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对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是政府用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层次结构分化,利益关系格局调整,社会矛盾急剧增加,社会不和谐现象越来越多,利用公共政策协调利益关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热点。对有关公共政策的概念界定、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的功能以及完善公共政策协调利益关系等问题研究加以梳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也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工具,按照政府干预程度可以划分为四大系列:自愿性工具、调适性工具、引导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人们选择社会治理工具的深层逻辑,在于社会治理模式影响和决定社会治理工具,即政府管制模式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以选择引导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为主,公民自治模式条件下的社会治理以选择自愿性、调适性工具为主,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治理模式条件下的社会治理需要在政府管制工具和公民自愿工具之间寻找平衡点。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也是一种混合治理模式。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社会矛盾凸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很大等因素的制约,恐怕政府在社会治理中仍然要扮演主要角色,而非政府组织则只能居于配属地位,在现实社会治理中我们只能选择政府主导下的公民参与模式。面向未来,中国社会治理一定要向公民自治方向发展,这必然使我国的社会治理工具面临创新的问题。我们需要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创新社会治理工具体系、创新社会治理工具的承担主体。  相似文献   

3.
余信红 《理论视野》2007,94(12):26-29
社会心理是生活主体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价值观念是无法脱离社会心理而存在的,因此,正确地对社会心理进行引导,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要把理论、思想、观念转化为社会心理,转化为人们可以和愿意接受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将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统一起来。要利用好软力量,运用暗示的方法加强"渗透"。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公共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公民的公共利益。但是在现实社会中,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是被政府垄断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的自利性客观存在,使“公共性”经常得不到满足,其结果是公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所以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共性”需要,为公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各国政府共同期待的目标,处于变革与发展时期的中国也面临如何维护社会正义和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的现实问源。公共服务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本质上就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手段,公共服务不是实现个人意志的工具,而是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促进大多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新世纪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公共型政府。进入新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这样,政府就不再是哪个阶级的利益代表,而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是公共意志的执行机构。因此,在公共行政体制下,政府的首要特性是其公共性。2.公正型政府。公共行政体制下的政府既然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公共意志的执行者,就必须主持正义、公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绝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制定和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这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  相似文献   

