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998年1月17日《光明日报》发表罗国杰的文章指出,本世纪20年代以后在中国形成了“新儒学”学派,他们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儒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他们不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对儒学进行批判继承,而是只强调“复兴儒学”、“返本开新”,力图在儒学的根本中开出现代的科学与民主等。这与我们的主张存在着严重分歧。一些人提出要把儒家精神作为我们的时代精神,是十分错误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和儒家伦理道德,如果不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扬弃,就不但不可能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还可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阻力。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儒家思想已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人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黑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内外敌人浴血奋战,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又发扬革命传统,与大自然奋战,在建设黑龙江的伟大事业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把战争年代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和“突破高寒禁区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进一步弘扬这些精神,对于我们把黑龙江建设成农业强省,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具有重大的意义。《开发建设北大…  相似文献   

3.
作为历史伟人,邓小平根据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思想,开创了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从而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新天地。 一、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分新,做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科学论断,从而使我国顺利地实现了两个极其重要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变化过程。60年代初以前,毛泽东一直认为“新的世界战争是能够制止的”,但到6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比较强调世界大战的危险,对两个超级大国相互争夺,以及他们对我国的威胁看得过重了一些,认为国际形势是“山雨欲来风  相似文献   

4.
现代新儒学是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仍然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文化思潮,“儒家资本主义”则是一种社会政治方面的主张。近现代新儒家提倡“融汇西方新潮、挺立自家传统”,他们批评了西方文化“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不平衡”,强调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坚持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平衡发展。现代新儒家主张从儒家传统的“内圣之学”开出科学和民主的“新外王”,从而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但他们认为儒家的“内圣之学”是千古不易的“恒理”,人们对其只要继承,无需超越。在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上,我们可以从现代新儒学中获取有益的借鉴和理论思维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八大”为标志,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开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初来源。邓小平继承发展其正确成果,纠正借鉴其失误探索,在一系列问题上实现了部分质的超越。 ——从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到“社会本质”的超越。 《论十大关系》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指出对外国经验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抄,特别是苏联暴露了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毛泽东为此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初步构成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型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蓝图。他强调要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更好地发展重工业,明确要走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尔  相似文献   

6.
曹禺和老舍两位先生是互相非常敬重的挚友,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们应美国国务院的邀请,首次作为民间的文化人一同去美国讲学;后来周恩来总理通过曹禺邀请老舍,使他们先后回到北京参加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再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又一同遭受迫害摧残,一位含恨投湖自尽,一位虽然活了下来,精神上却几乎崩溃。记得曹禺在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以后,总是时时关切地提起“老舍能不能平反、什么时候平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家安全利益在国家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中起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新中国选择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后,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突出表现在利用和平时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积极防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世纪90年代,我国根据冷战后威胁国家安全的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特点,确立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军事战略方针.进入21世纪,针对新世纪国家安全利益不断延伸的新现实,我国提出“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新方略.经过长期探索,我国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不断完善,为我国加强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捍卫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8.
试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旨在破解当前的“三农”困境,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这一未竟之历史任务,其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究竟“新”在何处中国的乡村建设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知识分子为代表所掀起的具有改良主义性质的乡村建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追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无疑是继承了…  相似文献   

