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国检察机关第三次公诉工作会议提出“着重提高出庭支持公诉能力”,社会各界对出庭公诉案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庭前准备工作、庭审预案的制作和出庭公诉的方法技巧等是做好出庭公诉工作的三个重点环节,其中,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是出庭公诉工作成功的关键。对公诉人员提高出庭公诉能力,适应和熟悉控辩式庭审方式,做到规范出庭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审判方式改革,推动着诉辨式庭审方式的普及,进而要求言词证据原则的适用,但是,涉金融案件出庭率低直接影响着案件事实的查明,更不利于纠纷的解决.本文从河口区人民法院2009年金融案件出庭率分析,深究金融类案件被告出庭率低的因为,并针对其因为提出了保证被告出庭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及庭审方式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正式实施,出庭质证将是每个司法鉴定人必须面对的事实。本文的目的是为提高司法鉴定人自身素质和出庭质证能力,笔者就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作用、程序和要求、出庭前的准备、出庭的基本要领等问题,根据出庭的实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鉴定人出庭质证的相关法律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鉴定结论,作为证据的一种,经过庭审质证和认证后,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和裁判的根据,直接影响法官定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的质询"。目前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率低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应从明确鉴定人的强制出庭义务,规定鉴定人不出庭的法律后果,明确规定鉴定人可以不出庭的法定情形,以及加强鉴定人出庭的人身权利保障和规范鉴定人出庭费用收取制度等方式,构建鉴定人不出庭质证制度。  相似文献   

5.
刑事证人出庭率:一种基于实证研究的理论阐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人不出庭已成为控辩式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瓶颈之一。本文遵循解释学的理论路径,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对此问题展开研究。从证人出庭的实践标准角度,证人出庭率不高具有现实合理性。证人出庭的现实问题不是证人出庭率较低,而是争议案件没有证人出庭。从司法主体的角度,造成证人出庭率极低的重要因素并非源于证人,而是检察官的消极态度。隐藏于检察官消极态度背后的深层结构是书面审判模式的承继关系,而决定这一结构的基本因素包括固守实事求是的事实认定原则、司法一体化的内在需要和诉讼经济之考量。以证人出庭率极低的问题为治理目标,可以渐进式地推进两项局部性改革措施:确立附条件的口证原则,进一步简化无争议案件的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6.
司法会计鉴定人员出庭举证,可大大减轻公诉人在专业技术问题上的压力,为法庭定案量刑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出庭举证中,司法会计鉴定人只要坚持举证的基本原则,把握举证的要点内容,便能达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富于逻辑的最佳出庭举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近两年的实践看,鉴定人出庭率并未因该制度写入新的《民事诉讼法》而有所提升。选取近两年全国法院千件涉鉴定人出庭案件为分析样,从程序的启动主体、申请方式、申请期限、出庭费用负担、法院和鉴定机构(鉴定人)对出庭申请的裁量态度以及地域经济等要素出发,查找实践中制约鉴定人出庭制度运行的影响因素。在理顺鉴定人出庭制度运行逻辑的基础上,以程序价值定位、证据理念归位、运行规则就位、配套措施同位为框架,对鉴定人出庭程序规则进行设计与完善,以期促进鉴定人出庭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取得立法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公诉人举证,是公诉活动的重要一环。庭审的抗辩性,对举证的方式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能否严厉有效地打击犯罪,也关系到出庭公诉质量和检察机关的声誉。我院在庭审方式改革方式试点中,对公诉人举证方式和技巧进行了探索,这些作会对今后的出庭公诉工作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突出庭审调查举证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其他矛盾迎刃而解,这一原则对举证工作同样适用。拉长战线,不分轻重缓急,平均使用证据,必然要被各个击破,受制于人。所以举证重点问题不但是举证中的技术问题,也是举证中的策略问题。我们在庭…  相似文献   

