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法学的双重关注:社会与经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全兴 《法商研究》2005,22(1):15-18
国际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发展模式的竞争。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优劣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选择的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实现现代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直在试图选择一种既可追赶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中不乏经验和教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总结世界各国选择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本国国情所作出的对发展模式的选择。它强调,我国的发展模式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以“五个统筹”为根本要求。温家宝总理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法律作为发展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从属和服务于发展模式的选择。科学发展观及其选择的发展模式,为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法学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本刊约请六位中青年学者,就法学部分学科的发展路径进行研讨,以期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国际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发展模式的竞争。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优劣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选择的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实现现代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直在试图选择一种既可追赶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中不乏经验和教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总结世界各国选择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本国国情所作出的对发展模式的选择。它强调,我国的发展模式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以“五个统筹”为根本要求。温家宝总理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法律作为发展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从属和服务于发展模式的选择。科学发展观及其选择的发展模式,为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法学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本刊约请六位中青年学者,就法学部分学科的发展路径进行研讨,以期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3.
宋功德 《法商研究》2005,22(1):8-10
国际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发展模式的竞争。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优劣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选择的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实现现代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直在试图选择一种既可追赶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中不乏经验和教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总结世界各国选择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本国国情所作出的对发展模式的选择。它强调,我国的发展模式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以“五个统筹”为根本要求。温家宝总理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法律作为发展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从属和服务于发展模式的选择。科学发展观及其选择的发展模式,为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法学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本刊约请六位中青年学者,就法学部分学科的发展路径进行研讨,以期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学的系统论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发展模式的竞争。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优劣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选择的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实现现代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直在试图选择一种既可追赶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中不乏经验和教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总结世界各国选择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本国国情所作出的对发展模式的选择。它强调,我国的发展模式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以“五个统筹”为根本要求。温家宝总理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法律作为发展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从属和服务于发展模式的选择。科学发展观及其选择的发展模式,为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法学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本刊约请六位中青年学者,就法学部分学科的发展路径进行研讨,以期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环境法学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利红 《法商研究》2005,22(1):19-22
国际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可归结为发展模式的竞争。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优劣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选择的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实现现代化,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直在试图选择一种既可追赶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中不乏经验和教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总结世界各国选择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本国国情所作出的对发展模式的选择。它强调,我国的发展模式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以“五个统筹”为根本要求。温家宝总理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法律作为发展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从属和服务于发展模式的选择。科学发展观及其选择的发展模式,为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为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法学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本刊约请六位中青年学者,就法学部分学科的发展路径进行研讨,以期引起法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6.
程茂仁 《山东审判》2006,22(1):24-26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是党深刻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实现执政理念的升华,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战略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法院工作,我们既面临着置身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提供  相似文献   

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之际,把握当今时代脉搏,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了我国社会发展所涉及的各种重大问题,进一步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把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既是对邓小平发展观在继承中的坚持,更是发展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我国的法学教育发展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统筹兼顾学术性教育与实践性教育,注重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学专业素养的整合,实现法学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把握的几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学渊源流长,早已屹立于世界法学之林。研究中国今日的法学,应当全面回顾和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多年来所取得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辉煌成就,也不可割断历史,忽视中国法学发展的昨天和前天。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进行法学研究不可须臾离开的锐利思想武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法学研究应当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法学领域的影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宏大的法学队伍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当前,检察机关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重把握以下三点。一、坚持…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教育发展从分化走向综合的趋势体现了事物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辩证规律.医学与法学的交叉源于两者在实践中对人生命健康与尊严的共同维护,两个最古老学科在实践中交叉并孕育了现代新兴学科--医事法学的诞生.这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最大的价值在于:为解决医患冲突、实现医患和谐这一重大社会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根据,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新使命--医事法学人才的培养.医事法学人才的培养,既应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应遵循医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医事法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运行应紧紧围绕医事法学专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交叉性"而进行.  相似文献   

13.
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制度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一种舶来的新型教育模式,诊所法律教育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还处于边缘地带。本文认为,诊所法律教育应当被正式纳入中国法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诊所法律教育与法律援助相辅相成,共同实现推动社会正义和培养更具社会适应性的法律人之目的;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的制度化建设应当着重解决成本与经费、诊所师资、管理人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表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重大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内涵极其丰富,其中蕴涵着大量的有关经济建设的思想,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良性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和突出贡献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经济法良法观之核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国家调节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经济社会职能。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它同经济法的应然价值、理念和功能是一致的,应当成为经济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经济法良法观的核心内容。经济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民众权利,对国家调节权力予以严格规制。经济法不仅关注经济效率,也关注社会公平。经济法应充分运用其权利调整和再分配功能,通过国家调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法应当、也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好当前中国存在的诸如收入分配制度、“三农”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乃至医疗、教育等各种突出社会问题。经济法在作出重大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将使自己不断发展完善,成为良法。  相似文献   

16.
杜琪 《法制与社会》2012,(22):219-220
我国法学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是个不争的事实,在对我国法学教育反思的过程中,有关就业难的实质、实践性教学的定位、实践性教学的方法等问题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误区.大学教育应当定位为通识教育+基础职业教育,我国法学教育实践性教学可行的选择是借用社会力量,一方面通过人员交流解决实践性教学教师问题,另一方面改进实习制度解决实践性教学的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学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法学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法学教育既享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法学教育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王立鹏 《法制与社会》2012,(20):158-159,165
中华现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新的理念和思想的指引,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最终实现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与文明的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而文明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再论法理学的更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权利义务法理学已经暴露出不可弥补的缺陷的今天,扬弃权利义务法理学,拓展适合当代中国基本情况的新的法学基础理论,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基础性研究领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促进法学进步的需要,新的法学基础理论应当...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公共管理的科学化,我们要从管理体制与机制、管理观念、管理工具、管理者素质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