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析文化产业对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玉刚 《学习与实践》2006,(11):144-151
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强弱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竞争力,即国内文化市场竞争力和海外文化市场的竞争优势,以及文化创新力和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发展文化产业对提升文化竞争力具有多维价值。在文化和文化产业成为理解全球化的一个维度,美国依赖强势文化主导世界文化秩序重组和发展走向的情况下,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是基于心理优越性和行为坚定性的文化表现。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具有强大的力量源泉,其支撑不是星星点点的文化成果,也不是零零散散的文化著作,而是具有深厚底蕴、丰富内容、合理结构和开放精神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形态,是具有深刻文化根基、文化内涵和文化理想的复合体系,是当代中国之所以可以并且能够实现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3.
随着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全球凸显,文化日益走入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战略思想,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高远的文化理想、深远的文化情怀、平远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外来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时代内涵的应有之义。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建设呈现非理性发展态势,新的历史境遇下,文化主体应具备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推动文化内容走向时代化、大众化和国际化,塑造兼具科学性和包容性的文化心态,调整和创新文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罗成雁  官秀娟 《创造》2019,(3):14-20
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的心理状态和深厚感情,表现为主体对其文化身份和文化规范的高度认同。从文化领域"自我教育"到作为"四个自信"更基础的自信,文化自信强调文化建构主体、整合集体的功能,以文化的身份认同和规范性层面实现主体的文化治理。文化兼具治理对象和治理手段的双重属性,以文化自信增强政治认同和民族认同,使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文化自信逐渐突显出独特的治理性内涵,成为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新方略,并由此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自信是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民族在文化自觉的前提下,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高度认同、精心守护和积极践行,对自己的文化创造力、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前景满怀信心,是对文化自卑心理的克服和文化自负心态的超越,也是对执政党担当文化能力的高度信任。在当今中国,坚定中国文化自信,要讲清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底气;充分阐扬中国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文化发展前景的信心;克服国民盲目乐观和文化自负的不良心态,为坚定文化自信涵养理性客观的文化心理;让国民明晓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激发国民对中国共产党担当文化使命能力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当前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荣耀背后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外在表现,管理文化是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的中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和科技强警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公安院校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  相似文献   

8.
中共龙岩市委提出创新闽西文化的发展战略后,龙岩市政协发挥人才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闽西文化建设谋篇布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抓住特色,挖掘闽西历史文化资源闽西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闽西儿女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这里是一个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区域,客家文化和河洛文化、老区文化和侨乡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互相激荡,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文化表征。根据龙岩市政协主席会议的安排,文史委近几年加强对闽西历史文化的研究,把客家文化和红土地文化作为重点研究课题。2002年9月,提交…  相似文献   

9.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既是顺应世界上综合国力竞争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与提高文化软实力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具有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双重功效,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与提高文化软实力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都引发了人们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建设可持续发展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评价和选择,弘扬积极成分,并吸收国外可持续发展文化的优秀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国平  刘凌云 《求索》2013,(7):223-225,198
新型文化业态是高新科技运用于文化领域的产物。新型文化业态区别于传统文化业态的核心因素是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新型文化业态的兴起和发展是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导,是促进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推进器。当下,新型文化业态还处于培育阶段。我国应高度重视新型文化业态的培育和发展,以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营造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助推新型文化业态,利用国家规制支持规范新型文化业态,通过新型人才的培养与结聚唱响新型文化业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文化思想沿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逻辑进路展开其理论、历史和实践轨迹,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基本遵循。文化自觉引领中华民族在现实世界中批判反思民族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这三个文化主体的新构建,推动了中华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接轨,构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文化自信是以价值观自信为核心,包含对内自信和对外自信两个向度,并区分为独特性自信和普遍性自信两个层次,成为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主线。文化自强是立足于世界文化格局重塑的现实语境,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新的文化生命体,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旨归。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统一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人类文化史上创造了新的中国文化叙事。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文化他信"向"文化自信"的转变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构建文化自信有重要作用,二者存在一定辩证互动关系。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化解地方性和全球性矛盾的尝试,而且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层面的应用和发挥,是文化自信精髓要义的扩展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自信着力于改变文化单极主义认知,冲破西方文明冲突理念和强权思维,摆脱以往霸权道义,实现文化多样性和自主性,突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建立互相尊重和平等交流的文化发展新常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本土化实践经验的同时彰显人类共同价值归宿。因此,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参考确立文化自信,即在辨识全球性与地方性二元矛盾前提下,澄明文化的民族性和全球性;在抵御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论的同时,推崇文化平等主义;在去蔽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心理的同时,彰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党治理理念,思想建党、精神文明建设、"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重要论述和文化强国对政党执政提出的文化要求是文化治党的发展成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文化治党的思想,着重构建以价值文化、纯洁性文化、法治文化和廉洁文化为主体的政党文化生态体系。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化,基本构建了以价值文化为核心、以纯洁性文化为根本、以法治文化为保障和以廉洁文化为支撑的文化治党的政党治理逻辑体系,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文化治党能力和文化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4.
纵观文化的发展,先进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前导性和民族性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认识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建设先进文化、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要求。进入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建设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时代任务。文化建设新的重任,是当下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具体体现。不断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既要立足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又要扎根于当代中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共享性、实践性和延续性是校园文化的基本构成要件。我们虽在经验层面无法对校园文化作完整性的类别化分类,但依其表现形式可大致分为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隐性文化即校园精神文化,显性文化可大致细分为物质文化、语言文化、行为文化、活动文化和组织文化等五个方面。制度是各类校园文化形式享有延续性特征的决定性要素,虽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属同一层面,却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文化形式不可或缺的要素,融于各类文化形式之中。  相似文献   