6.
民营经济发展与政府管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华 《理论探索》2007,(6):124-129
政府管制方式的变革为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同时由于这一变革的不深入,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规范的政府管理体制,单一、强制性的管制手段,不确定的管制政策,不公平的竞争条件和不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壁垒.只有在创新政府管制机制的总体思路下,从建立、健全管制法规、改革政府管制体制、创新管制工具、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几方面入手,重构政府管制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统治、管理、治理--政府工具的新治理范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工具理论试图在治理理论框架下通过政府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开创公共管理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治理范式,新治理强调政府和社会组织势力通过面对面合作方式组成社会网络管理系统,强调社会管理的多元化和有效政府的功能角色定位.政府工具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奠基在市场经济模式上,强调发挥市场力量的同时,政府、私营部门、第三部门等社会主体通过工具的选择和应用来构成有效社会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这个观点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看作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看作是人类从事其它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科学地论证了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阐述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然后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历史过程。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愿望,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后作出了将社会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主流的承诺。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性别主流化有了明显进步,经历了从政府承诺到执政党意志、从宏观倡导到具体可操作性执行的过程。但是,在全球大视野之下,中国社会性别主流化与国际社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当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生态与主题意蕴为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提供了新契机,为中国社会性别主流化内卷化治理实践提供了充足的动力。结合国家治理的政治生态,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需置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宏图中进行战略思考,并以现代化政府治理工具——社会性别反应预算作为两者的互动耦合点,在此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0.
慈善捐赠政策工具的有效使用是连接慈善目标与慈善结果的关键桥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央层面的慈善捐赠政策文本进行筛选、编码与分析,结果显示:受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慈善捐赠政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基本政策工具维度上,慈善捐赠政策存在强制型工具偏多、混合型工具使用不均衡、自愿型工具短缺等特征;在慈善捐赠发展要素维度上,政策工具使用广泛,但不同领域、阶段应用程度不一.未来,政府应该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合理匹配政策工具,落实慈善捐赠管理,以完善慈善捐赠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得出的结论.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的生产力不自觉地为一个更高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创造了物质条件.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这种私人占有的性质与社会发展起来的社会化生产存在着矛盾.社会化生产的性质要求由社会占有、支配生产资料,对社会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并由社会的全体成员来享有社会化劳动的成果.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社会生产成果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这种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猛烈增长的生产力与它的资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文化全球化及执政党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趋势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对全球化的讨论已成为世界性话题。全球化浪潮正以波涛汹涌之势迅猛发展 ,对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所谓全球化 ,从根本上说 ,是指人类从以往各国家、民族、地域之间彼此分隔的封闭状态 ,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 ;具体地说 ,是指在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 ,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之间相互渗透 ,相互依存 ,最终使人类活动突破国家、民族和地域的限制 ,使全球成为一个统一的发展整体。它是一个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 ,…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而非“电子”,但重视政务与依赖技术并不矛盾.行政管理界在强调和贯彻工具手段必须为价值目的服务的同时,也必须保持对电子政务的技术应用前沿——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的积极关注、主动追踪和成果利用,这是政府必尽职责,也是为保障政府管理和社会环境科学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电子政务前沿技术应用将在未来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管理,即政府代表全民的意志对社会事务实施有效的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以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面对上海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的政府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7,(6):35-42
新型城镇化是以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等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以行政命令为代表的传统治理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对治理工具进行创新,政府、市场与社会等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地方政府治理工具创新的角度之一。从南京江北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来看,地方政府治理工具创新框架包括:一是以整体治理为主要理念、以联动治理模式为代表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治理工具创新;二是以合作治理为主要理念、以PPP模式为代表的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治理工具创新;三是以行动主义为主要理念、以法定机构为代表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治理工具创新。  相似文献   

16.
构建促进西部开发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转移支付制度通常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目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悬殊 ,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府财政体制长期对各地非均衡利益格局的维系 ,缺乏一种与市场资源配置互补的政府配置机制来协调 ,补充西部发展的资源配置缺损。因此 ,利用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选择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方式 ,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西部 ,是西部开发中政府配置的一项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陈奋红 《学理论》2013,(2):14-15
电子政务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所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主要是公共政府利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所进行的一种超越现实距离政府行政方式。而微博则是一种更为迅速方便的互联网应用工具,其主要用于网民关注社会和交流互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博在不断影响政府的管理和决策过程。微博也被广大网民用来网络问政、网络监督和民主参与。  相似文献   

18.
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大量引起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其中一部分或早或迟会构成社会问题。一般说来,社会问题具有公共特征,但它们并不都是公共政策问题。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代表,它要解决的问题显然都是社会问题。无论在哪一个国家中,对任何一届政府来讲,不可能也没必要去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政府所关注的并付诸行动的政策问题,是那些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列入政府工作议程中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意义、基础与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转型、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政府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公共政策。而所采取的公共政策的实践效果如何本身就反映出政府的执政能力。从当前各国公共政策的实践和理论来看,关于政策工具的研究已经成为有关公共政策研究的一种发展的潮流。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向人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论证了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关于政策工具的选择、比较以及关于不同政策工具之间存在差异性、互动性的了解,对于取得公共政策的成效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概述了近年来推动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学科基础(如经济学、法学和公共管理学等)以及社会实践基础;阐述了值得开展政策工具研究的一些主要的视角和方面,这些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就理论还是就实践来说均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机构改革的心理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有自己的‘心理”方面 ,因为社会的规律性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而进行活动的人是有意识和意志的。”(安德列耶娃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第 5页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写”成的 ,主体的心理动因 ,或者说人的主观意志 ,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不能排斥在外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 ,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为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 ,没有预期的目的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 ,第 2 43页 )政府机构改革正是千百万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