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未来《物权法》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但不必重复规定。“物权的平等保护”与“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和摩擦,但“物权的平等保护”在根本上并不违反“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原则,确认物权的平等保护原则并不必然导致“进一步加速私有化进程,促使两极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新论摘编     
劳动所得神圣不可侵犯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撰文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劳动者当家作主的社会。保护和解放劳动者,就表现为保护和解放劳动本身。劳动所得的财产不可侵犯,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劳动的目的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劳动和劳动结果的统一。应提出“劳动所得神圣不可侵犯”这个口号,以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从这一基本点出发,对  相似文献   

3.
财产权是对财产的全部权利,是公民基本权利中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自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庄严宣告“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以来,各国宪法均对财产权作出相应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不可侵犯本刊记者雷胜通讯员吴先贡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然而,一些地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了几十年的国有资产如今却遭到了空前的劫难,“神圣不可侵犯”的国有资产在严重流...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是靠积累财产起家的,有一种执着的拜金心态。因之,把私有财产抬高到神圣的地位,并诉诸法律保护,按照他们的解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内容是保护私人的通过个人劳动创造的财富。如果说,这句口号最初有很大的欺骗性,是资产阶级掠夺他人财产的遮羞布,但当社会进入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由于财富的日益增长,更由于  相似文献   

6.
观点网络     
《创造》2004,(5):49-50
不要把私有财产“神圣化” 曾知授在2004年4月1日《南方周末》撰文指出,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删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后,我国正好在此次修宪时,明确提出“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于是就有相当一部分人以为,私有财产是“神圣”的,绝对不可侵犯。其时,这种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0,(12):23-23
田宏杰在《法商研究》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维护正当的竞争秩序、兼顾知识产权权利人的财产权益,既是我国设立侵犯知识产权罪的价值选择,也是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保护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价值追求。对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重大损失”的认定,应以权利人因侵权行为而丧失的竞争优势或者商业机会为主,兼顾商业秘密自身的价值;以“行政优先”为原则、  相似文献   

8.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一切财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否应当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我国宪法 ,这是社会各界特别关心的重大问题。借鉴外国保护私人财产的宪法制度对完善我国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程乃胜 《人大研究》2003,7(7):18-20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一切财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否应当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我国宪法 ,这是社会各界特别关心的重大问题。借鉴外国保护私人财产的宪法制度对完善我国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宪法应明确保护私人财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是一切财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否应当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我国宪法 ,这是社会各界特别关心的重大问题。借鉴外国保护私人财产的宪法制度对完善我国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 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原则。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工人阶级还是不是最先进的阶级和国家的领导阶级?近年来有人认为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在我国既然已经消灭,那么作为资产阶级对立物的工人阶级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早期政治变革中 ,工商业资产阶级为争取自己的财产权而浴血奋战 ,终于确立起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 ,近代工厂体制的建立 ,宣告了资本时代的来临 ,财产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为资本 ,财产权就是维护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殖的权利。“资本”这一概念并非是工业革命时期首创 ,早在 12至 13世纪时即已出现 ,但在这时却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不再仅指资金和货币 ,而是创造与增殖财富的工具 ,是一种劳动关系的象征 ,并成为社会体制运作的中心。因此 ,资本及其资本的权利成为资产阶级关注的焦点 ,强烈要求不容别人侵…  相似文献   

13.
对于财产所有权 ,我国宪法已有明确规定 :第十一条……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有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第十三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及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继承权。我国宪法对财产所有权的这些规定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需要。然而 ,近年来 ,我国有一些人认为这还不够。他们鼓吹再次修改宪法 ,要求把“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写进…  相似文献   

14.
前一时期,我国理论界有一些人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的“趋同论”甚感兴趣。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则大加宣扬,其实质和目的是要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是否已出现了“趋同”?能否“趋同”?认识这一问题,读一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写的《1999年:不战而胜》一书,是十分有益的。作为一个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尼克松在《1999年:不战而胜》一书中,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具体论述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和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之前,必须弄清一个具有原则性和方法论意义的一般问题,即如何看待通常所谓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基础这一过渡时期的历史地位。就时间界限及实质和作用而言,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基础的阶段;其历史地位是在社会主义时代,因为社会土义时代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工人阶级政治统治已经确立时迅速取代资本主义时代的。列宁在1919年阐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时曾经说过:推翻资产阶级国家和建立苏维埃政权,是“两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的世界性交替的开始”。(见《列宁全集》第29卷第200页)1920年又说过:“消灭资本土义和它的遗迹、实行共产主义制度的原则,构成现在已经开始的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的内容。”(《列宁全集》第31卷第354页)  相似文献   

16.
王成艺 《新东方》2006,(7):34-36
个人私有财产该不该保护,更确切地说,个人私有财产应不应该与公有财产具有同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这是我们从最近一封给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公开信中引出来的话题。公开信的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宪法同资本主义宪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表现在如何对待私有制问题上。他援引列宁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新宪法中规定的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社会主义法律实施时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是对资产阶级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批判继承。早在1954年我国的宪法中就曾有明确的规定,后来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这一正确的原则遭到批判和否定。1978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重申“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接着,1982年新《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这一规定,并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改,把原来的“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提法,改为现在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当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理顺产权关系,做到产权清晰。本来,我国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代表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这是十分明确的。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都明文规定,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公有制特别是国…  相似文献   

19.
资料     
<正> 《人权宣言》全称《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在1791年宪法中列为序言。《人权宣言》由序言和17条条文组成。其中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主权属于国民;法律是公共  相似文献   

20.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和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1991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制定了《危害人类和平及安全治罪法案》,规定“侵略是指一国使用武力侵犯另一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或以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任何其它方式,使用武力。”“特别严重的战争罪包括大规模毁坏平民财产,故意攻击具有特别享权、历史或文化价值的财产。”北约暴行实际已构成侵略。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使馆馆舍不得侵犯。”1973年制定的《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