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让图书为特色经济服务浙江省磐安县一方面重视文化硬件设施———图书馆的投入,在全县20个乡镇都建起了图书馆,85%的行政村都有了读书室、阅报栏、流动书箱;另一方面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为农民脱贫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持和信息技术服务。冷水镇图书馆针对本镇是...  相似文献   

2.
驮起几箱书报,伴随炮火硝烟.点燃知识火光,奋蹄敌后山川.这是抗大二分校马背图书馆的真实写照.1939年底的一天凌晨,寒风凛冽,驻扎在晋察冀边区灵寿县大庄村的抗大二分校响起了一阵紧急集合号音,霎时间成千师生便全副武装象一座岿然不动的城墙一样,横排在挂满霜花的林间大操场上.我们图书馆的几名成员,手牵驮着书箱的五匹战马也静静地站在队伍后面,等待命令.只见孙毅校长用手把长得很厚实的胡茬子一摸,然后用力一挥说:“出发!” 队伍很快就消失在黎明前的夜幕中.当时我在图书馆当图书干事,记得图书馆存书4700多册.为了适应行军作战,孙校长指示要把图书馆办成流动的,轻骑式的图书馆.遵照这个指示,经反复琢磨,我们制作了一种书架与书柜合一的书箱,平时打开即成书架,行动时合起来即成书箱.说走就走,说开就开,在行军转移途中也可从马背  相似文献   

3.
这对樟木书箱是1924年1月李大钊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时为了保存会议重要文件购买的。李大钊非常珍爱这对樟木书箱,加之樟木能防蛀虫,他总是把一些重要的文件或书籍珍藏在里面。1927年,李大钊被捕后,为了能把这些重要的文件和书籍保存下来,他曾在《狱中自述》中这样写道:“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但敌人不顾李大钊遗愿,将箱中的所有书籍都付之一炬,只留下了这对空箱子。李大钊牺牲后,夫人赵纫兰睹物思人,把这对樟木书箱带回了故乡乐亭,一直保存到今天。这对樟木书箱是李大钊促成国共首次合作的历史见证,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4.
传奇的书箱     
《学习导报》2010,(1):61-61
毛泽东遗物中有好几个书箱,大的能装五六十本书,小的只能装一二十本书。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撤离枣林沟时,在啾啾的弹雨中,毛泽东惦记着他的几只大书箱。他托马汉荣藏到了绥德一道大山沟中的小窑洞里。  相似文献   

5.
传奇的书箱     
《新湘评论》2010,(1):61-61
毛泽东遗物中有好几个书箱,大的能装五六十本书,小的只能装一二十本书。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撤离枣林沟时,在啾啾的弹雨中,毛泽东惦记着他的几只大书箱。他托马汉荣藏到了绥德一道大山沟中的小窑洞里。  相似文献   

6.
书香润家     
正古代爱读书的人,一般都是"家藏万卷书"。受纸张及潮湿的影响,那时的书易出现霉变、虫蛀等问题。为此,人们便放些芸香草和樟木片在书箱里,让书籍得到一定的保护。时间久了,当书的主人打开书箱,翻动书页,一股香气便扑面而来,此乃"书香"。家中能飘荡书香的,或许只有富贵人家的宅第,于是"书香门第"  相似文献   

7.
报上有一则书讯,介绍一本书《(当图书进入战争:美国利用图书赢得二战的故事》.二战期间,美国为克服军营的枯燥冷寂,提高士兵士气,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为方便战地生活,还特别制作成小巧、轻便的开本.战争打赢了,这些图书功劳不小.一个战士,配发枪支、罐头的同时还配发图书,这再次说明,精神与物质同样不能少.也说明阅读是一种国家行为,要由国家来具体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8.
《理论与当代》2008,(5):F0003-F0003
由新闻出版署、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于4月26日在郑州开幕。本届图书交易博览会使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展览中心,展览面积4.5万平方米左右,展位2300多个。设有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订货区,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展销区。出版物精品展示区.期刊展示订货区,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图书展示区等。博览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出版高层论坛、中国编辑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9.
图书编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的质量和传播效果。一本高质量的图书,除了要求编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与运用编校规范和标准外,还要求编校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高度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牢固的学科专业功底,熟练应用计算机与网络,练就过硬的语言文字基本功。  相似文献   

10.
李安葆 《党史纵横》2003,(12):12-12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娴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我国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在中外某些人的著作中,却说毛泽东并不爱读马列著作,只爱读古代封建的旧书籍。如美国一学者在《毛泽东传》中说:在长征时,毛泽东所带的书箱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我国一作家在《湘江之战》中也说:“毛泽东很少翻阅马列主义的原著。”并借项英之口说:“你看毛泽东的书箱里是什么书吧,几乎全是封建时代的老古董:《吕氏春秋》、《贞观政要》、《三国演义》、《红楼梦》、唐诗宋词,甚至还有《金瓶梅》。”这些记载根本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歪曲了毛泽东的真实形象。众所周知,毛泽东从五四时期起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建立了  相似文献   

