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内,有两位李达,即战功卓著的李达上将和参加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建国后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哲学家李达。人们一般把使他俩称为文李达、武李达或是李达校长、李达上将。1958年春,(红旗)杂志筹备创刊。召开第一次编委会时,列名编委会编委的李达校长没有到会;未列名编委、在军队工作的李达上将却赶了来。主持会议的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料想到一定是发通知的人搞错了。类似的差错还发生过不少回,两位李达逐渐地都不以为怪了。1959年4月,两位李达都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见面了,亲切的交谈过…  相似文献   

2.
李达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中共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介入中国经济研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与纯粹的经济学家不同,李达的经济学研究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并与其哲学研究密不可分,同时李达的经济学研究对李达本人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党仅有50多位党员。这些革命的弄潮儿,在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大多数成为民族的精英、共和国的功臣,只有极少数人蜕变为叛徒、特务、汉奸。还有三个人———李达、陈望道、刘清扬,曾由于各种原因一度脱离了党组织,在党外当“助攻手”,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而战斗不息,最后又回到党的怀抱。他们的曲折革命历程发人深思。出色的理论家李达李达的名字非同凡响,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一届中央局宣传主任,是当时中央的“三巨头”之一(另两人是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组织主任张国焘)。李…  相似文献   

4.
虞志坚 《求索》2013,(1):257-258,233
李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着眼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对建党初期土地问题与民生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李达认为,当时土地问题与民生息息相关:特定的社会形态是土地问题的发轫也是民生维艰的根源;土地问题沉重拖累民生;民生维艰呼唤土地问题的合理解决;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是分析土地问题民生问题的钥匙;土地国有化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李达指出,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是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土地国有。  相似文献   

5.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3):11-11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  相似文献   

6.
近代爱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救国道路不尽相同。在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同时,另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却在探索着一条不流血的改良主义的救国之途。“教育救国论”就是这其中最典型最重要的代表之一。“教育救国论”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民族危机的产物,也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结果。鸦片战争以来,爱国志士向西方学习的实践,终于导致了19世纪  相似文献   

7.
江虹 《当代广西》2006,(13):16-17
马克思主义在广西的传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毛泽东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当时,统治广西的旧桂系军阀饬令严防、查禁“过激主义”(指马克思主义),但真理的穿透力是任  相似文献   

8.
《传承》2006,(Z1)
石库门里的秘密会议上海市老成都北路7弄30号(原上海南成都路625号),有一座已有上百年历史的石库门房子,它掩映在延中绿地的碧草和青竹间,把一段光荣历史深藏门内。1922年7月16日到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这所房子召开,房子的主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时任中央局宣传主任李达。当时,12名党代表热烈地讨论中国的时局及对策。隔壁是中国共产党第一家地下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的印刷间,满屋的柴禾堆里藏着一本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而此刻,李达的妻子王会悟则抱着孩子在门口放哨,警惕地注意着来往行人。毛泽东:忘记了开会的地…  相似文献   

9.
李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前驱之一,在其毕生从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中,李达反思和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的理论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要解决的第一个前提性问题,就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问题,具体而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遍性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不先行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就成问题。李达在自己的理论工作中,较早地反思和解决了这个前提性问题。李达的卓越贡献,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及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代爱国主义的历史特点丁凤麟在《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四期上著文认为,近代爱国主义的历史特点有三个方面:一、为振兴中华而勤于向西方学习.近代爱国志士在从祖国传统文明中获得精神力量的同时,还勤于学习和汲取当时世界的先进文明——“西学”.从林则徐到孙中山,都是悉心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代表人物.二、为振兴中华而立志改革和革命.为了使祖国摆脱落后挨打的困境,近代爱国志士都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其中,既有像孙中山那样始终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于1978年6月,前身是由党的一大代表、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李达于1958年创立的中国科学院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建院50年来,湖北省社科院始终坚持正确的科研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立足湖北,面向全国,创新理论,服务决策,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板斧砍掉毛泽东的主张毛泽东和李达世交很深,两人同籍湖南,同是中共“一大”代表,又同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延安时期,毛泽东拜读过李达的《社会学大纲》,非常赞赏,认为是一本好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教科书。他在书上作了很多批注,大约3...  相似文献   

