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天然植物药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认同度大为提高,许多过去对中草药采取谨慎甚至排斥态度的国家,现在正逐渐改变认识。目前世界上已有13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中医药,有80%的发展中国家依靠草药防治疾病。欧美国家也出现了“中药热”,美国人已有30%服用植物药。美国的一些医学院已开办了传统医学的专业课程。美国FDA宣布,不再要求中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可以是成份固定、  相似文献   

2.
中药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中药材生产是这个系统工程的第一步,也是其质量规范的关键所在。没有优质的中药材,根本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中药产品,而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直接影响着中药材和中成药的出口,影响着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中药材也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基础,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无法控制,以后的研究和开发均属无本之木。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日益扩大,国际植物药市场交易额已达270亿美元。前几年,我国中药出口创汇约6亿美元,而中药材则约5亿美元。目前的情况是我国中药出口有下降趋势,我国所有中药材的出口额还不及南韩…  相似文献   

3.
周平 《思想战线》2020,46(1):106
为现代民族的中华民族, 在中华现代国家构建的进程中一步步地凝聚成型,并在新中国成立时实现了与国家的结合, 从而完成了自身的构建并成为中国的国族。中华民族既有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特殊性, 但更蕴涵着人口国民化、 国民整体化等国族的一般机制, 体现出国族的一般性特征。 中华民族所蕴涵的人口国民化、 国民整体化等一系列机制的构建和成熟, 对古老中国向现代文明转型所必须的现代国家制度、 社会结构等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 发挥了根本性的影响。 中华民族成为了中华现代国家的基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国家发展目标的今天, 中华民族的地位和状况与国家发展的相关性又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 并关乎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 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 对于近代以来中国的不可或缺性, 是中国历史发展必然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凝聚力的政治核心、领导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组织核心。执政党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是通过国家凝聚力发生作用的。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家凝聚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因此,必须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以推进中国国家凝聚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5.
陈粒 《创造》2008,(7):98-103
特色化就是充分利用云南的植物资源,把云南特色的植物药做到全国最好;国际化就是以植物药出口带动中药、化学药,真正成为国际化的大企业。  相似文献   

6.
解之诚 《创造》2009,(3):86-91
特色化就是充分利用云南的植物资源,把云南特色的植物药做到全国最好;国际化就是以植物药出口带动中药、化学药,真正成为国际化的大企业。  相似文献   

7.
德国自身的传统医学历史悠久,优于其他西方国家。德国应用植物药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文字记载始于公元460年奴隶制的西罗马帝国后期,日尔曼民族大迁徙,在战争、疾病、灾荒中,植物药对保障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德国于公元1086年出版了首部《药用植物志》,公元1513年首部植物药典问世。正是因为这种基础,德国民众不仅对本国的植物药认可,对其他国家的植物药的认可程度也优于其他欧洲国家。德国是产销植物药最多的国家,1996年欧洲草药市场报告指出,欧洲草药销售额约38亿美元,其中德国占79%。近年来,德国草药销售额均在15亿美元以上,占欧洲草药市场的70~79%。在德国,西医学为主流医学,联邦“医生开业许可条例”规定,具有处方权的医生必须是在医科大学毕业,经过实习、各种技能训练,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医生开业资格,他们的处方国家医疗保险机构认可。  相似文献   

8.
价值自信通常被理解为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或认同,是一种战无不胜的不竭精神动力和强大灵魂支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愿望,它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对生命以及对世界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沉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对人的发展精神领域的深刻反思,诠释了现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表达了自己追求梦想的价值自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面对着西方列强的疯狂侵夺,中华民族在政治上逐渐觉醒,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自身内在联系和一致性的认识逐步深入,为维护生存空间的统一性和不可侵犯性,自发联合起来与列强展开殊死抗争,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在与共同的外部敌人的交锋中首次显露出来。中国边疆各民族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以反洋教为特征的义和团运动反映了这一变化。其中清政府顺应全民族意愿,代表全民族根本利益,派兵成功地收复新疆,是维护国家统一、保障民族团结的正确的历史选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应予充分肯定。(-)幅…  相似文献   

