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诉讼系我国三大诉讼制度之一,其诉讼制度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行政诉讼证据虽与其他诉讼证据同样具有证据的"三性",但法院在审查认定时亦有独到之处。本文对审判实践中如何认定行政诉讼证据"三性"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
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诉讼证据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偷拍偷录”是新闻采访尤其是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有效、合法手段。在新闻官司中,新闻媒体“偷拍偷录”的音像资料具备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可以作为视听资料证据使用。对于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应当作限定性理解。  相似文献   

3.
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司法解释正式施行。如何理解《规定》第68条,如何界定“偷拍偷录”录音录像视听资料的合法取得与非法取得的法律界线,理论界论述较少,实务界的理解也不尽一致。本文仅对“偷拍偷录”所取得的录音、录像视听资料在实务中如何界定其合法取得与非法取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偷拍偷录”采访资料的证据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下,新闻界盛行隐性采访,即新闻记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或意图,进行暗访,其使用的主要手段就是“偷拍偷录”。这种采访方式对于打消采访对象的顾虑,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从而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不可避免地违背了采访对象的个人意愿,甚至侵犯了采访对象的个人隐私。如果涉及诉讼程序,这种隐性采访所“偷拍偷录”的采访资料在法律上是否有作为证据的资格,即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呢 ?这个问题在学者中间是有争议的,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偷拍偷录”的采访资料是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偷拍偷录”方式取得的证据能否用作民事诉讼的证据?长期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对此存在一些争议。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曾针对偷录音作出《关于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批复》,其中指出:“证据的取得必须合法.只有经过合法途径取得的证据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未经对方当事人同意私自录制其谈话。系不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对公证证据的认定标准进行剖析,探讨公证证据的标准问题,对公证实践中的证据采信及公证赔偿案件中的过错认定问题将会有所启发。本文首先探讨了公证证据概念的内涵,然后从公证实际操作中的证据认定的不统一及法院在判定公证处过错的标准问题展开分析,从而有利于公证员在办理具体公证事项进行证据认定。  相似文献   

7.
“张钰事件”中张钰所公开的有关证据材料的效力认定问题,可以从证据能力和证据力两个层面来剖析证据能力应予以肯定;证据力的认定则要区分不同的具体情形加以综合判断。“张钰事件”所引发的民事证据效力认定的难题,应当引入权利冲突解决机制下的利益衡量来破解,即以发现真实为基点,同时兼顾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证据的认定关系到案件的判决,掌握正确、科学的证据认定方法,对于法官判决案件的公正性和维护司法的公平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具体的证据认定方法,包括对视听资料证据的认定方法和对直接证据、间接证据的认证方法等,分析了在目前的情况下完善证据认定方法所需要做的努力和工作。  相似文献   

9.
费震宇 《法治研究》2012,(4):95-102
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对于电子证据定位的模糊,导致缺乏统一明确的电子证据证明规则。现阶段亟需撇开法律定位争议,尽快创建电子证据特有的证明规则。本文选取了其中最常见的形式即电子邮件展开讨论。试图从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邮件信息尤其是信头的实例分析着手,结合法律和技术知识,为创建电子邮件的认证规范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对偷录证据材料成为证据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俐 《政治与法律》2003,(6):118-121
从诉讼证据原理角度而言,偷录证据材料不符合证据的构成要件;偷录证据材料不具备能证性和可采性的诉讼价值;偷录证据的存在违背程序公正的要求.从司法实践角度来看,未有法律条文对偷录证据材料可以成为证据进行明确表述;偷录取证容易侵犯公民的权利,为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因此,应立足现有法律规定,完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1.
万长红 《河北法学》2003,21(1):86-9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强化了当事人举证责任 ,弱化和规范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职能。但当事人举证能力未得到相应强化 ,当事人举证往往非常困难。应在民事诉讼中赋予律师完整的调查取证权 ,推行“调查令”这种间接调查收集证据的方式 ,切实强化当事人举证能力。该司法解释尚有遗漏之处 ,应修改、完善 ,从制度上最大程度地防止法官滥用职权、枉法裁判 ,更好地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保护其合法权益 ,促进司法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revisits the emotive theory of value and argues that values are not entities but nothing other than linguistic fictions. Accordingly, valuations—i.e., valuing actions—can be defined as approving or disapproving attitudes of a subject to some object. In this perspective, values cannot be true or false: What we can do is just compare them with regard to strength. As a consequence, value judgments are to be understood as sentences which are used either to say that a subject s values an object o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or to express (evince) a valuation. The author then shows some relations between normative and evaluative discourses. First, he claims that norms as well as valuations are not true or false. Second, he argues that both may be explained or justified, even if the former are usually justified teleologically whereas the latter are explained referring back to the subject's background and life-style. Third, he notes that a legal order originates from the fact that valuations crystallize into norms. Finally, the author examines some further questions related to his analysis. In particular, he argues that the different realms of values, e.g., morals, aesthetics, politics, etc., do not correspond to different evaluative attitudes, but to different phenomena and diverse spheres of human life.  相似文献   

