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短信:方兴未艾的拇指经济。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手机短信业务因其价格便宜、形式新颖、方便快捷,获得了广大手机用户的青睐。在年轻人中间,用手指熟练操作手机写短信的人被称为“拇指一族”:跨越时空的“短信聊天”成为一种时尚;逢年过节,短信息更成了传递感情的新媒介;而短信构成的产业和市场也被人称为“拇指  相似文献   

2.
短信,被人们称为“拇指媒体”。它既带来了“拇指经济”,也滋生了“拇指文化”。同时,短信还可能引火上身,成为侮辱,诽谤他人的工具。 短信传播速度之快,问题之新,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3.
短信经历了从“实用”到“时尚”的演变,逐渐成为一种与网络语言融为一体的“后现代语言”流行于青少年群体。作为一种社会产品,短信因场合、目的、对象、情绪、角色不同而表现出与传统语言相分离的特质。对短信的特质进行社会性探讨,既有利于引导青少年的正常交往,也有利于推动短信语体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手机短信的民事侵权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小芳 《前沿》2006,(3):138-139
手机短信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大量垃圾短信的出现,直接侵害了人们的人身权利和通信权利。本文通过阐述垃圾短信构成要件、侵权主体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具体问题,提出了采取的治理措施,国家应及时以政策或立法的形式,明确“不良短信”、“垃圾短信”的概念,按垃圾短信性质不同,分类根治,分类管理。同时采取手机卡入网实名制,当出现垃圾短信等违法行为时,可以根据购买手机时顾客留下的相关信息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限制广告的发送时段,并对滥发垃圾短信的行为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5.
牛军伟  王浩垒  赵俊忠 《前沿》2005,(9):239-241
手机短信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作为交际的话语文本,体现了编码和解码的基本原则。须从传播的角度探究短信的传播方式以及编码与解码所实际涉及的短信反射度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同时也是国民心理敏感、脆弱、动荡时期。广为传播的手机短信无异于公众心理的一面棱镜,鲜活地折射了社会心理的众生相。作为一种文化生存方式,当代短信文化甚至拥有了“第五媒体”、“拇指文化”或“拇指文明”之美誉,且对公众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深刻又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玉田 《人民公安》2007,(21):12-14
萧萧落叶迷人眼.垃圾短信满天飞。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4.6亿.平均每天有超过5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之间传送。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国人一种非常重要的通讯与娱乐工具。然而。短信也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不得不随时面对垃圾短信的骚扰。共同努力。提升刚刚兴起的“第五媒体’’的公信力。让人人用上没有被垃圾短信严重污染的“绿色手机”,这是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8.
刘培标 《青年论坛》2009,(5):144-147
无线营销时代已经来临,短信广告是其主要形式之一。研究发现,国内与国外的受众对短信广告的接受度有所不同,国内受众仅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短信广告这一新兴形式;最适合通过短信传播的商品或服务是文娱活动,其次为日用品;最适合的广告类别是促销广告;解决受众在信息供求方面的矛盾是提高短信广告效果的关键。上述研究结论可以为营销部门提高短信广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无线营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短信火爆的深层意义、短信内容的特点、短信的主要类型及种类型的典型代表作出发,阐述了这一新时期的时尚已渐变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短信已成为借助科技产品而经常与我们碰面的一种社会交往与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春节发拜年短信,据说已成春节几大俗之一,虽然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但人人都在乐此不疲地互发着,拜年文化基本上已被这种拇指运动所主宰。不少原创的拜年短信是很不错的,语言或幽默.或精粹,或温情,或妙语如珠,或将时尚、时弊、世象与祝福以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让人阅后不禁会心一笑,兼备娱乐、文学审美功能——不过再精彩的段子,都经不住我们这样无数次你来我往复制群发的糟蹋。看第一遍时会笑,第100遍时就恨了。无节制的复制群发,同质化的短信,枯竭的拜年创意,贫乏的祝福语言,拜年短信越来越鸡肋化。  相似文献   

11.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从此短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在我国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则是在1998年。短短几年的时间,短信由纯文本的形式逐步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转变。其发展变化之快.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据调查,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3年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全球每年大约有3600多亿条短信在无线的空中传送。可以说,短信文化的历史不长.但是当今的使用率极高。  相似文献   

12.
短信语言幽默之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默类短信是手机短信的一种重要类型,短信的语言幽默建立在一定的心理基础上并通过某种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有其特定的语言——心理结构模式。通过探讨短信语言幽默之形成机制,可以对幽默类短信之成因进行深层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朱志娟 《传承》2008,(14):100-101
短信语言是指以无线电波为传播渠道,以支持中英文显示的数字手机作为信息接受终端,以文字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新兴媒体语言。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短信语言也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本文就短信语言的语词类型、特点和规范化问题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4.
短信文化的实质与特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短信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信息文化。在信息交流的表象之下,娱乐精神是蕴含于其中的内在实质。短信同时也蕴含了太多的文化含义,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也契合了东方人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春节,读者赵先生给本报打来热线说,他在今年的发拜年短信热潮中发现一个新的现象,许多人都在短信的最后注明“这条短信是我原创”的意思,他一上午收到的12条拜年短信中有四条都有这样的内容。他问过几个朋友,都表示收到过类似的拜年短信。赵先生认为,这说明人们在拜年短信中注重原创精神,而不是像往常那样一味地转发。  相似文献   

16.
短信语言是指以无线电波为传播渠道,以支持中英文显示的数字手机作为信息接受终端,以文字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新兴媒体语言.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短信语言也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本文就短信语言的语词类型、特点和规范化问题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17.
短信小喜剧的修辞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短信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经济的联系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许多小笑话也通过手机流行起来,这些小笑话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手法多样,已成为现代人的一道生活风景线。在形式上它们除了具有一般短信简明、形象的特点外,表达方式也更加多样,或叙事或抒情,或对话或独白,或文言或白话,或顺口溜或古诗词,此外还使用大量的修辞技巧,将汉语的精髓发挥到极致,把人们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公安短信平台建设的背景、原理、特点、发挥的作用及下一步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9.
利用GSM短信传输报警信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短信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并将短信这种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和其它无线通信方式相对比,概括总结出利用短信作为报警信号传输通道的优势和不足;最后例举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在广州建立的GPS/GSM移动目标报警服务系统,说明短信报警业务平台的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前,随着手机的普及,利用短信作案的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社会生活构成严重危害,引发了一系列的治安问题.运用犯罪学研究范式对这一新型的犯罪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是科学揭示犯罪原因以及寻求正确预防对策的客观基础.通过变量等级中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分析,宏观与微观分析轴的具体剖析,以及经验与思辨的结合,从而针对这一犯罪现象完整地构建出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