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看报,一则短消息让我看了再看,想了又想,心里总觉得颇不是滋味:“据新华社6月10日报道:海南万宁市工商局商广股原副股长陈少青近年来署名举报‘顶头上司’叶东雄的腐败劣迹,并由此引发了海南省工商系统的‘反腐风暴’。然而,当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的时候,陈少青却遭遇打击报  相似文献   

2.
来自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何增科的数据称,改革开放30年来,评出的10个反腐名人,其中9人都遭到打击报复。而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某网站,以你认为自己有举报腐败的义务吗为题实施的在线调查显示,34.9%的接受调查者担心举报后遭到打击报复。(3月17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3.
正面反面     
陈少青海南省万宁市工商局商广股原副股长。近几年他一直向有关部门举报万宁市工商局原局长叶东雄的腐败行为,海南省委、省政府组成的工作组调查后确认叶东雄买官卖官收受31个股、所长钱物,贪污公款47万多元;同时查出海南省工商局原局长马招德、原副局长郑先育等人接受叶东雄等8个市县工商局局长贿赂、买官卖官的窝案串案和海南省纪委监察厅第四派驻组原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华网曾经联合进行了一项题为“你是否为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担心”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6%的公众表示“担心”,认为“有人可能会打击报复”他。虽然国家审计机关直接隶属国务院总理领导,审计长属于部级高官,仍然这么多公众担心他可能会遭到打击报复,对于众多站在反腐前沿的一般官员而言,就更令人担忧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忧心忡忡,亦非杞人忧天。因为在同腐败分子作斗争,或者坚持原则依法行政时,触犯既得利益者、黑恶势力和奸商利益的不少官员,确实遭到了打击报复,轻则受到安全威胁、精神恐吓,…  相似文献   

5.
腐败现象,千夫所指;倡廉反腐,众望所归。高层的“三令五申”不断,出击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然而,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社会大众所直面的“反腐风险”是否已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有效的消解 ?  随手翻一翻报章已经披露出来的反腐个案,我们在倍感振奋之余,对于腐败分子日益膨胀的能量、打击报复的凶险和他们包装表演的招法、以身试法的“底气”,也平添几多沉重、惊心之感。   如果说,早先的腐败更多的是掌权者的个人行为、官场中的内部现象,如今则几乎是清一色的“窝案”、“串案”。一根藤上究竟结了多少歪瓜,往往很难摸得清楚。…  相似文献   

6.
有资料显示,检察机关大量反腐线索来源于群众的举报,而其中有少数举报人在举报后遭受了打击报复。 正义之举却要遭受打击报复,这拷问着社会的公信力,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弥足珍贵的反腐力量。如何从源头上保护举报者,使群众举报成为加强监督、遏制腐败、打击犯罪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廖访忠 《唯实》2010,(8):153-156
举报人是反腐的利器,但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的事件却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是我国举报人保护制度的疏漏。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必须明晰保护范围、严格保密制度、加大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8.
邹德萍 《先锋队》2015,(3):26-28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我党历史上反腐败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查处贪官最多的一年,既表明了共产党人与腐败“水火不容”和对腐败“零容忍”的决心,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查处各种腐败的关切。从反腐“关键词”即可看出去年反腐不平凡的轨迹。无论是反腐关键词,还是反腐新词,都彰显了中央反腐钢铁般的意志,壮士断腕的决心,也昭示了今年的反腐工作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广闻博览     
“能人腐败”是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中出现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新词。十八大以来的落马官员中,有不少人曾因政绩显赫而被称为“官场能人”。如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主政一方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被称作“难得的干才”;海南省儋州市委原常委权晓辉在任时因“精明能干”“长袖善舞”,成为当地人眼中的“能人”。然而,这些能人却利用光鲜的政绩做幌子和掩护,大肆贪腐。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中国反腐战绩卓著:反腐利剑直指省部级高官和一些“敏感”的权威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小腐败”得到有效治理;制度反腐发生了质的变化。2004年,世界各国亦高扬反腐大旗,不少政要沦为阶下囚。全世界正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国反腐战绩卓著:反腐利剑直指省部级高官和一些“敏感”的权威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小腐败”得到有效治理;制度反腐发生了质的变化。2004年,世界各国亦高扬反腐大旗,不少政要沦为阶下囚。全世界正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之后腐败与反腐败呈现相持胶着状态,在“相持”中推进“反攻”已成为十八大后反腐的总趋势。经济腐败、政治腐败和作风腐败成为腐败在新形势下的主要形式和新的动向。重构反腐模式,坚持法治反腐;完善制度体系,坚持立法先行;整合反腐机构,重构权力配置;调动社会力量,坚持群众反腐等路径选择是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夺取反腐最后胜利的核心策略。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中国反腐战绩卓著:反腐利剑直指省部级高官和一些“敏感”的权威部门;损害群众利益的“小腐败”得到有效治理;制度反腐发生了质的变化。2004年,世界各国亦高扬反腐大旗,不少政要沦为阶下囚。全世界正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共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网络反腐是一种政治参与行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民参与网络反腐能够充分调动其反腐的积极性、构建和谐的政民关系、形成良好的廉政氛围。目前,公民在参与网络反腐过程中,还存在着舆论遭到漠视、举报者遭遇打击报复、实效存疑、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党和政府要对网络反腐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依法保护举报者的各项合法权利,提高网络反腐的查证率,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广大公民的反腐动力,进而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5.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彰显出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的思路转变。适应这一转变,亟需加强制度的建设,然而,腐败案件的频发凸显出“制度的笼子”固然重要,有无制度意识却直接影响制度反腐的实际效果。因此,培养对制度规则的尊重、信任、遵守和维护的制度意识将成为制度反腐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多年来积极推进腐败治理,加入了国际反腐败公约,并建立了与许多国家的反腐合作。中国的反腐不断取得了“新进展”,也得到了“国际透明组织”的认可。中国治理腐败具有三个方面突出的特点。中国反腐成绩斐然,特点鲜明,但治理腐败的方法,仍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警钟     
《廉政瞭望》2006,(8):42-43
女贪官花500万元打造胴体今年前些时候,媒体披露的辽宁省鞍山市国税局职工李文娟,因举报该局非法减免税收遭到打击报复,被两次辞退、劳教一年。而打击报复李文娟的就是该局女局长刘光明。刘光明靠着“权色交易”,先后当上了税务所长、税政科副科长、科长。为了摆脱“年老色衰”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09,(9):34-35
被称为“白宫书记”的原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区委书记张治安,因买官卖官、打击报复举报人和受贿落马。然而,当初买官者却并未受到影响,目前均继续稳坐各自官位。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与腐败行为作斗争,反腐的逻辑理路在各层面有效展开。在历程上主要表现为反腐败斗争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的演进;在措施上主要表现为成功构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新模式;启示上主要是在反腐过程中形成了在党的领导下多元协同治理腐败的系统经验。新时代党治理腐败为最终取得反腐败斗争的完全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曾以一封“万言书”制造轰动效应的“防弹衣书记”黄金高,因涉嫌受贿500余万元受审。一个所谓的“反腐英雄”,却在反腐的浪潮中轰然倒下。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敢于反腐的人起码自身不会腐败,否则,不是引火烧身吗?但事实上,许多腐败分子像黄金高一样,自身腐败,却也在高喊反腐败,把“反腐”作为自己为官的一种政治手段。之所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