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经济经历的危机是严重的。由西方工业国家经济危机所触发的这场危机,涉及国家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和对拉美各国社会经济生活影响之深,都是战后以来没有的。从1981到1983年,拉美经济曾出现连续三年负增长,1984年后情况略有改善,但仍处于低速的蹒跚状态,多数国家的严重困难局面尚未过去。从当前拉美经济的危机表象看,似乎它具有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很多特征,如国民经济和主要经济部门生产大幅度下降;投资特别是固定资本投资急剧减少;国内财政和金融状况严重恶化;失业和通货膨胀十分严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等。一些学者由此认为,拉美经济的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虽然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
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拉丁美洲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危机概述》,是一部论述拉美资本主义的专著,共四百一十四页,1983年由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维·沃尔斯基教授主编,作者都是苏联国内知名的拉美问题学者。本书是在苏联拉美所就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举行过数次国内外讨论会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是近年来苏联拉美研究所研究拉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19世纪后半期拉丁美洲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20世纪上半期则出现较大规模的推进,到60年代拉美多数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占统治地位。60年代和70年代,巴西、墨西哥等拉美主要国家的生产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跳跃式发展,开始了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世界资本主义的主体——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包括拉美主要国家在内的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上半期,拉丁美洲经济陷入了危机。这一危机,不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结构性的发展危机。它是由拉美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并且在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催化下臻于成熟。拉美经济发展危机的表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近百年曲折、渐进的发展,以及战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拉美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工业化已经奠定良好基础,农业现代化进程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地区,经济结构得到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拉丁美洲地区的经济曾获得引人注目的迅速发展。八十年代初开始,拉美各国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先是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旋涡,之后经济发展又呈现停滞不前和低速徘徊的局面。对于八十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的状况,学术界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对于八十年代上半期和当前拉美地区危机的性质,大家的认识分歧较大。有的认为,这一期间拉美发生的危机“是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或者说“是有其自身特殊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部分”。有的则认为,八十年代上半期的危机,“不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结构性的发展危机”。还有的认为,这一时期拉美发生的是“结构性危机”,“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危机”等等。  相似文献   

6.
1810-1826年西班牙、葡萄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是拉丁美洲近代史的起点。拉美人民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赢得了独立,建立了民族国家。这场独立战争是十七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又一次大搏斗。虽然独立战争本身并没有而且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触动殖民地的封建制和奴隶制,但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拉美的发展毕竟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对拉美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资  相似文献   

7.
包括结构主义和依附理论在内的拉美本土发展理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中借鉴了诸多要素,国内理论界对此还缺乏系统的梳理。本文从主要概念、分析框架、分析方法、基本观点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结构主义和依附理论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剩余概念、先进国—落后国分析框架、阶级分析方法和政治经济综合分析方法,将其应用于拉美国家发展史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在中心—外围关系方面,拉美本土发展理论认为外围国家难以成为中心国家的"翻版",会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结构主义指出,中心对外围发展起着推动与阻碍的双重作用,而依附理论更强调中心国家的负面影响;在资本主义危机问题上,结构主义对中心与外围的危机做出了区分,并提出了恶性通货膨胀和军事政变等外围资本主义危机的新形式。这些观点反驳了新古典经济学在相关问题上的片面看法,有助于深化对第三世界发展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发展中国家中,拉丁美洲国家的工业化起步较早。拉美经济学界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一部分拉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始于本世纪20~3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两个不同侧面沉重地打击了拉美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换取外部工业品的“外向发展”模式:世界性战争使外部工业品供应发生困难;30年代的危机造成拉美初级产品出口萎缩,进口能力下降。此外,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中心也在20年代从对外部原料依赖较大的英国转移到了国内自然资源丰富的美国。上述诸种因素就促使部分拉美国家主要依靠自己生产日用工业品来供应国内市场,即开始了所谓“自发的”替代进口工业化。  相似文献   

9.
拉美与西欧的关系有悠久的历史。拉美大部分地区在摆脱西、葡殖民统治以后,又成为英、法、德等西欧列强角逐的场所。1823年的《门罗宣言》正是美国为了抵制欧洲势力对拉美的渗透而发表的。然而,当时的美国还不是西欧的对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欧在拉美的经济和政治中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大危机前  相似文献   

10.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早在十八世纪末期,特别是以蒸气机等动力机械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这一地区就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本世纪初叶,随着国际垄断资本扩张,渗透的日益加剧,拉美更深地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拉美大多数国家推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取得了较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拉美债务危机目前虽有缓解,但4230亿美元的债务仍是它们发展经济的沉重负担。现仅就拉美债务危机的成因和发展趋向谈谈自已的粗浅看法。关于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酿成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拉美国家经济发展过快、借债过多、用债不当、管理不善、国际贷款利率提高、贸易条件恶化、债权国和商业银行中止贷款等。拉美主要国家在60、70年代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不顾国力,大举借债,70年代后外债猛增,从1976年的960亿美元增至1981年的2880亿美元,有的国家债务年增长率高达57%。  相似文献   

