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可能去副食店打过酱油,或者去修表铺修过手表,再或者去供销社淘过老物件儿,但可惜的是,随着城市的拆迁改造,大街上的老铺子已从人们视线中消失殆尽。现在,哪儿还能找得到那些老铺子?老铺子里还有当年的职工吗?他们为啥还不选择离开……带着问题,本刊记者近日探访了长辛店街道一些依然坚守在老铺子里的老职工,聊了聊他们和铺子的那些事儿和那些情。  相似文献   

2.
谭保罗 《南风窗》2016,(4):34-36
正2016年,和过去的那些年都一样,不用过多地为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而忧虑,你一定要相信中国中央政府的责任感和能力。也不用对以房产"计价"的社会财富地位固化而懊恼,你改变不了的可能真的就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的就一定要抓住机会。经济在变,你2016年的生活会怎么样?是满怀希望地规划,还是必须沉思即将到来的现实?要弄清这个问题,你必须知道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什么。  相似文献   

3.
一天下午,广州番禺县万顷沙的一个农妇忽然接到农金员送来的还贷通知书,一时傻眼了。“这死鬼什么时候借了1000元?做什么用?他是不是瞒着我,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时,丈夫刚好拖着沉重的脚步,醉醺醺地跨过门槛,还没站稳脚,就劈头盖脸地挨了一顿骂:“你这个酒鬼,你借1000元钱干什么去了?你是不是把钱送给婊子了?你说!”“少啰嗦!我用钱还得请示你。”丈夫瞪了妻子一眼,把头扭向一边。妻子把还款通知书掷到他的面前,气愤地说:“这1000元钱,看你拿什么还!”“没钱还,就把冰箱卖了。”  相似文献   

4.
在越来越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许多人感到越来越迷惘,寻不到人生的价值。究竟人怎样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在这个发展快得令人目眩的社会里,除却金钱、名誉和地位,什么才是人应该最执著追求的东西?什么才是人应该固守的本性? 你有没有试过在苦苦追求却又四处碰壁、经历过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之后,心灰意冷地坐在旧屋墙角昏暗的灯光下,从记忆深处翻出那些天真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荔湾区读者刘伟平来电: 听说法院里近年来审理的房屋纠纷案比较多,特向你刊点一点这个热点题材,并希望借此了解私人之间买卖房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以避免纠纷? 编者回电: 遵命!本刊实习记者吴丁杰的下述采访,但愿能使你等众多关心房屋易话题的“上帝”满意。  相似文献   

6.
正"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真的要断了过去,让明天好好继续,你就不要再苦苦追问我的消息……"在这个初夏的季节,听着熟悉的旋律和歌声,是否又勾起你感伤的回忆?那一段段美好的过往,于今时今日的你又是怎么样的思虑?当爱已成往事,请你深深呼吸,人生的路上,铺满了爱的花蕾,相信总有一朵属于你。  相似文献   

7.
时间的足音,敲响在一个切换点上:回眸’96,关注’97。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说,慎重的人根据过去的事件来判断现在。诗人拜伦说,过去是最好的预言者。米德说,所谓未来就是现在。丘吉尔说,过去给我们以无穷的希望。读者朋友,你,在过去的1996年,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对于1997年,你最关注的又是什么?——带着这一话题,本刊派出记者,四处采访了各行各业的人士,得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过去与未来”的答案。从这一期起,焦点时空版块的“话题”就与读者朋友见面了,欢迎大家踊跃点题并自荐成为“话题”的发言者。请相信:过去的话题是你成长的印证,未来的话题是你成长的憧憬。  相似文献   

8.
智力比拼     
一、请你在下面成语的少字处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想一想,填什么字呢?  相似文献   

9.
“假如我是广州市长”提建议活动开展至今,已有一年零五个月了。曾有人向本刊询问:“听说这个活动已完成使命了?广州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新鲜事,而我说不准哪天又冒出一个什么想法,我该怎么办?”朋友,不必担心,只管把你大胆的建议塞进邮筒吧,本刊将继续铺设这道架在真、假市长之间的桥梁。下面辑录的是本刊近一段时  相似文献   

10.
一日上午,我乘“钻列”(从窗口钻进火车)去某市劳保公司购物一批,在谈好数量和价格后,服务小姐电话请示经理并通知了在家待命的仓库保管员。少顷,铃响请我接电活,传来一女士要求延迟发货时间的尖叫声,其理由是家事繁忙脱身不得,必须等至下午她才有空发货。我巧捆舌簧,多方解释误时无车返回,服务小姐亦帮着求情仍无济于事。无奈,只好买走柜台仅存样品一个。对此,我莫名其妙: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作为上帝和你衣食父母的我,怎会随意听从你的差遣?你也没权利摆布我的时间呀?  相似文献   

11.
如果你是我们的忠实读者,你一定认识‘戴草包’吧。由著名漫画家陈树斌先生创作的系列漫画《戴草包》,自本刊问世以来,共刊出30多集了。在杂志上以漫画形式塑造一个口头改革家的形象,应该说是全国独家首创。不是阿蓝瞎吹,关注‘戴草包’的人还真不少呢。有读者义愤填膺:‘戴草包屡屡犯错误,诸如进口不合格设备造成国家重大损失,搞不正之风任人唯亲等等,为何还让他趾高气扬?该炒他鱿鱼了!’也真是的,这‘戴草包’为何还不倒台?为此,阿蓝请教了陈树斌先生。他认为读者的愤怒是很正常的,‘对那些打着改革旗号其实是妨碍改革的行为,大家都深恶痛绝,“戴草包”  相似文献   

