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信箱     
被告人在提交上诉状以后死亡,二审法院应当如何处理?编辑同志:在刑事诉讼中,已提出上诉的被告人在递交了上诉状后、案卷未移送二审法院前死亡的,请问应如何处理?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能否依被告人生前意思表示行使上诉权?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巫世兴...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37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这就是我国法律关于“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全部内容.由于法律条文的过于原则抽象,且“两法”颁布以来未见对这一问题作过立法或司法解释,故无论是在司法实际部门的执法中还是在法学理论界,对“上诉不加刑”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影响到对这一原则的贯彻执行.不少同志认为,“上诉不加刑”作为刑事诉讼中的一条原则,当然应该贯彻执行.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被告人方上诉后,二审法院发现一审判决重罪  相似文献   

3.
论上诉不加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上诉不加刑陈林林一、问题之由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90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该条第2款又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这与原刑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弱小的刑事被告人和强大的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强烈反差,理论和立法、司法界把关注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刑事被告人。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上诉权问题,是我国刑事公诉案件诉讼中回避已久的问题,也是国际人权立法的历史盲区。缘于此,不仅被害人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 而且常致刑事司法于被动境地,还不利于矛盾的根本解决, 破坏了被告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利益均衡,有悖于司法公平的  相似文献   

5.
检察院未抗诉的案件,被害人可否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编辑同志: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常会遇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问题。请问:被害人不服一审人民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而刑事部分人民检察院又未提出抗诉的,被害人是否有上诉的权利?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检...  相似文献   

6.
刑事上诉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刑事审判监督职能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院受理的刑事上诉案件数呈增长趋势,人案矛盾凸显,如何在有限的办案期限内依法审核原审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证据,确保法律适用准确无误,审判程序合法,是刑事二审检察人员的重要职责。下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两年来办理刑事上诉案件的基本情况,查找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  相似文献   

7.
刑事上诉制度是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两审终审的制度设计.为了保障被告人的权利、确保审判质量而设立的诉讼程序。该程序的设置为一审被告人提供了由上一级法院重新审查得到公正审判的机会。上诉不加刑原则的确立旨在保护被告人上诉权利.使其不至因害怕上诉后再次审判承担更加不利的后果而不敢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一审案件,已过法定时限,被告人不上诉,公诉机关不抗诉,但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在法定时限内对第一审判决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影响第一审刑事判决的执行?如原判对被告人量刑偏轻,上级法院可否把这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了上诉不加刑的原则,即:“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自《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对这一原则的执行常出偏差,原因何在?这不能不使人对上诉不加刑原则本身进行一番反思。笔者认为,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对于保障被告人充分行使上诉权固然有一定作用,但其弊端甚多,从“立法效益”上来讲,未免因小失大。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弊端表现在: 第一,按此原则的要求,不论一审量刑如何偏轻,二审法院都不得以量刑偏轻为由通过改判或发回重审来加重被告人刑罚。这显然有违于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和刑诉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也有背于几十年来我国刑事诉讼中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力求不枉不纵的优良  相似文献   

10.
上诉不加刑作为适用第二审程序的一项特殊原则,是针对在第二审程序中追诉方提起的对于第一审被告人的不利的请求,人民法院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本篇文章通过对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产生与发展及其其背后的法理支撑予以分析,从而比较系统的了解上诉不加刑原则。通过分析上诉不加刑原则在我国刑事司法程序中的具体适用以及如何完善该原则,使其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检察信箱     
被告人在上诉期限内刑期已满的应如何处理?编辑同志:  刘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轻伤)于1999年8月26日被公安机关执行逮捕,后检察院起诉至法院。法院于2000年8月20日判决被告人刘某有期徒刑一年。刘某不服,依法提出上诉。2000年8月30日上诉期满,法院判决方能生效,但按羁押期折抵刑期的规定,2000年8月26日刘某的一年法定刑已满,而判决还未生效。这时,对刘某是应释放,抑或继续关押,还是改变强制措施?甘肃省静宁县人民检察院代永娥代永娥同志:  司法实践中,因各种原因会出现你在信中提到的情况,即被告人在判决前被羁押的时间与…  相似文献   

