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认为:1972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的联合声明和1978年签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两国发展关系的政治和法律基础。光华寮案的发生及后来日本法院的判决,恰恰破坏了这一政治和法律基础。作者根据国际法和各国的外交及审判实践,论证了台湾无权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在日本法院起诉。日本政府借口“三权分立”不能推卸对光华寮案的责任,在光华寮问题上国际条约优先于国内法律制度,日本法院受理光华寮案,肆意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这一系列过程都是非法的。希望日本当局做到“言必信,信必行”,共同在发展中日关系”四项原则“的基础上,为谱写新的友好篇章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日本应对光华寮案负完全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华寮案是一个什么样的案件呢?其基本案情是:光华寮是一幢坐落在日本京都的五层楼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中国人民的资财购置的、用作中国留学生的宿舍。1967年台湾当局起诉要求住光华寮的爱国华侨迁出,退还该宿舍。1977年9月京都地方法院以中日邦交已正常化,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唯一合法的政府,因此,将该房产判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但是原告不服,于1977年10月以“中华民国”名义向大阪高等法院上诉。大阪高等法院竟然受理该上诉,并于1982年4月作出判决,撤销一审  相似文献   

3.
光华寮案是关系到中日关系的国际法问题,本案涉及政府承认、国家财产继承、国家司法豁免权以及国家财产豁免权等国际法原理。在国际法上,一国承认其他国家成立的政府时,应该在被承认国的新旧政府之间作出政治的判断和外交的抉择,承认国政府及其法院在处理涉及对外关系的国际法问题上,应站在同一立场,保持"一致声音"。未被承认的政府无权在外国法院起诉,国家享有司法豁免权及财产豁免权已成为各国审判实践通常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新时期中日关系的开拓者,也是同一时期中日友好的坚定支持者.从70年代中期开始,围绕着中日世代友好这一主题,邓小平先后就"反霸"、学习日本、中日经济合作以及80年代出现的诸如"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光华寮"、日本防务费增加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述.这些论述,带有明显的方法论特征,其中所展示的世界意识、理性精神和创新思维是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沿着"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道路,努力奋进.  相似文献   

5.
1950年,旧中国政府驻日军事代表团以变卖侵华日军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所得的款项,购买了位于日本京都市内一座房产,即中国留学生宿舍光华寮。它一直由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管理、使用,是中国国家的财产。1961年,台湾当局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向日本政府进行了所有权登记。1967年,台湾当局又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向日本京都地方法院对居住在该寮的我国留学生起诉,请求判令他们迁让。在诉讼进行期间,中日两国政府于1972年9月29日签署了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1977年9月16日京都地方法院认为:由于日本政府承认了中国政府,寮的所有权也移交给中国政府,因而判决原告败诉。但是台湾当局不服原判,于同年10月仍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提起上诉。大阪高等法院于1982年4月14日撤销了地院的判决,并把该案发回重审。  相似文献   

6.
余言 《中外法学》1992,(5):74-77
<正> 1 光华寮是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白川西町78号、占地约一千平方米、楼面积约2146平方米,附带地下室的一幢五层钢筋混凝土楼房,建于1931年,原属洛东公寓公司所有。 1945年初,日本大东亚省委托京都大学租用该楼房,作为集中教育中国留学生的宿含。日本投降后,大东亚省被撤销,京都大学遂放弃该楼房的管理权。在没有适当管理的情况下,中国留学生组织自治委员会自行管理,并将该楼房取名为光华寮。 1947年,经盟军司令部同意,中国政府驻日代表团属下的赔偿及归还物质委员会接管了日军侵华掠夺的大批物质,在日本就地变卖,值约20万美元。1950年5月27日,该代表团从中拨出250万日元,从房主藤居  相似文献   

7.
孙跃 《法学》2023,(2):19-31
类案裁判要点的运用主要依靠类比、归纳及演绎等法律推理方法,在应用中存在类比推理运用不充分、归纳的裁判要点难以满足决疑需求、作为演绎推理大前提的裁判要点规则不明确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主要是对基于类案适用的类比推理缺乏重视、类案裁判要点聚焦效果不明显且内容功能单调、类案裁判要点规则的构建缺乏法律发现与法律解释方法的支持。完善类案裁判要点的运用方法,需要提升类比推理的运用精度并扩展其运用场合,在归纳时结合争议焦点增强裁判要点的聚焦效果并扩展其内容与功能的维度以提升其决疑效果,为类案裁判要点规则的构建提供法律发现与法律解释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受害者对日索赔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由王工律师领衔38名人大代表联名向第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被誉为“世纪议案”的对日索赔议案以来,距今已近十年。期间,中国的民间受害者纷纷拿起法律的武器,对日开展了“南京大屠杀案”、“从军慰安妇案”、“强制劳工案”、“使用细菌毒气案”等系列索赔诉讼。2000年底,随着朱妙春律师正式受聘担任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法律顾问,我们天宏律师事务所有幸成为为对日索赔人员提供法律服务这光荣行列中的一员。根据所主任朱妙春律师的提议,所里抽调了精兵强将成立了以朱律师为首的“对日索赔课题组…  相似文献   