14.
从打事实到打证据到打规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些日子,一位基层法院从事民事审判的朋友告诉我说,自从4月1日实行了新的证据规则后,说原告们不懂法律吧,律师们怎么也一下子不会打官司了,他们那里一审民事案件原告的败诉率陡增了30%,原因何在?倒不是原告们证明不了自己的权利,而是他们的证据和举证方式总是不够标准,不够完美。我听了也深有同感,尽管按过去的方式,按普通百姓的正常思维方式来看,原告们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自己的权利,但按“新法律人”...  相似文献   

15.
刘忠 《中外法学》2011,(2):285-302
为消除非法取证,刑事诉讼法构建了实体性制裁和程序性制裁相结合的二元制裁体系,但实践中的根本改观并未显现。原因在于忽视了程序性违法行为被识别的几率,这是制裁启动的构成性前提。提高识别几率的诸措施因为刑事政策在正当程序和社会控制之间的遴选,不能按照一维目的实现。在信息不充分的给定条件下,程序性制裁的激励效果弱于实体性制裁。  相似文献   

16.
Two subjects often fit with difficulty in 'Fortress Europe': Equality and Third Country Nationals (TCNs). EC Law presents fundamental weaknesses with regard to TCNs in the intersections between race, religion and nationality discrimination. In particular for non-EU nationals, these three grounds of discrimination can be closely related, and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However, they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fair treatment of migrants, which was one of the objectives of the Tampere Programm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Race Equality Directive (43/2000/EC) and the Framework Equality Directive (78/2000/EC) provide an effective protection against 'racial related discrimination'. It suggests that the loopholes of both Directives, together with the current interpretation of Article 12 EC, have institutionalised not only a hierarchy of equalities, but also a hierarchy of peoples, and it explores possible interpretative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论述人类学对传统的国学方法之开拓与更新:文学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作为现代以来的人文研究新范式。在方法论上与国学考据学相对接,经历了从 20 世纪初期的二重证据说,到 90 年代的三重证据说,人类学视野与方法的介入给国学带来的格局变化;再到 21 世纪初的四重证据说,描述跨学科潮流影响之下的文化整合认知范式出现及其意义,侧重在古史研究方面,梳理出从信古、疑古、释古到立体释古的四阶段发展演变轨迹。对立体释古范式的现阶段应用实践及其前景,结合人类学中新兴的物质文化研究和新史学发展潮流,作出学术评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叶舒宪 《证据科学》2009,17(4):389-404
本文论述人类学对传统的国学方法之开拓与更新:文学人类学和历史人类学作为现代以来的人文研究新范式。在方法论上与国学考据学相对接,经历了从20世纪初期的二重证据说,到90年代的三重证据说,人类学视野与方法的介入给国学带来的格局变化;再到21世纪初的四重证据说.描述跨学科潮流影响之下的文化整合认知范式出现及其意义,侧重在古史研究方面,梳理出从信古、疑古、释古到立体释古的四阶段发展演变轨迹。对立体释古范式的现阶段应用实践及其前景,结合人类学中新兴的物质文化研究和新史学发展潮流,作出学术评估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