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群“老外”,或是求学中国,或是痴迷中国,或是看好中国,亦或是把自己当做中国人,怀着不同的“中国梦”,他们远涉重洋,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他们和中国法律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他们都在激情满怀地融入中国。  相似文献   

3.
西方科学心理学引入中国已愈百年,但百年来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依然处在"心理学在中国"的阶段,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学"。所谓"中国心理学",即意味着拥有自己的心理学体系,这是当下中国心理学发展的紧迫需求。中国心理学何时出现难以判定,但是,蕴藏在中国文化典籍中的中国传统心理学使中国心理学的建立具备了最大可能。通过"以西释中"和"以中释西"的心理学诠释,中国心理学必然能藉由中国传统心理学的创造性转化而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大案速览     
《法人》2015,(1):10-11
南北车大合并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停牌月余之后,有关双方合并的事情终于迎来了重大的实质性进展。据2014年12月1日媒体报道,接近国务院国资委的人士称,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方案的第一稿已完成,上报国务院。按照方案初稿决定,中国南车增发收购中国北车资产,而中国北车则将退市处理。合并完成后,中国南车将更名为"中国轨道交通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道路自信,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人民对自己所选择发展道路的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的紧密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中国道路,从世界视野中吸取能量。道路自信,就是信中国,信自己。中国道路正在创造新的社会文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通过法治来实现。"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保障。积极培育和践行法治价值观,坚持中国法治道路、弘扬中国法治精神、凝聚中国法治力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它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文化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设计的构想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土壤,也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民族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决定了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法治中国:时代意义、逻辑维度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中国概念的提出,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新里程碑。法治中国概念,体现出了中国政府要通过自身力量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主体独立意识和清醒的方法意识。从空间维度来说,法治中国是全方位建设中国法治的时代话语;从时间维度来说,法治中国是中国稳步渐进发展的逻辑目标。建设法治中国,要更新传统立法优先的价值理念,转向司法优先的新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9.
邓正来 《法学研究》2006,(5):99-110
在中国进入世界结构以后,中国法律哲学在重新定义中国和审视中国问题的时候必须建构起一种关系性视角。在关系性视角下,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结构具有了双重性,与此紧密相关,世界结构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强制。在这种双重强制下,中国的问题就成为了共时性的问题。这种双重强制的世界结构构成了中国法律哲学基本使命的历史性条件,它要求中国法律哲学经由关系性视角和共时性视角的建构去重新定义中国,同时建构起主体性的中国,并据此建构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伴而生,也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演进而发生变化。从一般意义上讲,它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化和发展的一个历史进程。从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机制而言,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保证。而中国法制现代化,又成为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机制。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作为世界法律文化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地应同世界法律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丰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是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想目标、实践道路、社会制度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法医学会:我已经在70岁后退休并移居加拿大。但我还是中国公民,还是中山医学院的退休教师,所以还可以算中国法医学队伍的一员。从中国法医学会成立起我就是会员,还被选为副理事长。昨天在网上看到"德国之声"报道"中国首席女法医王雪梅发表声明,表示对中国法医队伍中出现的极其荒谬、虚假的鉴定结论深恶痛绝,不能容忍所以退出中国法医队伍。"我从爱护中国法医队伍出发,希望说几句话。特写信给——中国法医学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个标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特点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马克思主义化,其次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和具体化。除此之外,还包括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张天潘 《江淮法治》2014,(10):38-39
正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几乎无所不在,成为改变中国的重要因素,像一台力量巨大的驱动器,推动着中国走向现代,与世界融为一体,互联网彻底地改变了中国1994年的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成为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如今,20年过去了,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几乎无所不在,成为改变中国的重要因素,像一台力量巨大的驱动器,推动着中国走向现代,与世界融为一体,互联网彻底地改变了中国。尽管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表现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法活动和法学教育。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总结和提升,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依法执政理论、依法治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不断推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分割的历史过程。但是其理论侧重点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马克思思想"化"中国的历史,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创新的历史过程。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中国"化"马克思思想的过程,把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化"为我们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吸收、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党的十九大的国际影响,对于理解新时代中国所处的世界方位、历史方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把握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中国话语、中国道路等之于世界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由此方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全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时间坐标,应当着眼于“后礼法”这样一个关节点。在“后礼法”时代,既要认真对待“礼法”时代之“礼”在“后礼法”时代的历史遗留物,更要积极应对“后礼法”时代本身对于中国法学提出的挑战。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空间坐标,应当从“中国与西方”这种传统的法学空间图式,转换到“中国与世界”这一新的法学图式中来。在传统的“中国与西方”图式中,现代性的中国法学话语主要是由西方法学来定义的,在“中国与世界”图式中,现代性的中国法学话语主要是由世界法学来定义的。通过建构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时空坐标,有助于中国法学树立起自我意识与自主观念,承担起为世界法学做出“中国贡献”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我结识的美国朋友,几乎都是中国迷。沉迷于学汉语,沉迷于在中国做生意,沉迷于和中国 人做朋友,沉迷于做中国孤儿的父母……他们是用朋友的眼光打量我们,他们对中国,对中国人 的看法应是客观而又亲切的。 “我有中国女儿了。” Janetsedgley 蒙大拿大学电脑信息服务部职员,1997 年领养了一个中国女孩儿。 我非常喜欢我的工作,正是这份时时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帮我结交了很多中国学生,她们个个聪明、勤奋,而且漂 亮。我喜欢这些中国学生,先后请了好几个中国学生住在我家。袁菁在我家住了四年,都成了一家人了。我忘不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相通之处。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为其实现中国化提供重要资政,鲜活的民族语言风格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实事求是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学风。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实现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