9.
群起告之 胜诉后得到的是一张白条 福州私立光华学校,因其向每位中小学生一次性收取12万元之巨的“教育储备金”而名闻遐迩,老百姓称之为“贵族学校”。但这所学校却有失众望,成立不久就接二连三被告到法院,原告全是该校的学生家长。闽候县人民法院面对40名学生家长状告光华学校一案予以受理,经立案审理后,一一作出调解,福州光华学校应退还给学生家长的“教育储备金”、赞助费等共计150多万元。可是,时至1998年年底,调解生效已长达1年6个月,家长分文未得,手中的一份份调解书,成了一张张法律“白条”。  相似文献   

10.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是极其不同的概念,法律原则的本质属性特征就决定了法律原则的适用是有比较强的任意性,因此在适用的时候,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规制,就有可能导致裁判恣意.并且在法律原则适用的过程中,又有可能出现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冲突,法律原则自身的冲突等适用上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泸州遗产案说起,重新构建泸州遗产案,浅谈法律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所谓法律创新是指法律制度的创造、新建和优化。19世纪末德国的癖马案为我们进行法律创新提供了一个范本。本文将从癖马案说起,浅谈法律创新的必要性和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涌案”曾经在中国法律界甚至更大的社会范围引起很大的轰动与反响。围绕着“刘涌案”审理与判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法律界以及社会大众等群体间产生了不同的认识与主张,从而在社会空间中产生了一系列事件。本文首先通过对“刘涌案”事件中不同群体对该案的看法及所依知识的分析,概括描述了该事件呈现出的各种刑事诉讼法律知识的存在状态。然后,对这些知识在建立程序规则以解决事件冲突中体现出的特点与相互间的结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该案程序规则所依据的知识理论在事件发展中展现出逻辑与系谱。接着,由“刘涌案”事件引申,对更大范围的中国法治现代化中的诉讼法律知识型的品格、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反思了对现今知识型条件下的刑事诉讼理论构建及制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提出了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杭萧钢构案"作为中国第一起非内幕人员内幕交易案,由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并于今年2月4日作出一审判决。通过本案,折射出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也反映出我国现行法律的不完善,从而导致社会对法律理解的差异和司法对此类案件认定的尴尬。本文针对有争议的几个问题,分析目前法律规定的欠缺,借鉴国外的通行做法,提出了相应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玉 《广东法学》2009,(3):77-80
赵C姓名权案从立案审理到结案以后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议,其中法律适用问题是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赵C案的法律适用争议的几种主要观点,并从法律位阶、法律规范、法律解释和立法目的等法学方法论的视角分析本案所适用的法律依据,期望引发从另一个角度——法学方法论的角度来对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思考,倡导探求立法意旨,避免机械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15.
野生动物侵权法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立,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同时野生动物致人人身、财产损害问题也日益突显。从1997年的“思茅亚洲象”毁坏农田案到2005年上海野生动物园狮子吃人案、从东北黑熊伤人毁财案到华南虎吃牛案,野生动物致害案件屡屡不断。本文试图在这一法律空白领域“垦荒,”对野生动物侵权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如野生动物内涵的界定、赔偿的理论基础、抗辩事由、举证责任、赔偿的义务机关等法律问题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于改革措施和市场经济政策先行于国家法律,立法滞后现象很突出。在惩治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审理乡镇企业的“能人”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中问题较多争议较大。为此,笔者根据司法实践,试从刑法理论与现行市场经济政策的结合上,就当前如何运用法律和政策处理乡镇企业“能人”贪污、贿赂罪案的问题。论述个人几点见解,以求共识。 查处“能人”贪污贿赂罪案的主要难题 对贪污贿赂犯罪中的“能人”罪案办不办,执法机关普遍认为要依法办,但实践中由于法律不完善,导致  相似文献   

17.
董慧娟 《河北法学》2011,29(1):23-30
"全民医药网"的网站主唐山市人人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垄断一案,被司法界称为我国"网络领域反垄断第一案",吸引了众多目光。该案一审判决已于2009年12月18日作出。对该案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对于《反垄断法》司法实践和法律适用尚不成熟的我国而言意义重大,其中涉及的网络领域中反垄断的难点、搜索引擎的法律规制等若干新问题尤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一直是各国争夺的焦点。近几年,美国等国家就中国部分资源出口限制的法律问题诉至WTO,其中便包括稀土案。而2014年3月26日发布的关于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措施的专家组报告中,中国基本败诉。然而资源的争夺远没有结束,在下一个有关资源出口限制措施的案件发生之前,中国有必要对稀土案反映出来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一条在可以合理利用WTO规定的条件下达到资源的最大程度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案名:王某江故意毁坏财物案 [基本案情]某市光华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光华公司)将某市财富中心幕墙工程发包给建伟工程公司(以下简称建伟公司),海达装饰材料公司(以下简称海达公司)为担保方。犯罪嫌疑人王某江为建伟公司职工,是财富中心幕墙工程的项目经理并负责施工。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  相似文献   

20.
张新军 《法学研究》2009,(4):157-173
中日东海争端中真正的法律问题指向的是大陆架权利制度。这一制度在过去大半个世纪中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法律适用时必须考虑时间要素。时间要素中的关键日期、時际法和现行法分别解决的是何时为止的法律关系需要判断、法律关系建构及形成于前法和后法的整个过程时适用哪一个法律,以及法律关系仅形成于后法之后时适用哪一个法律这三个问题,其中关键日期和時际法是中日东海争端的焦点。考虑这两点后的适用法律仍然是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所确定的自然延伸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