12.
今天,在度过了启蒙期的中国市场继续创富,单单胆大心细恐怕是没得大把钞票赚了。想富得流油,除了找准赚钱的新行业,最重要的或许就是认清路上埋伏的陷阱了。那些陷阱睁着大大而充满内涵的眼睛,正痴情地守望着你;而你,躲得开吗? 陷阱一:短视老板短命店。因为中国曾经缺乏创富的环境,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就像个被带进烧饼店的饿鬼,抓到什么吃什么,哪还顾得上去隔壁  相似文献   

13.
本刊第四届“开眼界”活动幸运读者名单公布后,有些朋友坦率来信询问:幸运者是否个个都是真的? 广西幸运读者黄毅接到某信息公司的信函调查:你是怎样成为幸运读者  相似文献   

14.
这个月没有建军节。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我们党、政府、人民解放军和我国各族人民的这个优良传统,又怎么能视作只是择节日而进行的事情呢? 广州是祖国的南大门,是驻军机关较多的省会,又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于今年4月初作出决定:争取用两年的时间把广州市建设成为“双拥模范城”。两年内要建“双拥模范城”,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读者朋友,下述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两个小故事,可以给你一点启示吗?  相似文献   

15.
《超限战》出版后,一时为国内外媒体所关注,称赞的有之,诋毁甚至谩骂的亦有之,我们想告诉你们的是,所有这些都出自媒体自身判断,我们没有邀请任何一家媒体为自己做宣传,更没有请媒体去“炒”作《超限战》。许多读者参加了对《超限战》的讨论,不论是赞同,还是反对,甚至是叱骂这本书的,只要是真诚地站在为中国着想的立场上,我们都尊重你的意见,并向你致以军礼。下面,我们回答读者对《超限战的一些疑问》。一、《超限战》是义和团式的军事思想或情绪化之作吗?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2,(9)
在不久前的一个读者评刊会上,我问大家:你们印象最深刻的栏目是哪一个?一个读者不加思索就脱口而出:《上班一族》。我问:喜欢它什么? 答曰:亲切、贴近,讲出我们想讲而又表达不出的话儿。我觉得这是对编者的最高褒奖。可同时也有热心读者给编辑部写信说:《上班一族》初看还挺新鲜,可翻来覆去就那几套,一看再看就令人厌烦了。我们听够了那些倾诉、发泄。我觉得这是对编者的善意警告。反映上班族的生活、让上班族有个说话的地方,是我们办这个刊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你有申请回避的权利。”“不申请。”“你可以请律师为你提供法律服务。”“知道。”“你以前在公安机关交待的都对吗?”“都对。”坐在天津某看守所讯问室囚椅上的这个拘谨  相似文献   

18.
我离开工作岗位的那一天正好报纸上登了上海从纺织女工中招收“空嫂”的消息,丈夫和儿子和我开玩笑说:“如果广州也招空嫂,说不定你也可以去试试。”什么叫说不定,我心里想,我一定要去试试,说不定我还真能成为一个好空嫂呢。下岗,这个词儿真叫人难堪。改革开放初期,凡是下岗的,一定是单位里那些偷懒耍滑的身体不好的技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9.
许多读者希望了解本刊各栏目的主持人,这里我就《请跟我来》的两位年轻的主持人向各位简单介绍。第一位是露露小姐,她的《我不要高仓健》相信大家已经看过。第二位便是鄙人陆陆,男性公民。我们隔一个月轮流来主持本栏、由于性别、气质、修养和交往的不同,所主持栏目的内容,风格也应该不一样。诸位如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写信给我们,要是你自己也来一篇《请跟我来》,那就更欢迎了。这期我的三位作者均是大学生,其中《小街拐弯处》的作者不久前告诉我,他鼓动退休在家的父亲开个小吃店,可他老子就是不干。望着他脸上那种捉摸不定的表情,我总怀疑他去小吃店勤工俭学是想偷学点手艺。他在文中却死不承认,只是露了一只马脚:“有那么一天我做了许多读者希望了解本刊各栏目的主持人,这里我就《请跟我来》的两位年轻的主持人向各位简单介绍。第一位是露露小姐,她的《我不要高仓健》相信大家已经看过。第二位便是鄙人陆陆,男性公民。我们隔一个月轮流来主持本栏、由于性别、气质、修养和交往的不同,所主持栏目的内容,风格也应该不一样。诸位如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写信给我们,要是你自己也来一篇《请跟我来》,那就更欢迎了。这期我的三位作者均是大学生,其中《小街拐弯处》的作者不久前告诉我,他鼓动退休在家的父亲开个小吃店,可他老子就是不干。望着他脸上那种捉摸不定的表情,我总怀疑他去小吃店勤工俭学是想偷学点手艺。他在文中却死不承认,只是露了一只马脚:“有那么一天我做了  相似文献   

20.
正毕业多年,你有多久没有回过母校?你的记忆里还有哪位老师的身影?岁月如歌,流年似水。那些年,老师说过的对你影响最深的话,你是否还记忆犹新?你是否会因为看到当年你和老师的一张老照片而思绪连连?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年老师最感动你的一件事?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年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