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洋 《瞭望》1995,(29)
从1993年起,台湾当局在国际上鼓噪“重返联合国”,这种逆历史潮流的活动连遭挫败。然而,台湾当局的领导人并不从中清醒过来,反而在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今年台湾当局为挤进联合国而玩弄的一些新花招值得人们注意。 暴发户心态毕露 用重金买会籍 前不久台湾“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声称,如果允许台湾加入联合国,台湾愿意提供其国民生产总值0.44%即10亿美元给联合国。在台湾当局看来,联合国不是世界各主权国家组成的庄严的国际组织,而是一个俱乐部,只要用金钱就可以买到会员资格。对此,国际公正舆论已严肃批评这是对《联合国宪章》的亵渎,是对联合国各会员国的侮辱。 其实,“金钱外交”是台湾当局“开拓国际生存空间”、推行“务实外交”的一贯手法。八十年代末,台湾当局为拉拢中南美洲和非洲一些小国与其“建交”,施展“银弹外交”、不过当时为了“顾及颜面”,此种活动都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台湾社会治安日益恶化,刑事大案层出不穷。李登辉在去年5月就职演说中声称要在半年内改善治安状况,而且年底台湾当局还特别针对治安问题召开了“全国治安会议”,将1997年定为“治安改善年”。自晓燕命案震惊台湾对于台湾当局的铿铿誓言,台湾民众在拭目以待。可是言犹在耳,4月,便发生了桃园县中学生蔡  相似文献   

3.
培雨 《瞭望》1987,(45)
11月2日,首批前来大陆探亲的台湾民众开始办理登记手续了,不久便可望启程来大陆与亲人团聚。这是继9月15日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和徐璐抵达北京对大陆进行探亲、旅游和采访之后,海峡两岸同胞交往的新突破。 近年来,台湾民众要求返大陆省亲呼声日益高涨,不断冲击台湾当局的“三不”(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政策。台湾当局迫于舆论压力,于今年  相似文献   

4.
曾涛 《团结》1995,(Z1)
今年以来,台湾当局在对内加快“宪政改革”、推进“政党政治”的同时,对外继续拓展“国际生存空间”,谋求国际支持,其对外政策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台湾当局近期“对外政策”主要走向(一)对外政策的重点是全面加入国际社会。台湾  相似文献   

5.
远洋 《瞭望》1994,(37)
在第49届联大即将召开的时候,经台湾当局幕后策划,由尼加拉瓜等12个国家(后有哥斯达黎加附署)提出了一个提案,要求本届联合国大会“根据会籍普遍性原则并按照分裂国家在联合国已建立的平行代表权模式”,审议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这是台湾当局分裂国家主权的又一阴谋.心劳日拙的伎俩在去年第48届联大会议上,台湾当局诱使一些国家提出的“重返联合国”提案被挫败,联大总务委员会未经投票表决就否定了这一提案,断然拒绝将所谓台湾“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无理要求.但  相似文献   

6.
施平 《瞭望》2000,(22)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第一次比 较全面地宣布其政策方针的 讲话已经出笼,在这之前,台湾当局通过各种渠道散播所谓“讲话”将表达“善意”云云、现在话已经讲出来了。整体观之,所谓善意,是称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投”和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些话他当选前后也讲过,这次再讲可以算是一种正式承诺。但台湾新领导人在承诺时又加上了颠倒因果的前提“中共不动武”,而且在讲话中回避了最为关键的问题,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绕过来,绕过去,就是要…  相似文献   

7.
9月18日第51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以压倒多数的绝对优势,第四次否决了由尼加拉瓜等少数国家提出的关于台湾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提案。大会决定不将这个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台湾当局连续第四次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又被粉碎! 乘兴而去 败兴而归 1993年是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公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闹剧的肇端。这年年初,台湾方面发表了所谓的“外交报告书”,首次  相似文献   

8.
鲍信 《瞭望》1993,(49)
吾兄: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雅图会议刚结束,以地区经济体而非主权国家身份出席会议的台湾当局的一位“经济部”高级官员,迫不及待地就海峡两岸关系和台湾地位问题发表了一通“政策宣示”,公然宣称采取所谓“以一个中国为指向的阶段性两个中国”政策。紧接着,台湾当局“外  相似文献   

9.
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三十七多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台湾仍没有回归祖国。造成这种分离的原因,过去是由于美帝国主义武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包围、封锁、遏制的政策,实行武力威胁,并用各种方式阻挠台湾回归祖国;台湾当局也叫嚷“反攻大陆”, “反共复国”……。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一方面,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另一方面,随时准备用非和平方式,即用武力解放台湾,统一全中国。当时,我们的方针,不管采用什么办法解放台湾,其目的是要改变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变,在整个中国实行“一国一制”,即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0.
总部设在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于四月三十日到五月二日在菲律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理事会第十九届年会。中国国务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以亚行中国理事的身份,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今年三月十日正式成为亚行成员后,首次出席理事会年会。  相似文献   

