“权力转移”理论都无法称得上是成熟的战争起源解释理论。“权力转移”理论迄今只能说是一种有关战争现象的“研究项目”。基于该理论对中国崛起未来的任何臆测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6.
约翰&#183;赫茨的“安全两难”模型在国际关系教科书上广为引用,在国际关系研究者中也已成为一种通行用法。不过他关于国际政治的大量论著鲜有关注。然而,他的著作值得受到实质性的重新评估,理由有如下三项:首先,赫茨对现实主义在20世纪50年代的兴起和发展贡献卓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提出的“现实的自由主义”概念;其次,赫茨的思想发展典型地反映出一位流亡美国的德裔犹太移民的“朝圣之旅”,他见证并研究了几乎整个20世纪(甚至更远);第三,赫茨是一个先行者,他认识到新的全球挑战无法单靠古典现实主义的手段来解决,以及接受“非现实主义”见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陈亦权 《法制博览》2010,(18):66-66
马克&#183;吐温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写了许多小说和评论去批判一些富豪权贵,而且被广为流传。其中有一篇名为《哈德森》的小说,更是对缅因州的不良权贵哈德森进行了彻头彻尾的讽刺和批判,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此,哈德森对他痛恨万分,想着要找机会好好整治马克&#183;吐温一番。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约翰·米尔斯海默对国际政治中的大国权力—安全竞争的分析独到而精辟 ,他据此对国家权力—安全战略的阐述亦颇有深意 ,为理解国家安全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值得仔细探究。大国权力—安全竞争的理论逻辑国家的生存环境及由此而来的国家行为模式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关于大国为何陷入无休止的权力—安全竞争的理论基底和逻辑起点。米尔斯海默认为 ,国际政治素来残酷而危险。尽管大国竞争的烈度消长无常 ,但大国总是彼此惧怕并相互争夺权力。因为在国际政治中 ,权力是确保安全的终极手段 ,最大的权力确保最大的安全。② 他说 …  相似文献   

9.
马汉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史学家和战略思想家。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其海权思想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对海权的含义及构成要素的论述,二是有关海权对历史进程和国家繁荣的重大影响。马汉的海权思想在后世促成了所谓"英国式战争方式"的兴起和讨论。尽管马汉认为他的海权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希望从马汉海权论中汲取教益的人,都必须意识到其思想固有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戊戌政变后,光绪被剥夺了一切权力,并被监控起来,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即便是在瀛台幽禁时期,光绪也是有逃跑机会的,对他的看守并不像传说中那样严,究竟他是皇帝,那些看守的太监不至于特别无礼,像对待囚犯那样对待他。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国际权力能否和平转移,从而霸权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如何实现和平共处,这被认为是国际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期有两篇文章对此给予了实证分析。罗纳德·塔门和亚采克·库格勒的《权力转移与中美冲突》认为,国际权力转移增加了战争冲突的几率,但是否一定爆发全球性对抗还取决于崛起国的现状偏好程度。作者估计,中国将在21世纪20—30年代实现与美国的权力持平,因而存在双方冲突  相似文献   

12.
“我爸是李刚”宣语的背后隐含着特定时代背景下“官二代”的行为逻辑,其实质是官员子女对权力符号的继承与运用。传统社会权构化的惯性是“官二代”有意识地使用权力符号的内在驱力;现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封闭趋向强化了权力符号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权力符号与社会观念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互动情势构成“官二代”演绎权力符号的人文语境。  相似文献   

13.
“9&#183;11”事件以来,美国把反恐战争作为其实现美国价值观全球化的重要手段。美国主张的理由是维护世界和平、正义、自由等现代价值观,这是根植于美国历史传统和美国精神的。但美国如果把它的价值观上升到一种对外行为的目标和行动指南,就面临理论上和事实上的问题。理论上而言,它的主张不具备普世主义的性质,而在国际层面,不仅在被推广的地区,本土文明反而被激励起来反对之,而且西方社会内部也存在对美国式现代阶值观向全球推广的深刻反对。此外,美国能否走出帝国循环的规律,也是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成为赌场,各种经济与权力在这里博弈,市民百姓是旁观者,一切都可以被冠之“被”,物价听证,被听证;业主管理,“被”物业管理:自己的房子,“被”拆迁,城市化进程,其实是“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战争后,伊拉克什叶派摆脱萨达姆政权的长期压制,走到政治舞台的中心.伊拉克政府在战后难以向社会提供基本的经济和安全保障,这给什叶派宗教填补政府的权力真空提供了机会,伊拉克由此呈现弱国家—强宗教的特点.西斯塔尼凭借宗教盛名、议价能力、选择性干政而被伊拉克国内各方所推崇.他在伊拉克的国家构建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将建立什叶派王国的构想纳入其中.但是什叶派构想与伊拉克国家构建之间存在着张力,加上西斯塔尼年事已高,各方围绕纳杰夫马尔扎耶将展开激烈的争夺.伊拉克的国家重建能否从倚重西斯塔尼转到依靠制度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6.
其然 《工会博览》2004,(21):1-1
国庆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专程来到北京市,亲切看望了广大基层干部。他强调,广大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7.
拉斯基的多元主义国家观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全面论述了拉斯基1915年到1931年的多元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拉斯基的多元主义国家理论是他的激进的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表现;他的理论中的积极因素是他的坚定的民主社会主义立场和在一定程度上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其主要缺陷是他完全否认国家拥有支配在它范围内的所有社会组织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一事实,把其他社会组织的地位抬高到与国家完全平等的程度;从拉斯基的多元主义国家理论可以得出革命的结论,但他的思想主流是社会改良主义,属于费边社会主义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皇帝之殇     
饮者 《法制博览》2008,(17):52-53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天下是皇帝个人的私有财产,人类都是皇帝的奴仆。皇帝的权力,是最大的,也是不受任何限制的。所以,“四万万人都想当皇帝”,“中国向来没有为平等自由起过战争,几千年来历史上的战争,都是大家要争皇位。”(孙中山语)  相似文献   

19.
黄立茀 《南风窗》2011,(24):80-82
戈氏的如意算盘是,通过竞选,给在野的改革派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机会,借以打破利益集团,扩大改革阵营的力量,推动经济改革。但是,他显然失算了。1989年,被苏联政治家和学者称为苏共失去对形势的控制,走向不归之路悲剧的转折点:这一年春天举行了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竞争性差额选举,在选举中,苏共的对手民主派进入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苏联人代会,从此以后,就像孙悟空钻进牛魔王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政治博弈中,权力被认为是确保国家安全的终极手段。但在权力积聚的安全效用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催生了结构理论的两种权力政治逻辑,导致了米尔斯海默进攻性现实主义与沃尔兹防御性现实主义的对立。沃尔兹认为国家会理性地将安全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不大可能追求权力最大化。米尔斯海默承认国家以安全最大化为终极目标,但同时强调权力是维护安全的惟一可靠手段,权力最大化是实现国家安全最大化的最可靠方式。无论是沃尔兹,还是米尔斯海默,其权力政治理论的内在动力机制都在于无政府状态及其自助逻辑导致的“安全困境”,以及随之而来的权力争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