13.
北大已经走过110年的风雨历程,一代又一代最优秀的中国知识分子,从这里走向世界。而我作为北大的校长,也非常有幸,和师生们一道,经历了北大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平稳的一段黄金时期,我校的国际声誉也不断提高。我回母校担任校长已近九年,每当毕业生离开的时候我都会代表学校,代表全校师生,给同学们祝福,给同学们提出很多希望,我希望每一个从北大走出去的年轻人,都能奋发有为,洁身自好,脚踏实地,志存高远,都能继承这所大学伟大而光荣的传统,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北大人!  相似文献   

14.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作为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教育思想家,用杜威“生活教育”的思想观察中国教育,提倡教育救国。1919年2月,他与黄炎培、陶行知等在上海创办《新教育》月刊,并担任主笔,积极宣传杜威的教育思想,介绍欧美教育制度,提倡平民主义,呼吁改革社会、改革教育。蒋梦麟曾担任北大教育系教授,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北大校政17年,是历届北大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所提出的教育改革思想如个性教育、生活教育等,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积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5.
叔雅先生     
(续上期)刘文典与古籍校勘1917年,先生经陈独秀介绍进入北大教书。那时北大人才太多了,尤其是国学方面,辜鸿铭在北大,刘师培、黄侃都在北大,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所以,先生就决定要下苦功搞出点成果,认认真真地校好一部书。经过比较,他选定先秦诸子作为校勘的主攻方向,而且一出手就是比较难弄的《淮南子》,所以叔雅先生真正搞起古籍校勘是从《淮南子》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郑群 《同舟共进》2011,(7):19-20
我是1938年加入共产党的,到现在已有70多年党龄了。我们当时的入党动机比较纯正,1938年正是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告诉我们,国家正处在亡国灭种的险境,所以爱国、救国的情结从小就埋下了,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讲,抗战是大潮流。  相似文献   

17.
黄俊棚 《求索》2012,(4):115-117
作为清末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不仅在实业救国方面卓有成就,在教育救国方面也做出过重要贡献。张之洞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深受儒家熏陶,这对于他日后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处于近代社会背景下的张之洞,其所作所为无不以保国保种为目的,并为此提出了兴办教育、留学教育、拟定学制等教育兴国的学术主张。张之洞对于发展教育的所有主张,其落脚点都在追求效率之上。从现实角度看,张之洞做出教育效率优先的主张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这种见识和勇气正是张之洞在多年的儒家文化熏陶和浸润之下形成和树立起来的,符合张之洞本人的儒家情怀,更契合近代中国的历史现实。  相似文献   

18.
1978年,16岁的连建宇从黄土高原走进北大校园。他北大物理系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了几年,在出国留学的热潮中“稀里糊涂地出了国”。当时他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只是不知道留在国内还能干什么,隐约中就希望有一个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刘艳苓 《友声》2005,(4):29-29
应新西兰姐妹城协会邀请,我会组派了以苏州市对外友协秘书长赵良骏为团长的地方政府官员代表团一行13人出席了该组织于今年4月6日至9日在新西兰远北大区举办的年会并访问了澳大利亚。此次年会的主题是“借鉴历史,驶向未来”,会议总结了过去友城交往的经验,并就友城工作的新思路、青年人在友城工作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新西兰、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市政官员、有关组织负责人和企业家等130余名代表与会。新经济发展部部长吉姆·安德顿代表总督和新西兰政府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新西兰姐妹城协会会长德怀尔和远北大区市长伊…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06,(Z1)
1969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九大”开幕式上说“:第一次代表大会,只有十二个代表。现在在座的还有两个,一个是董老,再一个就是我。有好几个代表牺牲了,山东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湖北的代表陈潭秋,湖南的代表何叔衡,上海的代表李汉俊,都牺牲了。叛变的,当汉奸的,反革命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刘仁静四个,后头这两个还活着。还有一个叫李达,在早两年去世了。”这里,毛泽东没有把包惠僧算作中共“一大”代表。毛泽东谈“一大”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