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一师十团八连635东地号310亩棉花姊妹田,由5名女职工承包,2009年棉花单产510公斤,户均收入9万元以上。2010年棉花单产568公斤,户均收入达12.5万元以上。现年40岁的熊华清是635东地号的条田长,1998年进疆,一直在十团承包棉花,曾连续6年被团场评为植棉能手荣誉称号。635东姊妹田是八  相似文献   

2.
农民党员叶万清是东丰县三合乡东胜村三组组长。二十年前,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他不幸失去了右腿。但他身残志不残,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双带’作用。 一九九三年,村里召开了承包村办石场招标大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叶万清以每年上交承包费五万五千元的报价一举夺标。由于他经营有道,管理有方,使这个濒临倒闭的石场焕发了生机。一九九四年,石场创产值五十五万元,他本人获纯利二万元。叶万清富了,但他没有忘记乡亲们,没有忘记自己  相似文献   

3.
农十三师红星二场园艺四连葡萄种植职工王军宝,有—个和谐幸福的三口之家.一家人生活得美满幸福,夫妻俩人和睦相处,勤劳致富.王军宝在园艺四连东一斗承包了10亩无核白葡萄,去年积极响应团场、连队的号召承包了一座温室大棚.  相似文献   

4.
正余东义出生于1972年10月,高中学历。2001年4月,余东义怀揣着梦想和希望,怀着对新疆兵团特殊的情感踏上了西行的火车,去实现他的理想和希望。余东义来到了五师九十一团四连,刚来的他被选到团场炮点担任一名炮手,保护着团场几万亩农作物不受冰雹的危害。防雹工作中,他吃苦耐劳,干事勤快,深深地感染着大家。炮台工作5年后,于东义辞去工作,去连队承包土地,干起了新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1,(2):49-49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位于非洲北部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140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公里,南北宽约1600公里,总面积约906.5万平方公里。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  相似文献   

6.
马永全1972年出生于重庆綦江东溪永乐村,初中文化,全家5口人。2005年,他被内招到农十四师二二四团工作,在3—5A系统承包土地65亩,由于地势低凹,常年积水,碱性很大,造成枣树成活率低,管理上困难重重。面对此情此景,马永全十分焦急,失落情绪也油然而生,来时的信心和勇气顿时化为泡影,产生了离团回乡  相似文献   

7.
任广贤10年前来到新疆时身无分文,10年后,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1993年,他从河南虞城来到农五师八十九团时,身上只剩下几元钱。那时他靠打工为生,辛苦一年只挣了2000多元钱。他看见承包土地收入多,于是就在八十九团十四连承包了30亩棉花地。由于他第一次种植这么大面积的棉花,没有经验,收入也不多。1995年,他又继续承包土地,这年获得了好收成,盈利2万元。1996年,他看到干农  相似文献   

8.
1989年,刘先行携家带口从安徽老家来到农一师二团四连落户。1995年,他主动要求承包连队猪圈。1996年他还清了全部债务,还盈利3万多元。1997年,他的银行存款已有5万余元,还买了一辆机动三轮车和一辆小四轮,成了二团出名的养殖专业户。 2001年,刘先行与连队签约(?)费自理承包了550亩改良地。地承包下来后,刘先行  相似文献   

9.
漫漫致富路     
今年36岁的王兰华是农二师二十七团五连的一名承包职工。他承包了20亩地,又是一个大田班长。由于他父亲过早去世,母亲又是个家属,家中兄弟姐妹5个,排行老三的他14岁初中毕业后,就开始给别人放羊、打工,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那时,他放一年羊,别人给他两只羊作为一年的工钱,依靠放羊和打工挣来的钱减轻过重的家庭负担。1994年元旦结婚后,王兰华夫妇开始参加连队的土地承包。由于连队土地紧张,加上没有种地经验,承包了20亩地种甜菜,当年纯收入只有3000多元。领到钱后,他立即买了10只羊,从此走上了种养结合的道路。王兰华虽然文化不高,但他特别爱学习、好钻研,经常买科技书刊和科技光碟,认真学习,并用于自己的种植和养殖实践。每年连队办的科技之冬他总是一天不漏地认真听、用心记。  相似文献   

10.
龚效应是1999年从陕西紫阳县来农一师一团一连的劳务工,2000年承包了30亩棉花地,他虚心向老职工学习,有空就问。当年棉花单产380公斤籽棉。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逐渐掌握了棉花各个生长期的特点和管理技术。2007年,团场土地固定承包,连队成片连块的土地都被职工承包了,只有45亩多弃耕地,由于土质太差,年年亏损,无人承包。龚效应  相似文献   

