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宝锋 《理论探索》2006,(5):120-123
治理理论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治道变革的主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自下而上的参与,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与制衡,社会资本是治理的润滑剂和道德基础,强势民主,顾客导向,市场化政府等等。其对我国基层社会治道变革的启示是: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建立政府指导支持下的社区自治体制与机制,开展社区教育、培育公共精神,建立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增强政府的回应性等等。  相似文献   

2.
赵熠 《理论导刊》2006,(10):21-23
我国政府目前正处于传统治道向现代治道变革进程中,政府信息公开所出现的众多问题及不规范说明其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现行的信息公开制度对于推进我国治道变革进程有重要意义,政府应该加大宪政层面上改革的力度,减少信息公开的法律阻障,建立适合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双向回应的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3.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治道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供公共物品上的市场失灵和志愿失更,促使人们把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推给政府.公共物品的提供不是通过市场机制,而是通过投票机制和协商民主等反映出来的,但印使这些机制能够准确反映公民的需求偏好,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和生产方式上因循守旧.同样会导致政府失灵.实行政府治道变革,吸纳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生产,并在生产中采用契约、外包、代币券等市场手段,将是避免政府失灵、促进公共产品提供最优化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4.
作为应对现代复杂性社会环境的新型治理方式,柔性治理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背景。柔性治理对纾解现代政府治理困境具有极强的价值功用,代表着未来的公共治理发展方向。只有理性鉴别面临的挑战并构建起系统科学的治理方略,方能发挥柔性治理的恰当作用,从而实现治道变革的善治理想。  相似文献   

5.
环境的持续恶化,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公民社会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环境管理体制要进行改革,在环境保护中充分发挥相关各方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社会手段,改变环境保护仅由政府独立举办并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的局面,构建国家、市场、非政府组织、公民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的新型环境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社会复合主体与城市治道变革——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是中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杭州市政府深深体会到,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治道变革.为此,杭州市政府提出了社会复合主体的政策理念.经调研发现,杭州市社会复合主体不仅是一种发展理念,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是一种治道新理念,对于城市政府的治道变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总结和思考,因为它为中国未来的政府治理模式.中国未来的城市治理,乃至中国整个社会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流域环境政策与管理体制变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而其治理却步履维艰,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系统性的、功能互补的环境政策和管理体制。就此问题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力图以现代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点,将流域环境经济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加以整合,并探求一种更为合理的流域管理体制,以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并指出在流域管理体制中,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将理论设计的模式真正地变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运作机构。  相似文献   

8.
治道变革:90年代西方政府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道,介于政治与行政之间,尤其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治道变革是90年代世界各国政府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将以《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一书为背景,概括、分析西方政府治道变革三个主题的理论背景及其实践进程:政府与市场的选择、重塑与重理的重奏以及政治与行政的调整。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依然在进行之中,到目前为止,应该说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更多地了解西方国家政府治道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中国政府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生产方式没有完全转变,城镇化速度快,资源与环境面临着很大压力.必须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创新,扩大公众参与力度,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环境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当前国际经济格局及产业变革的趋势和影响出发,介绍中国民族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的若干应付之道:立足现在,构建“三个能力”;赢在未来,抓住“三个动力”。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迫切要求政府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尤其是地方政府,更需要主动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探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内涵、范畴、特征,以及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现状,并阐述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意义。它对我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行政改革成为一股世界性潮流。这场改革运动对传统的行政模式造成了巨大卫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即政府行政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政府应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中国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但是,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产生显著效益的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其根源则在于政府责任的缺失。本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强化政府责任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蔡春苗  周嘉 《学理论》2009,(26):110-111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学生环境意识的现状,阐述我国高校非环境专业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针对我国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拓思路、规范课程、建设相关专业和创新教学方法等具体实施途径和改进建议,为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立群 《求知》2002,(3):18-19
当前外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国内居民消费增幅出现缓慢回落,经济增长率也出现缓慢回落。受这些因素影响,投资预期有所下降,市场对投资的推动力度将有所减弱。另一方面,由于风险损失的困扰,政府对投资推动的力度在缩小。去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都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率的控制力度,而且采取各种措施缩小不良贷款的比率。例如在贷款发放程序上将先贷后还改为先还后贷;为了控制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央行提高了贴现率等。此外,股市风险加大,使得企业上市难度加大。除国债市场外,其他债券市场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受以上因素影响,预计未来投资增长将呈现回落态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对所有制变革的认识逐渐深化,表现为多次质的飞跃。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及其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革已经取得重大成果。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经济制度相比,既有历史联系和某些共同点,也有质的区别。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有其客观依据,既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也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科学地理解和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澄清理论认识中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7.
哲学在回应时代问题中得以生长,时代也在哲学思想的引领下发生变革,二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人类文明演进的一种动力机制。中国正处于大转型的时代,中华文明的复兴意味着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变革与超越;转型时代的失衡显示出"道"的混乱,创造新的文明则需要从"道"的层面进行提问。在市场冲击下,哲学陷入"贫困"状态,这表现为批判精神的缺失,也折射出时代精神的困顿。转型时代的中国呼唤"哲学的春天",这意味着古老文明走向复兴进程中的思想再造,也是一个民族在自我觉醒中走向新生的精神表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政府部门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和管理者,其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发展将对社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建立电子网络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政府信息化的实施既是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方向,更是带动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根本力量。信息化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政府治理改革的强大推动力,对改进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童子荣 《学理论》2009,(19):100-101
美国宪法学者查尔斯·A.比尔德先生从利益集团与美国宪法的制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宪法经济解释的观点。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及各所有制形式在宪法中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的背后是不是同样隐藏着中国利益集团的力量。但最后的论证却证明了至少在1993年前中国宪法对经济体制和各所有制形式的规定变化是“政策性修宪”的结果,而不是利益集团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村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行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需要。宪政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产物,代表着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基层的治理变革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调整和组合,更需要在宪政理念的主导下进行自治制度的革新。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在宪政理念的指引下,农村基层治理变革具有自身鲜明的制度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