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考研热”一浪高过一浪.今年报考人数、在校生人数更是双双突破了百万大关,对于这种现象,社会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考研热”为何持续不退?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复杂问题,对此。本刊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2.
从"考研心态"看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青年探索》2002,(2):32-35
在研究生教育逐步取代本科教育而成为精英教育的今天,我国原有研究生招生制度显出了诸多弊端。本文透析近年来出现的“考研热”以及“考研专业户”现象,对现行研究生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我国的考研热越来越热。为了对我国考研热现象至少一个方面的解释和分析,本文引进了一对启发性概念———租和寻租,认为考研过程中也存在寻租现象。我们把租定义为由于不同体制、权力和组织设置而获得的“额外收益”。寻租就是人们在某种制度环境下的行为,使个体价值最大化的努力产生的社会浪费。政治权力先进行了财富或其他实际利益的转移,但只有具有某种资格或身份的人才能分享转移后的财富,这样,具备这种身份或资格的人较之其他人就享有一块额外收益。获取这种身份和资格的努力就是寻租,无论获取活动是否合乎形式公平的…  相似文献   

4.
<正> 在我的印象中,每年的11月份是“考研”的报名阶段,由于自己也曾有过“考研”的经历,每当此时,总是很关心这件事。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考研热”,而且这股“热浪”连年升温,今年甚至出现火爆的局面,可谓“知本效应”魅力无边。“考研热”现象,让人欢喜让人忧:一方面,高等教育中研究生比例的增加,对于教育本身以及整个社会发展都是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有关理论剖析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问题。以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为基础,运用职位竞争理论和工资竞争理论,采用了成本收益分析、信息经济学、静态均衡等方法,分析了大学生考研热及低薪就业现象,并解释了大学生自愿失业的选择。最后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怪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甲禄 《半月谈》2005,(9):53-55
近几年.研究生扩招及考研热的持续升温.使高校中形成了一股考研应试风。记者调查发现.人们传说的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考研科举化,学业本科化,教学放羊化”现象,在各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诸多怪现状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国内“考研热”持续升温,有人称之为“全民考研”。这种说法不免言过其实,但在大学生、青年教师、党政官员及其他行业人员中,“考研热”确是一浪高过一浪。从1999年扩招以来,研究生招生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年递增26.9%。1998年,研究生招生7.2万人,2003年是26.89万人,2004年是33万人,2005年上升到36万人。  相似文献   

8.
新疆医科大学罗育红同学来信说,如今就业越来越难,很多大学生都选择考研深造,这种选择好吗?答:据统计,全国考研人数已连续8年达到100万以上,201 3年更是达到创纪录的180万,"考研热"呈现出不断升温之势。莘莘学子为何如此热衷考研呢?众多研究表明:逃避就业是学生选择考研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高校扩招等一系列原因,"最难就业季"近几年不断来袭。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拥有高学历、各种"证"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二者互为因果,使得本  相似文献   

9.
正究竟为何要考研,恐怕一千个人中就有一千个答案,每一年,都有大批人加入考研大军,其中的甘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考研热都引人深思——学历与人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为什么要考研?也许到了被录取那一刻,林琳的心中还是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她从来没有想过要走科研这条路,也没有一路直通博士的"野心"。可能是为了躲避本科毕业就业的激烈竞争,也可能还没有  相似文献   

10.
对“考研热”中的大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备受社会瞩目的高智力青年群体,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进入21世纪,大学生中流行的“考研热”折射出其自我价值观上的深刻变化,使我们不得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
2002年"考研热"忧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让他去考研,因为他会进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你就让他去考研,因为他会进地狱……考研考研考研!那是一次人生选择。在考研热的背后,有着太多太多的辛酸、无奈。它反映了时代变革的需求,也折射出诸多的社会现实矛盾问题。1月26日,是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的第一天,全国62.43万考生在同一时间一齐奔赴各个考场。如此大规模的报考人数创下了建国以来研究生报考纪录之最,使得近年来一再掀起的考研热再度升温,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从足球项目到篮球项目再到体操项目,我国体育界频繁爆发"年龄门"现象。这对我国体育大国的形象乃至我国软实力与文化的传播,都具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年龄门"现象展开反思,也有必要对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认真剖析和研究,并建立统一规范的反年龄造假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1993年起,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和增长周期:“考研热”不断升温并将持续,在校研究生比例占三分之一以上的研究型大学陆续形成,高等教育层次高移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已成定局,并呈向中等或欠发达地区扩散的总体趋势。而随着经济社会的深人发展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已不少:一、需要扩增与供给不足供求比例严重失衡,求大于供,供不应求的状况日趋扩展。据调查,管控、通讯、计算机、经济、法律、建筑类学科专业的报考与录取供求比例高于1:5,其中工商管理(MBA)、金融、经济法等高达1:10左右,有的高校个别专业(如上海…  相似文献   

14.
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在今年似乎没有进一步升温。2007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考试初试报名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在上海、重庆等地甚至有所滑落。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说,考生群体对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选择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同案不同判"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司法实践的各个领域,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国司法权的统一适用,而且给我国司法公平公正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这一现象具有我国成文法法律体系结构、裁判主体的主观方面和"同质化"程度以及司法程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等方面的形成原因。为了抑制该现象的发生,我国既要做到进一步细化立法技术、加大案件审判过程的公开力度,又要加强裁判主体的"同质化"和"去行政化"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加快落实案例指导制度和全面推进量刑建议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韦朝毅  卢丹凤 《桂海论丛》2011,27(2):107-111
我国行政成本的居高不下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奢侈行政现象密切相关。从该现象产生的内在根源出发,可以将地方政府奢侈行政现象归结为"诱发型"浪费和"原发型"浪费两种类型。完善行政问责制有利于遏制"诱发型"浪费,但要真正遏制乃至根治"原发型"浪费还必须对制度、政策、结构及价值等进行整体问责。因此,考量我国遏制地方政府奢侈行政现象久治无功的缘由,应该重新审思问责制能否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并以此推进政府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自古罗马就属公法范畴,然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和诉讼法制的发展,刑事诉讼中的"公法私法化"逐渐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2012年我国刑诉法修改时确立的刑事和解和附条件不起诉,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尽管这种现象并非新鲜事物,但是这些私法化的刑事案件处理方式,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为探究这种法现象的发生规律,笔者通过研究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发展过程中"公法私法化"趋势的内在诉讼机理和外在制度动因,来揭示这种现象在国家制度层面发生的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张利周 《传承》2008,(4):110-111
"媒体行政"现象说明了我国政府部门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大问题,文章通过对"媒体行政"现象的分析,找出其背后深层原因,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为规范政府的行政不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宽严相济”与“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而西方国家实行"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这两种刑事政策的产生都是由于面临高涨的犯罪现象.不同于西方已经实现了轻缓化的刑罚结构,我国的刑罚基本上处于"公正刑"阶段,已没有加重的余地.面对高涨的犯罪现象,我国应实行"稳中趋宽"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20.
"媒体行政"现象说明了我国政府部门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大问题,文章通过对"媒体行政"现象的分析,找出其背后深层原因,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从而为规范政府的行政不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