12.
当前拉丁美洲经济恶化的根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十年来,拉丁美洲经济发展一直是引人注目的,其发展速度不仅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中也居领先地位。在这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多次爆发的深刻经济危机(包括诸如1957—1958年和1974—1975年等规模较大的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拉美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波动的幅度不大。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拉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1975年为3.8%,1977年为4.8%,1979年为6.5%。  相似文献   

13.
五、关于拉美资本主义的特点之二--国内“封建残余”问题在拉美历史上,封建生产关系曾十分严重地存在。这是因为西、葡等宗主国不同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等国,它们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侵入拉美地区后就按本土的面貌在当地培植起封建性或奴隶制的大庄园,因而严重阻碍着殖民地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4.
拉美乃至其他地区的国家过去 2 0多年走过的历程 ,已经使人们清楚 :“什么不能干”,“应干什么”了。笔者提出以下 3点看法。( 1 )发展道路须以理论的同归为支撑自资本主义统治全球 2 0 0多年来 ,经历了商品垄断、产业垄断和金融垄断 3个阶段。核心是在不断扩张中逐步改变存在的形态 ,以维护自身的中心地位。与之相应的 ,创造了一整套不断翻新的理论作为武器 ,来壮大自己 ,削弱对手。但是 ,资本主义国家却不能从 2 0世纪 70年代末开始的结构性危机中彻底摆脱出来。如果没有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原苏东地区的衰败作为危机转移的代价 ,所有发达国…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拉丁美洲受到的冲击最为强烈。1982年下半年,沉重的外债负担引起的支付危机席卷许多拉美国家,触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综合症”,使这个地区出现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截至1982年底,拉美地区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百四十亿美元的巨额逆差;外债高达三千多亿美元,在世界上积欠外债最多的十四个国家中,拉美就有五国(墨西哥、巴西、阿  相似文献   

16.
进入80年代,拉美地区即陷入“经济增长不足”的危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拉美国家先后进行了经济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海湾危机的冲击使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的有限成果几乎损失殆尽。一、海湾危机使拉美经济进一步恶化长达半年之久的海湾危机,沉重打击了拉美经济,使拉美经济进一步恶化。首先,海湾危机给拉美石油进口国带来新的困难,拉美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巴西受害最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进程中,拉美历史上最早的、影响最大的一次失误,就是独立运动未能阻止拉美民族的分裂。结果,拉美的工业革命几乎被延误了整整1个多世纪,这一把美洲分裂成"统治"与"依附"两个世界的"时间差",是拉美国家一切发展难题的根源。拉美国家无法创造第二个时间差的原因是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决定的,资产阶级的民族自觉和民族扩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手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中心—外围结构和中心国家强烈的排他性、资本主义国际经济秩序下后发劣势递增以及后发优势递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周期性与后发国家发展的不稳定性这些规律的存在,决定了多数发展中国家始终无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命运。拉美独立战争的历史经验表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善于从政治上解决问题。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高速发展,必须要依靠自己的组织力量,创造自己的政治优势,保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当今时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成功之路就是创建与现代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拉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它的传统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战后拉美就业结构的变化,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拉美在  相似文献   

19.
拉美债务危机是其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从拉美债务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由于结构不合理等国际国内因素,拉美的债务危机存在着某种必然性。一、拉美债务结构的特点从贷款的时间上看,70年代以前,拉美的贷款基本为双边或多边政府贷款,特别是偿还期较长的优惠贷款。从70年代中期起,国外私人银行提供的贷款大量增加。70年代西方工业国相继两次陷入危机,经济停滞。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实行“削减官方发展援助”政策,大大削减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优惠贷款,并减少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承诺,它们的资金融通受到了限制。另外,石油美元大量流入国际资本市场,流动资金充裕,利率  相似文献   

20.
海湾危机与战争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从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起至1991年2月28日多国部队与伊拉克之间的地面战争结束止,前后只有7个月。但是,由于拉美多数国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关系密切,与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少联系,因此,拉美各国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次危机与战争的冲击和影响。一、海湾危机与战争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弊多利少海湾危机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一度紧张,价格上涨,每桶原油价格由危机前的15美元涨至20多美元,1990年9月下旬曾一度突破40美元。拉美5个石油出口国(委内瑞拉、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因石油提价和增加出口量而增加了收入。据德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