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在一些人心里,过年——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春节前夕, 记者走访了一些读者,让我们走进他们关于过年的记忆吧。姜子渔:“童年刻下的过年梦,如今已锁进了我的记忆深处。”儿时,最盼望的是过年,平时少见的美食可以美美地享受一番,还可以穿新衣兜“压岁钱”。  相似文献   

2.
回乡过年     
回乡过年□李晓城市的大街小巷,春节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了起来,暮蔼之中,我站在阳台上,向老家的方向眺望。这是一个倦鸟归巢的日子,我心里突然涌起“城市是别人的城市”的伤感。我同妻坐在窗前,妻柔声地说:“今年春节,还是回老家过年吧。”呵,老家,三峡岸边的老...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9):55-55
不忍心看周末,老婆挥汗如雨地干着家务,而老公却悠闲地半躺在床上看电视。老婆抱怨说:“你就能忍心看我一个人在这里苦干?”老公同情地说:“那我回里屋睡一会儿,”度日如年有一位到城里打工的青年给远在农村的父母写信,告知自己在城里度日如年。老父亲看完信后高兴地说:“这小子在城里混得还挺好.过日子就像过年一样。”老母亲却不放心地问:“那为什么还要我们寄200块钱给他呢?”“你真老土.他天天过年能不花钱吗?”老父亲不耐烦地开导老伴儿说.  相似文献   

4.
男女老少盼过年小时候最盼的是过年。一进腊月,母亲便买回一块块布料,只要她把布料往那足有七八十岁的老写字台上一铺,我就忙不迭地爬到椅子上,眼巴巴地看着她把剪好的报纸样子放在布料上比来比去,再用粉笔细细地画下来。若用“寸寸计较”来形容,真是一点儿也不过分。其实,巴望过年的又何止我们这些孩子们!“保皇派”与中山装我的太爷爷是个不折不扣的“保皇派”,几十年跟着大清皇帝作官,一辈子不肯脱掉长袍马褂。当年,无论是日本鬼子的威胁还是国民党政府许以高官厚禄的诱惑,都没能迫使他“出山”合作,宁愿一介布衣清贫度日。…  相似文献   

5.
过年的任务     
过年嘛,本来是件很轻松愉快的事,然而对我来说却跟过“关”一样难受。因为我有一大堆过年的任务。我是厂里的办公室主任,平日里厂长们的吃喝拉撒睡等琐事我要照顾好,而且年底厂长安排下来的过年任务更是重中之重,只能办好,不能办糟。这些任务具体来说就是从初一到十五,每天安排一个宴会,请各路官人,各位客户前来联谊。每次厂长布置任务时,都会语重心长地用手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今年过年的任务一定要办好,否则来年全厂上上下下就要喝西北  相似文献   

6.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又开始忙活过年。“过年”,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企盼。只要一想到快要过年了,每个人的心里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有时,这种激动和向往比现实的行为更令人陶醉。于是,人人在年前都“忙并快乐着”。本栏目在新年之际特为读者献上以“我难忘的新年”为主题的一组文章,并送去我们对您的祝福与问候。  相似文献   

7.
打工仔在一旁玩玩具般地折弄手中的纸币,眼尖的老板一眼看出那是30年代发行的美钞。惊讶之余,他不禁好奇地问这旧美钞是从哪里来的。打工仔不以为然地答道:“我爷爷留下来的。我家里有好几箱哩!我们不知道是什么钱,有时过年过节还拿来当纸钱烧呢!”在这“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面  相似文献   

8.
话题     
《民主与法制》2021,(3):56-57
【今年你在哪里过年?】春节临近,为了疫情防控,全国多地陆续发出“就地过年”的倡议。有人响应号召留在工作地过年,有人视疫情发展情况还在观望。您在哪里过年?疫情之下,引导大家“减少流动”,需要哪些配套措施?不管怎样,希望大家都能过个平安年!@有钱的冰美式:当然不愿意不回家,但为了省去之后不必要的麻烦,还是服从安排。家是过年的地方,但健康才是家人愿意看到的。  相似文献   

9.
过年(节选)     
我幼时不知道阳历,只知道阴历。到了十二月十五日,过年的空气开始浓重起来了。 从腊月二十日起,每天吃夜饭时光,街上叫“火烛小心”。一个人蓬蓬地敲着竹筒,口中高喊:“寒冬腊月! 火烛小  相似文献   

10.
辞年     
没人给我辞过年,但有人给我父母辞过年。“辞年”是土家人延续了千百年的辞年习俗。土家人重情义,谁帮自己解除了痛苦,消除了灾祸,救了难,积了德,就会永记心头,每到腊月二十以后,总要提上一些礼品,踏着厚厚的积冒去答谢人家,这就叫“辞年”。辞年的礼物不在多,而在  相似文献   

