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施叔青是出生于台湾、入籍于美国并一度定居于香港的著名作家.在她完成"香港三部曲"之后返归台湾矢志写作"台湾三部曲".本文以施氏返台后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微醺彩妆>和<行过洛津>("台湾三部曲"之一)作为讨论对象,探讨施氏的香港经验对她台湾叙事的意义、影响和局限,分析此两部作品的特点和不足,并将施氏的"跨越写作"作为世界华文创作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海外华文教育的内涵及当前形势下华文教育的良好形势入手,尝试探讨海外华文教育的定位问题、海外华文教育与当地文化的整合问题、海外华文教育的教育模式问题及海外华文教育的软硬件建设问题,并就如何介入和拓展海外华文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海外"留根"教育,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天然"承载体"和"传播体"。推动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策略,也契合了世界"中国热"的需求。当前,海外华文教育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华文教育的处境,探索推动海外华文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今年9月22日至24日,被称为海外华文媒体“峰会”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湖南长沙市召开,来自全球约30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近180家海外华文媒体的200名高层人物与会。该论坛是一个开放性、国际性的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会议,首届于2001年9月在南京召开,当时被媒体誉为“世界华文媒体史上空前的盛会”。今年召开的是第二届。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浅议夏潮几十年来,对于海外华文教育,台湾当局将其作为海外侨务的一个重要内容予以相当的重视。台湾的海外华文教育多年来一直是奉行着与海外侨民教育一体化的宗旨。虽然自60年代下半期开始,台湾有关方面也曾多次提出过华文教育应与侨民教育有所...  相似文献   

6.
华人之窗     
世界华文女作家聚会一些国际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将于今年11月汇集在吉隆坡,出席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参与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女作家,包括南北美洲、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荷兰、德国、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及韩国。主办者也将邀请中国大陆及台湾专门研究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学者及编辑等参与其盛。第三届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的主题是“海  相似文献   

7.
刘慧 《八桂侨刊》2017,(2):16-23
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公共外交已经成为各国外交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在外交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海外华文传媒既是中国新闻史的研究对象,又是外国新闻史的重要内容,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呈现一股非常独特的力量。从美国《侨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两大海外华文媒体关于中国重大事件的报道(如西藏问题、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会等),清晰可见海外华文传媒在平衡国际舆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等方面对开展公共外交产生独特作用,由此建议有关部门支持海外华文传媒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寻根之旅"夏令营是国务院侨办推动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的品牌项目之一。本文以2008年瑞安市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为个案,重在探讨夏令营与国内华文教育的关系,分析影响华文教育的相关因素。笔者认为,夏令营是华文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是国内华文教育和海外华文教学新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9.
由于华文功能的扩大,即华文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提高,使华文教育展现着一个光明的未来。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而发生的,即中国的改革开放,给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关于美国华文教师培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资问题是目前制约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三大因素之一。本文考察了美国华文师资队伍的组成及其业务培训的现状,分析了培训的问题之所在,探求美国华文教师培训的特点,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深入归析东南亚各国开展华文教育的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探寻东南亚“华文教育”哲学基础的变更,进而对新时期华文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并预测未来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华文文学是华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新移民的增加,海外华文文学呈现出中西文化在新层面的碰撞与磨合。不久前,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国侨办)主办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聚集了严歌苓、尤今、汪国真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海内外华文作家,共同探讨华文文学的未来。这个旨在广泛团结五大洲华文文学界人士,促进全球华文文学团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凝聚全球华文文学界力量,更好  相似文献   

13.
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在中华文化的逻辑发展上 ,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文学不同的运动轨迹与存在形态 ,形成台湾文学现代性的独特性格 ,并为台湾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和范式。而台湾的海外知识移民形成了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群 ,成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收获和代表 ,深远地影响了欧美华文文学的发展。东南亚华裔青年学生到台湾留学 ,以及台湾作家到东南亚华人社会讲学、参与文学营等活动 ,扩大了台湾文学对东南亚的影响 ,形成了这一时期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中的台湾文学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丰富海外华人的文化生活,促进海外的华文创作,“第三届新西兰读书文化节”携手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今日中国杂志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举办2011《我的移民生活》征文比赛,这是四方首次合作共同举办征文比赛。此次征文比赛以海外华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和创业为主题,展现海外华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赵楠 《两岸关系》2009,(12):47-48
11月1日至10日,应台湾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邀请,由大陆华文教育界高层组成的中国大陆华文教育考察团成功访台。在台期间,大陆华文教育考察团出席了“海外华人华文教育论坛”,走访了多所台湾华教院校,与台湾华文教育同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并就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80%以上,其华文教育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教育政策,结构、办学形式、课程设置及师资等方面分析东南亚华文教育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13,(18):20-20
“广西的沿海景色很美,发展速度很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及香港特区等国家和地区的50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代表及记者,在赴防城港、钦州参加2013“文化中国·海外华文媒体聚焦广西”采访交流活动后,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相似文献   

18.
“故乡的月亮最明,故乡的月亮最圆,故乡的月亮最亲!”前不久,浙江中华文化学院在杭州举办了一期浙籍海外统促会负责人和港澳台、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国情研修班。在结业之际,有位来自海外的学员深情地对笔者说了这样感人的话,以表示对祖国和故乡的不舍之爱。  相似文献   

19.
李嘉郁 《八桂侨刊》2012,(2):69-72,76
与主流社会的教育制度接轨,是目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明显趋势和必然选择。出于应对这种形势以及促进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国内传统的华文教育工作应进行方向性的调整。美国是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和华文教育发展最为引人瞩目的地区之一,当地的华文教育已逐渐明确并走出了一条"融入主流"的道路。本文即以此为基点,探讨国内侨务部门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华文教育工作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1949年至今,台湾一直采取各种措施对海外华文教育进行扶植。由于起步早、坚持久、应变快,这项工作卓有成效,虽然台湾有它的政治目的,但它在弘扬中华文化及提高华侨青年文化水平等方面,可为大陆的海外华文教育提供某些借鉴。本文还分析了它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