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宣部理论局2009年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明确指出: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始终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基础,不断探索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深刻内涵,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相似文献   

2.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经常受到质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只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而并没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作出明确的结论.如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处于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则改革开放的合理性就无从说明.如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于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则既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统一起来,又能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是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的重要论述,对于指导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深远的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极端重要性的思想,集中反映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个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著名论断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是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历史定位的理论前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本质属性的论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指针.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初级阶段和当代文明的视角,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传统社会主义以及西方的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廓清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错误认识,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提了出来.这一重要论述既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为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契机.变化了的实际提出了辩证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辨证认识和把握,一方面,需要将这一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阶段划分的分析框架之中加以考察,另一方面,需要基于形态、历史跨度和分期以及主要矛盾等方面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军 《求实》2002,(1):11-12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给予了进一步界定 ,明确了我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三者的长期建设过程 ,以及初级阶段任务完成后 ,党的奋斗目标依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明晰理论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8.
确认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都是当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最大实际,两者相互统一构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只讲初级阶段不讲社会主义,会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讲社会主义不讲初级阶段,会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只有同时从这两方面基本国情、最大实际出发,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一正确的道路。所以完整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牢牢把握总依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可以从现实、历史、未来三个视角进一步深化.从现实角度看,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从历史角度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之间既有明显变化,又有许多共性和密切联系,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新中国头30年历史加以继承和发展的社会主义.从未来角度看,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历来由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组成,当今的最低纲领即现阶段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其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是其理论来源,列宁到毛泽东的探索是其实践基础.从其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及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谬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实公有制的本体性认识,要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科学把握,从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定位,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独特道路、初级阶段、主体多元、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中国文化,是作为实践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前提是坚持立足于国情,核心是坚持解放思想,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根本是坚持着眼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对中国国情的重新认识中孕育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十三大以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其独特的内涵、外延及其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互依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尊重世界多样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阶段发展规律是一条重要经济规律,"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纵向范畴.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阶段发展规律的重要内容.它作为辩证法的一个范畴,体现了量变--部分质变--质变的进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程看,应当认识阶段的多层性(大体可分五个层次),进而认识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当前所处具体阶段的相互关系.在把握阶段性特征时要区分跨越式发展和循序渐进两种形式的三个层次,注意防止两种偏向,尤其要澄清"资本主义补课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最大成果。新时代顺利推进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理论创新必须走在前面。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我们所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中国条件下摆脱落后状况、实现现代化所必经的阶段,而非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的任何阶段。我们要紧紧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强化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基本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联结,理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并为制度的长远发展与基本国策的长期适用提供明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品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主题是发展;理论基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取向是以人为本.这五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一基本纲领规定了我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性质,承认了我国社会主义在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上与经典作家社会主义的差异,勾划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历史进程、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基本纲领.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清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引领人民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的自信.西方事实上的意识形态霸权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内容、形式、人员与制度等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需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内容与要求在服务人民利益、创新内容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加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