11.
“吴老万”本名吴德忠,今年51岁,一四三团水管二站职工。人们送他“吴老万”这个雅号是因为他是当地第一个万元户。 在一个较偏僻土地面积又小的水管单位他是怎样致富的呢? 精明能干的吴德忠很现实,他首先选择了承包土地。1985年,他承包了  相似文献   

12.
1.不敢自信,一事无成。有这样一位青年,他名叫李忠,诚实憨厚,聪明能干,中学时代各科成绩优秀。毕业回乡后,他十分期望被保送上大学,可是,望了几年,没能如愿。一九七七年,高考制度恢复了。当时,只要他用一、二个月时间来复习功课,考取大学是不成问题的,然而他想,自己毕业多年,怎么能比得过应屈高中毕业生呢?就这样,李忠放弃了第一个好机会。那年,农村时兴承包,村里人见他是个高中毕业生,并且在大队渔场工作过,都鼓励他承包渔场,可是李忠又怕自己技术不过硬,没敢承包,结果,另一名青年承包了渔场,现在搞得红火极了。此后,乡里筹建农业新技术推广站,招聘干部,人们都说,  相似文献   

13.
正张海生是一师二团二十连的普通职工,2010年,他承包了120亩棉花地,高强度的体力活让他不堪重负,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找小工的想法。3月的一天,张海生在路上遇到了麦麦提一家,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缘。麦麦提一家四口原在乌什县承包土地,但由于没有农业生产技术,连年亏损,无奈之下,他带着全家来到了二团务工。碰到张海生后,两人一拍即合,一干就干了5年。2015年,张海生承包了370亩地,麦麦提又带来了自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王先生承包了村里的一个鱼池,以自己个人的名义与村委会签订了承包合同,双方约定了承包期限和承包费用。王先生承包鱼池之后,由于人手不够,于是他的父母和妻子共同帮忙管理。但几年间,因钱池管理不善,连年亏损。  相似文献   

15.
失败的美丽     
爷爷在成家之前,曾经被招为海外劳工,出国挣钱。那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日后能娶上一个老婆,过上安稳日子。在那段寂寞漂泊的岁月里,他最远曾到达过红海沿岸。  相似文献   

16.
刘应堂敢想敢干敢为人先,6年时间挣了20万元,受到农三师四十五团党委的表彰和奖励。 1997年,刘应堂携家带口从河南来到四十五团七连安家落户,当年,他承包了340亩棉花地。刘应堂坚持多学习多请教,勤劳苦干加巧干,很快就掌握了一套植棉技术。1997年至1998年,他承包的40亩棉花,单产籽棉都在350公斤以上,2年收入2.8万元。 尝到种地甜头的刘应堂,1999年承包了100亩棉花地。他拿出积蓄2万元购回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两头母  相似文献   

17.
“包”后不撒手“胡闹”转变了住宅三公司水电处工人胡立安,承包前大伙儿都叫他“胡闹”。原来,他吊儿郎当,好“砍大山”。闹来闹去,闹得去年队、组搞承包时谁都不要他。“大锅饭”砸了,不干活白吃白拿行不通了,可他参加工作7年来没正经学技术,啥也干不好,咋办?胡立安焦虑地来到了队部办公室。党支部书记说:“小胡啊,你是得好好想想了。”承包队长说:“以后的路,还得你自己走。”工长说:“不懂技术,我帮你。”班长  相似文献   

18.
正黄德强是九师团结农场一连的一名普通职工,1991年参加工作,多年来,他坚持学科技、用科技,带头推广应用新技术,成为团场职工致富带头人。近年来,黄德强承包土地近90亩,种植甜菜、番茄、制种玉米等,他大胆尝试新品种,大胆运用新技术,产量年年提高。2011年他承包了70亩甜菜地,当团场推广甜菜种植新技术"双  相似文献   

19.
正肖兵1991年从四川来到农一师八团八连参加工作,刚来时不懂植棉技术,初次承包40亩棉花当年就亏损5000余元。但他不服输,肯吃苦好琢磨。他依靠团里的富民政策,承包了190亩棉田,科学种田,精耕细作,总产、单产年年创全连之最,近两年收入突破15万元。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各种专业户犹如雨后春笋。他们有魄力,会经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农村中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本文介绍的潜山县林业专业户储浩川就是其中一例。储浩川身为农村基层干部,他承包荒山是从一九八三年开始的。这年夏天,他首先承包了本大队荒山三千五百亩,接着承包护队荒山一千八百亩,后来又承包了大队林场四千八百亩山场,共计一万零一百亩。这万亩山场分为三大片,多是高山大岑,且与邻县邻乡交界。林业承包的头一年(一九八三年继一九八四年春)造林一千七百三十亩,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