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新解读《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著作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中共中央党校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修课。鉴于讲授和解读中存在的误解和偏差,为了做到原原本本地领会这篇著作的基本精神,突出重点地把握其中的主要观点,使其真正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有必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解读。这篇著作的核心是阐明哲学的终结和与之相对立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确立,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掌握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辩证法的一般规律,为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将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质是注重人的自由发展。自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当代中国社会迫切要求关注人的自由发展,灌注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3.
德国古典哲学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从康德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在其哲学思想中所表现出来的批判性、革命性、创新性和发展性,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重大影响,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 ,价值是人类所持有的一种绝对的超越指向 ,具有超越性、目的性、理想性和批判性等特征。因此 ,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观的价值取向就是否定和批判实然社会 ,建构应然社会 ,从而实现对现实社会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人的问题始终占有核心的重要地位。康德的批判哲学以及实用人类学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人是什么”;费希特的知识学是对人的自由本质的揭示;谢林的同一哲学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哲学虽然把绝对同一体或绝对精神作为统摄和支配整个自然和人类的更高力量,但实际上是把人的精神或理性提升到了“绝对”、“上帝”的高度,而且在这个异化的范围内仍给予人以重要地位;费尔巴哈的感性哲学由人本学和自然学两部分构成,他虽然强调了人对于自然的依赖性,但肯定在地位上、在道德即价值论意义上人高于自然。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入学”的角度,尤其是从人、自然、神(绝对精神)三者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6.
墨子有明显的天命观和英雄史观,他认为,天命和鬼神决定着历史的发展,顺天者生,逆天者亡;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一乱一治”、“治乱交替”;名君和贤臣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哲学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哲学是哲学在20世纪的重要发展成果,但文化哲学到底只是哲学的分支还是一种新的哲学理念及模式呢?本文通过对哲学史、世界的现代性问题以及当下人们对文化哲学的认识三方面的考察,认为文化哲学是适应当今时代需要的一种新的哲学理念及模式,积极稳妥地建构文化哲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 8 0年代以后 ,西方社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 ,最近西方哲学发展变化令人眼花乱。但是 ,如果不以准确和全面为目标 ,西方哲学发展的最新特点可以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 ,从德里达和哈贝马斯的身上可以看到马克思依然在场 ;第二 ,从利奥塔与鲍德里亚的身上可以看到后现代的生动呈现 ;第三 ,与其说哲学的死亡 ,勿宁说哲学的重生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史上的主要著作之一,对于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世界观转变和创新的重要铺垫。以往国内外学界对这一文本的哲学内涵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重新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并提出一个重要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不仅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学说和法哲学的系统批判,更重要的是对黑格尔国家哲学背后的逻辑方法和哲学体系的批判,是对黑格尔泛逻辑夸大普遍的、神秘主义的批判。其中一般哲学世界观是前提性、更高层次的东西。正是在对黑格尔一般哲学的剖析中,马克思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实现其哲学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并不是为了哲学的建构,而是哲学的批判、哲学的消解。马克思哲学的力量不在于本身是否是一个既成的理论模型,而是基于西方思想史中的正义理念,通过哲学的解释功能的消解,对人类社会运行现状进行批判。马克思哲学所引领的西方哲学向“历史”的转向,就是哲学自身的消解和哲学从解释功能向批判功能的转向。马克思哲学就是哲学的出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因全球化浪潮日渐深入而重新为人们所重视,但学术界对此并未达成共识。本文从另一视角考察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试图将该思想与全球化的现时代结合起来,从中得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哲学的终结,是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而不是一切哲学的终结。哲学的终结是哲学自身辩证否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消灭一切哲学,而是哲学形态的转换。马克思的现代唯物主义不是实证科学,而是新形态的哲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不能完全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者之间是传承矫正和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上高于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道家哲学作为两种优秀的哲学,对人类的发展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从二者的思想及终极目标,呈现了极为相似的特点。本文对二者进行了相关的比较,并认为将二者进行完美结合,能够对社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它回答了发展的目的和价值取向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岁末,我在海南参与主持过“中文散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来自国内外的诸多学者深入探讨了中华民族精神在中文散文中的体现和意义,一时间在学界有不错的反响。没有想到时隔近两年,偶然在广州见到了陈载舸著的《永恒的民族古典》(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诗人但丁著名的《神曲》三部曲中,大量地采用古希腊罗马神话题材和现代题材,突破了当时中世纪以宗教为主要题材的单一性,以此针砭时政,隐含着丰富而又深邃的主题。诗人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将现实与理想、古代与当代、宗教与异教杂糅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艺术想象的虚幻世界。可以说,《神曲》是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线索是多向的,但传统观点认为,从康德到费尔巴哈是一以贯之的、逻辑的.产生这一观点的原因是把这个时期的哲学发展看成是理性哲学发展的过程.然而,这一观点不仅不能解释谢林哲学的非理性特征,而且把本来多向发展的德国古典哲学简单化,且无法解释现代哲学的多元性,无法说明非理性哲学的产生.重新梳理德国19世纪哲学的发展线索,关注德国哲学发展的多向性以及对现代哲学的深远影响,无疑是对19世纪德国哲学的一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之质,区别于人的属性和人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的劳动实践。这一重要的界定显示此时的马克思已经接近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界定不仅避免了以往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理解,而且指明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因而与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不相矛盾的。并且,马克思还指出了人类解放的目标即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确证。  相似文献   

20.
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都提出了哲学终结。但是,基于人本主义的直观感性实践观,费尔巴哈的哲学终结仅仅归结为抽象的爱的宗教;而基于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的哲学终结的归结点在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当代视阈,虽然西方诸多学者都提出了哲学终结,但是离开科学的实践观,无视哲学的现实指向,这种哲学终结都是不彻底的。事实上,现代性正是当代西方哲学终结的根本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