16.
刘学良 《传承》2009,(12):146-147
齐文化是鲁商文化的基础,儒文化是鲁商文化的重要因素,齐文化中的发展经济的思想,与儒学理性思考的精神相结合,又和地域文化中的工商文化相融合,发展至明清时期,在山东分别形成临清、济宁和聊城一带的运河文化,莱阳、登州和烟台一带的海洋和半岛文化,济南、周村和潍县一带的商埠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鲁商的系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化商品和服务是有文化或艺术价值的特殊商品,新划分为6个文化领域。视觉艺术和工艺品领域主导全球文化商品进出口。文化商品出口中发展中国家崛起,但国家集中度高;进口呈国家多元化,但仍由高收入经济体主导。国际文化商品贸易多样化,但有不平等流动。视听和互动媒体领域提供主要文化服务。文化服务贸易由高收入经济体主导。全球化和数字化引发文化流动巨变和由电子方式获取文化商品的非物质化,反映文化消费习惯转变。中国崛起成为在各领域增长的文化商品首要出口国和重要进口国,反映生产价值链和内需增长;但出口结构失衡会使文化商品贸易可持续发展受限于文化服务贸易发展不足。应优化对外文化贸易结构,实施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前瞻意义的国际化文化供给和传播战略,输出更多已提升文化内涵、艺术魅力、创新活力、思想境界的文化商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李玉林 《前沿》2011,(13):20-22
文化有其主题。文化主题是在文化中充当灵魂的那个最核心的观念,即以特定的主题词表达出的文化的根本价值和诉求。文化主题是文化的核心体、实质所在,也是文化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深刻的原因。文化主题具有观念性、层次性和历史性,对文化发展起着灵魂、旗帜和里程碑的作用。对文化主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实质,增强文化的自觉性,也是文化研究中应当切入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对于文化价值以及发展适应性的认同、认知和践行,是将文化内涵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和民族品格在文化层面的集中表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继承和传播,离不开对文化的自觉自信。继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型历史和时代语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文化自信的构建具有强大功能,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基础,提高其与现代性的融合性,实现功能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基,慈善文化自信是发展慈善文化的心理基础。慈善文化自信是一种慈善文化自觉,最根本的是对慈善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近代以来我国的积贫积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慈善文化传承的断层,导致当前我国慈善文化缺乏自信。但是,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中蕴含着丰富的慈善文化,奠定了我国慈善文化自信的基础。培育和坚持慈善文化自信不仅是传承慈善文化传统的基础,也是针对我国当前慈善事业发展中缺乏自信的必然选择,应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综合入手,即: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局中把握我国慈善文化的独立性和包容性之间的张力,重点做好传统慈善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慈善文化产品和慈善实践展示慈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