12.
一、提审权制度概述 上诉审程序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上诉种类中除了一般上诉外,还包括非常上诉和特别上诉的特殊类型。非常上诉是一种特殊的救济程序,是指不服刑  相似文献   

13.
司法信箱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上诉是否影响刑事判决的生效?编辑同志:我院审理的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一审判决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不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判决而提起上诉。对本案刑事判决部分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审判决前到期是否生效,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本案刑事诉讼部分到期亦不能生效,理由是本案尚在二审过程中,虽然当事人未对刑事部分提起上诉,但由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是合并审理的,民事部分未生效,刑事部分亦不能生效;另一种观点认为,本案刑事部分到期即生效,理由是本案刑事诉讼中公诉机关未提出抗诉,被告人未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14.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我国刑事二审程序中的特殊原则,对保护被告人依法行使上诉权、促进检察机关和法院有效履行职责具有积极意义。但该原则在立法上存在缺陷,实践中可能导致对被告人的"曲线加刑"。故需要采取措施完善该原则,使其得到全面、真正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司法信箱     
司法信箱判决离婚的案件,一方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死亡的,应适用何程序?编辑同志:我院受理一起离婚案件,且经一审判决离婚。一方当事人在判决书送达后(即上诉期限内)死亡了。请问,在此情况下,对该案应适用什么程序结案?一审判决在法定期限届满后是否生效?请予解答...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某县人民法院在审判一起故意伤害案(自诉)时,将被告人直捕4个月,后判定被告人犯故意伤害罪,免予刑事处分。被告人不服,上诉至中级法院,中级法院以“被告人犯故意伤害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民事赔偿责任不明”,裁定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由于某种原因,案件发回重审后,自诉人向原审法院申请撤回刑事部分诉讼请求。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准许自诉人撤回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诉讼请求。请问:法院准许自诉人撤诉合法吗?如合法,被告人被直捕4个月的责任由谁负?河北省承围县人民检察院杨水利杨永利同志:首先回答…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86,(8)
《法学》去年第十期发表邱国庆同志的《刑事上诉案件不宜采取书面审理的方式》一文认为,对刑事上诉案件只宜采取直接审理的方式,不宜采取书面审理的方式。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特略陈浅见,以供探讨。刑事上诉案件是否可以书面审理,在外国是允许的。在我国,法律也没有明文规定不允许对刑事上诉案件进行书面审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  相似文献   

18.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具有上诉利益是提出上诉的实质要件,“无利益,不上诉”是判断上诉合法与否的标准,对不合法的上诉,法院裁定予以驳回.社会伦理规范、诉讼经济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共同构成了刑事上诉利益的理论基础.我国《刑事诉讼法》缺乏上诉实质要件和上诉和益审查制度的规定,相关研究几近空白,实践中不加任何限制的上诉在增加诉累、浪费司法资源的同时,导致二审庭审时出现“控辩错位”的异常现象.为消除以上弊端,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的经验,增加上诉实质要件的规定,明确上诉合法性的判断标准,从而推动刑事上诉利益审查制度的中国式建构.  相似文献   

19.
多个被告均提出上诉的,上诉费应如何预交?编辑同志:我院最近审理一起一原告诉三被告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判决书根据原告及三被告应负责任分担了诉讼费用。在法定期限内三被告都提出了上诉。现就预交上诉费问题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第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中,目前实行两审终审制,并且有条件地实行上诉不加刑原则。三十多年的司法实践表明,这种两审终审的上诉制度以及上诉不加刑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本文拟就审级制度、上诉不加刑原则、二审审理方式以及强化律师刑事辩护职能等问题,略抒己见,以求抛砖引玉,共同切磋。一、我国目前上诉制度的利弊我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