9.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高举起解放思想的利剑,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世纪80年代,我们党又是通过解放思想、破解了“姓公姓私”的困惑,将改革推向深入;上世纪90年代,我们党再次通过解放思想,化解了“姓资姓社”的误区。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进入新世纪,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继续解放思想,破解难题,以新视野认识新事物,以新观念研究新情况,以新理论回答新问题,以新实践探索新规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战争年代,他们都是驰骋沙场、身经百战的将军。共和国成立后,他们脱下一身戎装,服从党和祖国的需要,又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驻外大使。这些“将军大使”,怀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人民的强烈责任感,以战斗的姿态,投入到纷繁、复杂的外交战场,在国际舞台上一展新中国外交官的风采,为赢得驻在国的领导和人民对新中国的友好和信赖、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霞飞 《党史文苑》2004,(7):10-1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他们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赖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初,蒋介石把自己与美国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王建柱 《党课》2013,(21):118-119
·党史· 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作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国中西部的13个省、区进行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工业和交通建设,即“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使新中国有了安全的战略后方,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新中国第一次对西部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30年代 ,中华大地上崛起了一个与国民党的中华民国相对峙的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后者因崇尚红色 :红旗、红军、红领巾、赤卫队、《红色中华》报……而被外国人称为“红色中国”。身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肃反机关——国家政治保卫局首任局长、也是唯一局长的邓发 ,无愧为这个“红色中国”的忠诚卫士。黑豹风度1 936年 6月初 ,31岁的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 ,怀着对“红色中国”的好奇心 ,冒着掉脑袋的危险 ,踏上了由北平到西安再转赴陕北的旅途。斯诺乘火车到了西安 ,住进一家旅馆 ,等待一位自称姓王的先生来访。这位王…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是新中国科学技术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指挥者。本世纪6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战略思想。本文就周恩来关于科技发展战略思想的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回顾过去,我国女性走过了一条漫长的“寻找自我”的路。新中国女性塑造的形象,主要是特定时代精神的产物。新女性的形象最早源自革命战争时期,是以刘胡兰为楷模的与男性一样坚强勇敢、视死如归的英雄人物。解放初期的女性在刚刚挣脱锁链时,心理的最佳座标是“要与男人一样”,在外形上以布衣短发为时尚。接着他们向所有的男性职业挑战,女拖拉机手、女飞行员、女子高空带电作业班……等等不断涌现。50年代的女劳动模范、60年代的女革命闯将、70年代的“铁姑娘”,在那淹没性别的年代里,男性化的女人似乎成了高、大、美的理想形象。  相似文献   

16.
我是保定钞票纸厂的一名离休干部。离休后,经常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 有一次,我去保定市图书馆给小学生们做报告。当一位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将一条鲜艳夺目的红领巾系在我的脖颈上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刹时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我用手抚摸着红领巾高声发问: “同学们,你们说红领巾好不好?” “好!”齐唰唰一声响亮地回答。 “大家热爱不热爱红领巾?” “热爱!”又是一阵雷鸣般的巨响。 “为什么热爱它?”我的话音刚落,蓦地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红领巾是用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话音未落,另一位小姑娘急忙举起手抢答:“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热爱它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哗——会场上响起一片热烈掌声。听着这振奋人心的发言,我热血沸腾。即兴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1942年冀中“五一”大扫荡时,一支八路军部队,在深泽县宋庄村同日本鬼子作战,一位战士身负重伤仍不下火线,坚持与敌人肉搏,当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风雨历程中,有一群特殊的人为了追求信仰,从五湖四海来到中国,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后来的经济建设大潮,这些西方人的身影一直参与其中。如今,斯人已逝,他们的子女也已迈入高年,他们被赋予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汇:“西方红二代”。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构成两代特殊命运的群体,是中国记忆的另一层切片,  相似文献   

18.
从1992年底,文坛出现了“后新时期”的提法。尽管持“后新时期”说的人们对其时间的上限意见不一,对其内涵的理解也有颇大差异,但相同的是,这一提法本身“标志着新时期的终结和另一个时期的开端”。近二年来,许多人相继以各自的方式和需要使用着这一名称,甚至是在不同的理论话语层面上,共同论证和支撑着它的成立。“后新时期”论者的根据,主要在这样两个方面:第一是文学的转型。他们认为80年代中后期的先锋文学与此前的文学有“对话的意义”,这种“后现代创作”是对新时期文学的解构,所以称之为“后新时期文本”;同时,以迎合“大众”消遣和娱乐需要的通俗文学,“成为与纯文学分庭抗礼的强大存在”,由“丫环”变成了“小姐”。总之,这二者都“显示出文学的时代更迭”。第二,是时代的转型。他们认为,时代文化思潮发生了突变,即从80年代末尤其是90年代初开始,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是我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和关心修建北京地铁。党的改革开放方针使北京地铁建设、运营发展增强了生机和活力.“新奥运、新北京、新地铁”给北京地铁建设、运营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北京地铁.上个世纪50年代筹划.60年代兴建,70年代通车运营;改革后的80年代得以发展.90年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迎奥运,服务奥运的21世纪以来.北京地铁建设运营突飞猛进.进入了北京地铁建设、运营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20.
周荫祖 《求实》2002,(3):28-30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注重文化建设 ,不仅相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要思想 ,更重要的是他们为党建构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理念、价值系统的精华———文化精神。至少包括 :“理性精神、哲学精神、科学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坚持和发扬党的文化精神 ,是我们更全面、更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文化哲学基础 ,也开拓了对党深入研究的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