11.
何建国 《湘潮》2006,(12):20-21
1983年5月23日,长沙县高塘公社(今黄兴镇)的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天,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来到这里视察高塘公社少儿图书服务中心。1983年,高塘公社少儿图书服务中心有200多种少儿读物,123种报刊。高塘公社有13个大队,队队建立了不同类型的少儿图书服务点。全公社用于图书室(角)建设和订报刊的经费达9100多元,平均每户近1.5元。少儿图书服务中心还举办了读书班,开展了“红领巾读书奖章”活动的征文比赛、读报有奖比赛、书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比赛会以及大型的书会、幼儿灯会等活动,使全社的图书工作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局…  相似文献   

12.
网络是图书馆发展的最终目标 ,而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 ,除了自身管理外 ,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建立网络 ,以期达到资源共享。长期以来图书情报信息工作着眼点只停留在图书信息工作的形式服务上———“借借还还” ,忘记了图书信息工作包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服务 ,一些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图书验收到馆登记、分类、编目、典藏及服务形式上 ,认为只有开着门 ,有借有还 ,读者不提意见 ,就是工作完成得好 ,使之人们错觉产生认为图书信息工作是一种简单工作 ,而未能真正体现图书馆搜集、保管、传播和利用图书资料 ,传递科技情报 ,推广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3.
来新夏 《学习导报》2010,(13):57-59
中华文化的传递,在正式图书出现以前,除口耳相传外,还有赖于传递记事的方式。传递记事方式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文字产生前所用的结绳、契刻和图画,以实物形象来记录,可是传递困难;二是文字产生后,以甲骨、金石为载体,以文字记事来保存和传递文化,但它们缺少广泛流通的图书应有的功能,仍不是正式图书。  相似文献   

14.
来新夏 《新湘评论》2010,(13):57-59
中华文化的传递,在正式图书出现以前,除口耳相传外,还有赖于传递记事的方式。传递记事方式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文字产生前所用的结绳、契刻和图画,以实物形象来记录,可是传递困难;二是文字产生后,以甲骨、金石为载体,以文字记事来保存和传递文化,但它们缺少广泛流通的图书应有的功能,仍不是正式图书。  相似文献   

15.
2月8日,笔者走进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立山村的农家书屋,明亮的环境中近万册图书按照科技、文化、生活、少儿等分类整齐地摆放在几排书架上,几个村民围在大门对面的电子阅读终端前,正在查阅相关农技资料,屋角还整齐地码放着十几箱图书,立山村村支部书记毛永文和两个村民正忙着摆放这些新领到的图书.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到山东省广饶县花官镇东薛村采访,看到这里的村民和孩子在村文化大院图书室里借还图书,既便利又开心,很是感慨。为方便村民借阅,这个县图书馆实现联网,乡镇和村里都可以共享图书馆服务,提高了图书利用率,也提高了群众阅读的积极性。村民说,以前借书得专门跑县城去,现在从镇上从村里就可以借到书了,从县里借的书还可以从镇上还,特别方便。  相似文献   

17.
要说当今图书市场里哪种书最火爆?答曰:网络小说。从去年沸沸扬扬的《明朝那些事儿》到当下风靡女性白领的《钱多多嫁人记》、《许我向你看》,无一例外说明着此类图书的火爆人气。但是在金融危机和跟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下.此类图书还能频现亮点吗?  相似文献   

18.
"我以前想看电工专业技术的书还得自己掏钱买,现在建了农家书屋,我没事就来看书、读报,学习一点专业技术知识才是真本事……"最近,农二师三十团粮油加工厂图书室里前来借阅图书的该厂职工候玉西正对笔者说。近两年三十团先后投资8万余元购买图书架100个、期刊架、报刊架50个,配备了价值63.8万元4.3万余册的图书、  相似文献   

19.
顺治十二年,汤斌赴任陕西潼关道副使。为不惊扰地方百姓,他买了三匹骡子,主仆各坐一匹,另一匹驮着两副破旧被褥和一个书箱,怀揣兵部牌票来到潼关。二人说明来由,不由得引起守关官员的怀疑:"行李简陋,人马俱瘦,哪像新官上任,把你放在锅里煮也煮不出官味来"。汤斌拿出当朝牌票、名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给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希望。图书情报工作是知识经济须臾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是因为信息是知识经济的基础,而图书情报将成为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图书情报的科学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将使图书情报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支柱。同时,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