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宪政,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宪政的目的性价值基础是"以人为本",它要求保障和实现个人的权利或基本人权。服务型政府,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为指导原则建立的政府。本文以宪政的基本要素,民主、法治、人权等方面与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契合性为切入点,在分析服务型政府的概念的基础上,从理念、模式、程序、规则等方面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公共政策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主要手段,政策的执行力直接影响政府职能的履行,因此,研究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措施,对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行政改革中所追求的目标,服务型政府的实质是公民与政府共同合作的产物,公民积极广泛的参与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找完善公民参与的对策,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施雪华在《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上著文《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含义》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下的产物,其基本含义有四: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是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为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公平性、合法性和稳定性,有必要让公民参与到公共政策中来,建立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关系。虽然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困境。本文从经济制度、行政制度、社会制度三个方面入手,剖析了我国公民参与失效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公民参与状况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6.
崔晓杰  耿蕊 《法制与社会》2010,(16):179-179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然而我国要建设成为服务型政府,虽然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着官本位的影响、制度的不健全、公民参与的缺失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是当代政府治理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目标。公民踊跃的提高参与尺度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的需要,但在现实中出现了公民参与与传统文化矛盾、公民参与机制不完善和公民参与能力不足等困难,使公民参与不能够产生很好的实效。因此,本文为了有效提高公民参与实效的方式,从政府、制度和个体等三方面进行了不太成熟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侯保龙 《行政与法》2007,4(7):56-58
政府存在的最大正当性在于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服务型政府按照历时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宏观服务型政府、中观服务型政府和微观服务型政府。文章认为,我国目前的政府建设正处于由中观服务型政府向微观服务型政府过渡时期,因此,建立一个权力制约的法治政府以及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应该是我国社会主义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服务行政理念下的政府回应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学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行政范式的变化,政府所扮演角色也发生转换,从统治—管理角色向服务角色转变。在现今倡导公民本位,建设服务型政府理念下,政府回应同样也伴有服务性质。本文在解析政府回应理论来源基础之上,从服务行政理念的角度提出加强政府回应建设,有效增强政府回应性。  相似文献   

10.
余岚清 《法制与社会》2011,(14):170-170
广泛而有效的公民参与对于服务型社会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当前我国公民参与缺失的问题对公民参与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之关系进行探讨以求寻找出合适的途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