10.
齐人 《春秋》2009,(4):52-53
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汇的是梁启超。与此相伴产生的,就是“中国”这一现代国家概念。中华民族、中国概念的提出,既标志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过渡,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的产物。“中国”这一词汇虽然在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但是,它并不完全是现代的国家概念。中国以外的地方,最初将中国称为“支那”,  相似文献   

11.
民族是由于民族国家这种特定的国家形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建立而被普遍采用的概念,与国家不可分割并具有丰富的国家内涵。中国长期处于王朝国家时代,既没有民族概念,也没有形成可直接用民族概念来指称的社会政治群体。民族概念由国外引入中国后,尤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等概念形成后,对中国既存的族类群体和族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促成了中国的民族构建过程。这样的民族构建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中华民族的构建,一是中国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的构建。经过这样的构建过程,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主要是少数民族)先后形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族际关系,对中华民族国家和社会政治造成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从当前的现实来看,中华民族和中国各民族这两类民族的发展并不平衡。在国家崛起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促进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发展,是一个必要而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09,(4):41-41
李占荣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载文《论“中华民族”入宪》认为,民族是一个基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范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已经不再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大陆学者长期专注于文化意义的民族研究,对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研究甚少。“中华民族”入宪是指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写入宪法,在宪法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政治法律地位。这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看,“中华民族”入宪对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表明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宪法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结晶。数千年来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几年 ,国家特别重视中医药的发展 ,中医药迎来了新的春天。一、中药现代化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一个进程中药现代化是使中药不断适应当今社会需求与发展的一个进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事实上 ,数千年来中医药一直在不断地现代化 :战国时期 ,《山海经》记载的中药仅124种 ,以后历代逐渐增加 ,直至今天的12772种 ;原来南药产自海外 ,后来弄清了其药性 ,都成了中药 ;砭石原来是尖石 ,后来用银针代之 ,今天多用一次性不锈钢针 ;原来中…  相似文献   

14.
吴洁 《小康》2013,(7):68-70
康恩贝的产业核心优势是现代植物药的研发与生产,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药生产。康恩贝从最初养蜂场起家,在20年间,已成功跻身国内最具实力的植物药企业之列。探究企业立足植物药,业绩稳定康恩贝主业为现代植物药、化学药制剂、原料药(包括植物提取物)的生产与销售。  相似文献   

15.
《同舟共进》2012,(2):84-I0004
“振兴大南药”战略是广药集团2010年在国家原有对“南药”资源重视的基础上.以更广阔的视野提出的战略发展理念。该理念将“南药”从岭南的地域拓展到东南亚甚至非洲的一些植物药资源,力求通过对药材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不断提高其应用水平及能力,从而形成从中药材种植到中医药科研、生产、销售及临床应用等一系列科学协调的“大南药”发展体系,逐步形成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龙头,乃至我国振兴中医药产业、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广受中国医药业关注的欧盟传统药品法于4月30日起正式生效。据了解,与两年前《指令(草案)》的内容相比,该指令大幅降低了植物药市场准入条件。此举意味着欧盟对中药进口的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首度承认符合条件的中药可获得药品的合法“身份”,这将对我国中药进入欧盟市场产生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喜 《今日民族》2021,(11):53-54
重要意义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中国是一个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中国民族结构的重要特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在共同开拓中华民族疆域、书写中华民族历史、创造中华民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基础,是中华民族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有利于增进其对中华民族的生成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历史的认知,推动其对共同性和差异性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的理解,提升其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自觉捍卫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从概念的提出到政治实体民族的建构,其行动逻辑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主权国家。中华民族的中国国家属性,决定了中华民族是现代中国的国家形式。中华民族的国民特征、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中华民族内各族人民及其关系,所有这些在彰显中华民族国家形式的同时,也呈现了中华民族国家形式不足的状况。中国崛起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现,要求强化中华民族的国家形式。这需要立足国家的政治发展,推动国家治理理论的完善与创新,投资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心的社会资本积累,并以制度建设为引导,构设完备的中华民族国族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旗帜下,中华民族在外侮内乱出现之时,具有共同命运的不同政治集团能够摒弃前嫌,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御敌,使中华民族得以不断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晓玲  王若磊 《人权》2014,(3):22-24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之梦。而人权,是每个人有尊严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