11.
刘达明,男,28岁,亿领科技企业中层领导记得小时候,最盼望的事情莫过于过年了,每年离年底还有好一段时间就已经开始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因为只有在过年时才可以无拘无束地玩,才可以近乎贪婪地吃一些平时吃不到的美味,才可以随心所欲地干一些平时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情。可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对春节那种期盼的激情也在逐渐降温,直到现在我心理上已经彻底患上了一种“年底恐慌症”。  相似文献   

12.
爸爸的压岁钱艾明波过年了,当我把压岁钱送给女儿时,心猛然一动,伸出去的手竞好久没有抽回来,我想起了小时候爸爸给我压岁钱的情景。少年时代的我最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糖果,放上鞭炮,穿上新衣服。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生产队分红了,爸爸领我兴高采烈地来...  相似文献   

13.
过年的禁忌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4-24
崇尚吉祥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特别是在过年期间,人们说话做事都要尽可能地体现“吉祥”,期盼在来年能平平安安,吉祥如意。正月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往往将它看做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所以,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当然,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过年的禁忌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年文化     
“大寒小寒,杀猪过年”。那熟悉的味道,随着春节的临近,不由地泛上心头。  相似文献   

15.
党文婷  严圣禾 《台声》2023,(2):75-76
<正>“深圳已经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了!”临近春节,台湾青年、深圳市艾薇达烘焙培训有限公司主理人刘天庭告诉笔者自己的假期计划,“我们今年春节打算留在深圳,去一个很要好的客家朋友家里一起过年。我太太是台湾客家人,特别想体验大陆的客家风俗。”无独有偶,深圳市伟富涂装有限公司经理纪伟祥也打算和母亲一起留深过年。“春节后我就打算启动新项目,把台湾的创业团队带到深圳,专攻聚氨酯、碳纤维等新材料的开发,搭建全供应链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旅游过年”成为新潮流。但关于年轻人如何过春节、年味是否变化的关注与讨论主要在“形式”层面,尚未切入春节体验的核心实质。因此,既要对年轻人过年之“变”予以归纳,也要理解其不同过年方式中“不变”的文化意涵。在变化的层面,年轻人主动选择在旅程中的异城异乡过年,是家庭结构核心化、流动能力增强所致;追踪新媒体节奏,从线上狂欢转向现场欢聚,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引流效果;到他乡寻找年味,展现出年轻人守护乡愁的努力。而在不变的层面,不论在何地、形式如何,“要过年”依然是年轻人的共同诉求。在旅游过年中求新、呈现自我、表达情感、寻获归属和认同,体现出年轻人对传统春节文化价值的传承与追求,反映了中国式“文化春节”的魅力与活力。对于年轻人的春节文旅潮流,既要给予充分供给和满足,亦要恰当引导和有效推动。  相似文献   

17.
贺敏 《今日海南》2006,(2):23-23
今年春节,三亚市崖城镇一间家庭旅馆迎来了江西“老”两家人。楼下一单间里住的是赵鹏旭和老伴顾翠梅,楼上右侧二间住的是女儿、女婿和17岁的孙女。千里迢迢来海南旅游过年,怎么选择住宿乡下旅馆?带着疑惑,记者请赵老的女儿赵小晚解开个中之“迷”——赵鹏旭和老伴是九江市的退休干部,此前已经二度来海南旅游过年。今年元旦,老人家与女儿一家计议,春节一同到海南旅游过年。起初,女婿刘纯波有些举棋未定,但经不起二老眉飞色舞地描绘在海南旅游过年的美好感受,也就跟着飞过来了。然而,刘纯波对住乡下小旅馆有点纳闷,劝老丈人搬到市区星级宾馆,…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春来早。 利用春节期间回乡探亲之际.我刊记者积极投身“新春走基层”活动.分别深入河南、山东、黑龙江、北京郊区等地.“沉下去了解中国”。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感受民生.用笔和镜头记录下当今农村的新事物、新变化、新气象。用质朴、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群众过年的喜与乐.用生动的事实和细节展现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爱的味道     
刘永 《中国保安》2014,(3):78-78
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农历每年的大年三十,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人们称这一天叫“过年”。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而在大年三十包饺子,则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雨果 《今日民族》2013,(2):59-61
大家翘首以待的“大年”就要到了,在云南,除了传统意义的春节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各种版本的少数民族“大年”。不夸张地说,腿脚灵便的话,走遍云南,你能有半年时间一直在“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