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前作出的工伤认定被人民法院判决撤销后。又在《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后重新启动的工伤认定程序,应当执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 二、《工伤认定办法》第八条规定,工伤认定程序中的调查核实,可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进行。故调查核实不是每个工伤认定程序中必经的程序。在已经终结的工伤认定程序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如果已经掌握了有关职工受事故伤害的证据,在重新启动的工伤认定程序中可以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三、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的任务,是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人民法院只有了解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据以作出的事实和证据,才可能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2.
工业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伴随着工伤事故频繁发生,由此也导致由职业伤害所引发的工伤行政确认、工伤待遇给付、工伤损害赔偿案件逐年增加。笔者所在中级法院2007至2009年共审结一、二审行政案件296件,其中工伤行政确认案件52件,占17.6%,跃居行政诉讼收案数量第三位。现行工伤救济程序的设计与之不相适应,阻碍了权利人及时获得赔偿,程序中行民分治的格局时常引发裁判冲突,使司法权威、诉讼效益和程序正义面临严峻考验。一、提出问题:程序设计僵化与兼容性缺乏繁琐复杂的程序设计已成为受害人及时获得赔偿的枷锁。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赔付程序要经历劳动关系认定、工伤行政确认、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行政给付或工伤赔偿四个程序。据报道:全国最长的工伤  相似文献   

3.
工伤保险行政案件审理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其中,数量最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工伤保险案件,涉及工伤的认定、工伤保险待遇的发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期刊发的这篇文章是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案件审理的调研报告》中有关工伤保险部分的内容。文章系统性地总结了工伤认定的原则及工伤案件审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于指导劳动行政保障部门的实际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该文对法学理论的分析应用也有着独特的视角,对社会法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作了较好的探索。对于全面把握《工伤保险条例》施行一年多来所反映出的情况和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样本。  相似文献   

4.
杨朝程  钱昕 《法制与社会》2012,(30):186-187
为了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社会保险法》等,2010年又对《工伤保险条例》进行了重大修订。这些立法活动对我国的法制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行政机关的执法力度以及企业主与职工法律意识不尽相同等因素的制约,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层出不穷,其中工伤行政确认案件比较典型。为了提高社会各界对工伤行政确认案件的认识,我们在山东沂源县人民法院进行了相关案件审理方面的调查。在调查基础上,分析此类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期待调研报告能够对行政审判、行政执法、相关立法、企业参保以及广大企业职工维权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2003年4月26日《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国务院第375号令颁布发行,这是我国社会保险的又一重要立法,是进一步维护劳动者权利的又一重要标志。为更好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推动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陕西省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原称:陕西省劳动伤残鉴定中心)于2004年10月正式成立,它预示着陕西省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工伤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提供重要的法律平台。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对于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将起到重大的意义。《工伤保险条例》共8章64条,分为总则、工伤保险基金、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待遇、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规定,凡是与我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均有享受工…  相似文献   

7.
新法速递     
《法律与生活》2011,(2):64-64
新《工伤保险条例》,很给力! 2011年1月1日,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正式施行,新条例在工伤保险适用范围、工伤认定范围、工伤认定程序、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很给力!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现 就条例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 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 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9.
答:《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工伤认定应当由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首先,工伤认定是一种行政行为,需由有关行政部门负责。在我国,负责社会保险工作的行政部门是劳动保障部门,从事工伤保险具体事务管理的单位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条例将工伤认定的权力授予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不是经办机构。有关个人或者所在单位对劳动  相似文献   

10.
王锰 《法制与社会》2010,(25):149-149
本文主要通过一起较为典型的雇佣工人工伤事故纠纷进行分析,论述了雇工工伤案件是否需要通过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否适用于《工伤保险条例》等程序及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多数学者都认为,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下,工伤认定的性质为行政确认,行政权专属于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授权的组织,法院、仲裁机构没有工伤认定权,故无论是否参加工伤保险,发生了工伤或职业病都应当由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法院、仲裁机构同样认为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无工伤认定权,仲裁机构在劳动仲裁程序中无工伤认定权。本文依据现有的法律体系,确定了对行政权与司法权主管范围的划分标准,即实质性标准和形式性标准,并运用这两个划分标准对工伤认定的概念重新进行界定与分类,确认司法机构在仲裁、民事诉讼中有工伤认定权。依据这个划分标准,对工伤行政认定与工伤司法认定的概念、特点、主管范围进行了界定,为工伤赔偿案件的程序简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由于目前对工伤认定问题仅有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作为依据,而其规定较为原则、抽象,缺乏一定的操作性,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伤认定司法审查的需要,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工伤事故和法院审理工伤案件造成了混乱和不协调,也一定程度上阻却了伤亡职工的权利救济。为最大限  相似文献   

13.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的应该认定为工伤。但在具体工伤认定案件中,因为《条例》对"途中工伤"的含义没有做出具体解释,所以执法人员、劳动者和企业负责人容易产生争议。事实上,该问题的解决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即应该以基本权保护主义为视角,以劳动者利益优先保护原则作为出发点。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最大限度地保障劳动者权益"将成为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运行四年之久。该《条例》的施行,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保障因工作遭受伤害和因职业侵害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以及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方面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其中的一些规定,也逐渐显露出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甚至个别规定存在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因此,应当尽快加以修改和完善。本文从现实案例入手分析了《条例》所存在的立法缺陷,从而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3月10日,本刊编辑部与省法院行政审判庭在东营联合举办了全省法院工伤行政确认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省法院及部分中院的法官和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的有关人士共30余人参加了研讨。与会人员围绕工伤行政确认案件法律适用方面亟待解决的有关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在诸多方面达  相似文献   

16.
时事点击     
《江淮法治》2011,(1):7-7
新《工伤保险条例》施行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国务院新修改通过的《工伤保险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不仅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而且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17.
答:《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工伤保险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应当根据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解决。《工伤保险条例》确定的工伤补偿制度的模式是工伤社会保险加单位责任制,工伤职工的一些待遇是由其所在单位承担的,例如,工伤职工需要住院治疗,应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典型案例呈现当前工伤认定行政争议案件的现状,从工伤保险参保率、劳动关系确认、工伤认定标准、工伤认定程序等方面分析了工伤认定行政争议纠纷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从探索的角度,提出从复议前工伤待遇和解、建立争议处理程序,优化和完善工伤认定的程序,强化对于受伤职工的权利救济,引导用工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19.
《司法业务文选》2011,(2):51+49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决定出台的背景。答:《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以来,对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规范和推进工伤保险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由条例实施前的4575万人增至2010年9月的1.58亿人,其中农民工6131万人;条例实施至2009年底,认定工伤420万人,享受工伤医疗待遇1080万人次,享受伤残津贴和工亡抚恤待遇434万人。条例实施至2010年9月,工伤保险基金累计收入1089亿元,累计支出649亿元,累计结余440亿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伤保险制度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  相似文献   

20.
刘姝宏 《政府法制》2009,(17):40-41
《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以来,在及时救治和补偿受伤职工,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9年6月,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已达1.4亿人。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条例在实行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其自身的不足,需要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