11.
去年5月20日,台湾政权更迭,执政50多年的国民党下台,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政。一年来,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仍然深陷僵局。同时,台湾当局为“以武拒统”,多方加强军事力量,更为两岸关系增添了复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远洋 《瞭望》1994,(23)
从5月上旬至5月中旬,台湾当局的最高当政者对中美洲和非洲四国作了一次访问。此行在国际上为台湾树立了怎样的形象?对海峡两岸的互动关系将产生何种影响?人们不妨联系台湾当局以往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就此作出判断。 此次四国之行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这位台湾当政者“一路撒银圆”——给一些经济不发达的穷国和小国施舍美元,收买人心,以换得这些国家对台湾所谓“重返联合国”加以支持。  相似文献   

13.
辛旗 《瞭望》1997,(13)
1996年,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再次受到强有力的遏制与打击。台湾当局长期推行的“务实外交”政策得到的却是不务实的结果:国际社会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一个中国政策,台湾当局以各种手段希图提升国际地位,“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以及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目的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初访台湾     
卢志民 《侨园》2005,(4):29
去宝岛台湾看一下,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她是中国的领土,曾经有过“亚洲四小龙”的辉煌历史。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一直未能成行。受民间交往的推动和国亲两党团大陆“破冰之旅”的影响,台湾当局限制两岸同胞往来的“绳结”似乎有些松动。我们拿到了出访台湾的签证。夏日炎炎,我们一行10人,踏上了初访台湾之旅。我们从长春乘机到香港,由香港转机到“第三国”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停留一天之后,又从马尼拉回到香港,再转乘香港到台湾的航班,最后抵达台北桃园机场。台湾至今未对大陆开放,大陆公民去台湾,必须经过所谓的“第三国”。初始航程的蜿蜒曲折,不过是台湾当局为推行“台独”路线玩弄的“政治把戏”而已。  相似文献   

15.
杨华 《瞭望》1997,(27)
台湾各界密切关注香港回归●杨华今年7月1日,遭受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回归祖国了。台湾岛内各个阶层的人士出于各自利益关系的考虑,密切关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进程。台湾当局:无可奈何花落去长期以来,台湾当局对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恢复...  相似文献   

16.
乐东  王玉 《瞭望》1996,(17)
最近,台湾方面在两岸“三通”的议题上又传出一些新的信息。3月25日,台湾“交通部长”刘兆玄明确表示,两岸通航的规划是“先货后客”、“先海后空”。但时隔两天,“经济部长”江丙坤又提出两岸“三通”是有条件的,包括岛内达成共识、中共有善意回应、两岸协商等三项。他说,在气候未形成前,台湾不宜贸然谈“三通”。很显然,台湾当局仍把“三通”作为政治筹码。 近一年来,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出现动摇,使两岸关系陷入一定的紧张状态,但台湾岛内谈论两岸“三通”的呼声不减反升。台湾各界认为,唯有台湾开放“三通”,才是打开两岸僵局的一把钥匙。台湾舆论界指出,“三通”不仅是台湾冲破经济发展“瓶颈” 的需要,更是缓和两岸关系的需要。台湾  相似文献   

17.
王升 《瞭望》1995,(26)
李登辉大搞“务实外交”意欲何为王升台湾当局最高领导人李登辉不管以什么名义、什么方式到美国访问,都是一种赤裸裸地制造“两个中国”的行为,而且标志着台湾当局以“台湾问题国际化”为目的的“务实外交”活动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以金钱交易的“务实外交”进...  相似文献   

18.
秦华 《瞭望》1998,(10)
台湾当局再度推动﹃南向政策﹄别有用心秦华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后,台湾经济也出现股市剧烈波动、汇率大幅下跌、外汇储备减少、制造业普遍受到冲击等现象。但台湾当局为政治需要,全然不顾岛内经济所受影响,以“金援”旗号开道,大力推动第二波“南向政策”。台湾当局自...  相似文献   

19.
9月20日,第50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做出决定,不把尼加拉瓜等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台湾代表权” 的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至此,台湾当局“参与联合国”的图谋第三次遭到挫败.人们不禁要问:台湾当局自第48届联大以来不惜重金、四处游说、竭力造势推展的“参与联合国”之图谋,何以屡屡受挫?台湾当局在一再败北后为何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相似文献   

20.
安华 《瞭望》2000,(38)
9月9日,台湾新领导人针对 台在联合国八次叩关的失 败,再次叫喊台湾“要站起来”、“要走出去”,“不达目的绝不终止”,再次暴露了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排斥“统一”选项的顽固立场。此前的8月 17日、8月 28日、9月1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接连发表破坏两岸关系的言论,公然宣称“统一不是台湾惟一选项”、“两岸的未来有两种、三种或甚至无限多的结果”。这一系列言论引起海内外的严重关注。 对于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本来是“毋庸置疑”的。而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选择却是:一个中国不能作为原则,只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