9.
在控辩式刑事庭审方式下,证人出庭与否对庭审的正常进行及事实查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证人出庭比例普遍较低,此状况已对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造成了较大的障碍,究其根源,立法上存在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立法角度剖析了证人出庭的现状及成因,就如何完善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制度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0.
诉讼实践中,司法鉴定人出庭率低已成为我国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的一大顽疾。这一问题的现实存在,不仅令鉴定意见质证流于形式,更使得直接言词原则无法在庭审中发挥其应用功效。诚然,我国已通过刑诉法、民诉法的修改,对司法鉴定人出庭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现行法律中对于司法鉴定人出庭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严重失衡,出庭质证保护等规定亦极为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为此,有必要进一步从制度上保障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的差旅费用和经济补偿,并加强对其出庭质证安全的保护措施。通过制度性构建与优化,探索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1.
黄萍 《法制与社会》2013,(26):41-42
长期以来,对于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造成困扰的一个痼疾就是证人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而不愿意出庭,这就导致有着比较低的出庭率。由于在之前,司法机关与相关的人员针对证人出庭往往也仅仅只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去做到争取,可是根据司法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法院在进行的一审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当中,只有不到一成的证人出庭,而在二审审判当中只有不到5%的证人出庭率。本文针对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把证人出庭当成作证制度所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此次所做的修改,有着1/9的条文涉及到证人制度,如今我国高度重视刑事诉讼当中的证人出庭制度,可是,本次所做的修改对于证人出庭制度并没有做到完全完善,在之前过于笼统的的诉讼法对于证人保护的条款背景下,执行起来显得有着诸多不便,本文则对于证人出庭制度来对于我国证人出庭的利弊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构建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诉讼中,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实践中,鉴定人应当出庭而不出庭的情况很多,直接影响了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随着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和完善,庭审功能的进一步加强,法律对鉴定人出庭各方面规定的完善,鉴定人出庭将成为一项正常而必然的法律活动。从鉴定人出庭程序、保障机制、法律责任、权利义务等方面构建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将成为完善司法鉴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新《刑事诉讼法》中技术专家出庭质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刑事诉讼法》把技术专家出庭质证制度纳入了刑事诉讼程序之中。但是此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些重点问题需要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结合我国设立技术专家出庭质证制度的理论渊源,通过明晰其概念、特点以及必要性加以厘清。  相似文献   

14.
完善证人出庭制度的立法构想 以民事诉讼为研究对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行到一定的程度要想取得更大突破,完善证人出庭制度是当前必须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年的审判实践表明,绝大部分证人都不愿出庭作证,这已成为人民法院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瓶颈”, 而少数出庭的证人也或多或少受了某种利益驱动或与当事人有一定的利害关系,而不是真正为了帮助法院公正地审结案件。有些案件关键证人不出庭案件事实很难查清,影响了法院快捷高效地审结案件;有些证人不出庭随意用一张小纸条出具书面证言,这些书面证言是真是假无法核实,同时由于该证人不出庭也无法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质证和法官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庭审制度的改革和证据规则的不断完善,鉴定人对出庭作证的认识重点应从"为什么要出庭"的理论探讨向"怎样出庭"的实务操作转移。法医精神病鉴定人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更需要了解出庭作证时可能面临的困境,正确把握自身的诉讼地位。鉴定人在出庭前应从鉴定资料、与有关方面的沟通等环节上进行充分的准备,出庭时应注意识别各类"陷阱"问题,慎用"是"、"不是"的简单回答,审时度势,适当运用技巧,力争在被动的地位上获得主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证人出庭的三重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刑事庭审方式改革的需要,有关证人出庭的问题日渐凸显,在此大背景下,许多学者提出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规定强制证人出庭的办法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试图来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但这种看  相似文献   

17.
沉默的证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人出庭寥寥无几 最近,笔者走访了几家基层法院。当法官们谈到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遇到的难题时,证人不愿出庭的问题不约而同地成了他们无奈的话题。仅以通州法院为例,今年上半年该院刑庭共审理各类案件93件,其中需要证人出庭的案件有83件,而实际有证人出庭的只有4件。其他一些法院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对此,有人断言,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现象,将成为当前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后的审判方式对鉴定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鉴定人应委托要求的事项做出科学的鉴定;另一方面,鉴定人必要时必须出庭作证。目前,因为各种原因,鉴定人实际出庭的情况在案件审理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为切实保证审判方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民主诉讼的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的鉴定人作为专职鉴定人,应对出庭作证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有一个正确认识和理解。1鉴定人出庭是鉴定人应尽的义务鉴定人出庭是鉴定人以诉讼参与人的身份参加案件审理的一项诉讼活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均将鉴定人出庭作为…  相似文献   

19.
李峰 《现代法学》2013,35(4):121-130
我国证人不出庭的特殊作证方式,30年来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使法官在其中作出选择成为必要。依学理分析,证人特殊作证方式可分为单向叙事、双向交流、多向交流三种类型,各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接近直接言词原则。法官的选择应有一定顺序,根据证人作证条件和查明案件事实的需要,按照最接近直接言词的规则确定证人不出庭情况下的具体作证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强化鉴定意见质证,刑诉法规定了鉴定人出庭的情形,加大鉴定人人身安全保护,明确拒不出庭的后果,并通过专家辅助人出庭以加强鉴定意见质证。2012年《刑事诉讼法》新规定实施的效果值得研究。鉴定人出庭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有必要出庭”情形的模糊表述造成实践做法不一。鉴定人出庭时控辩质证水平有所提高,但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无法对话影响质证效果。鉴定人出庭的成本较大,出庭费用无保障,影响其积极性。应克服专家证人制度移植的张力,重视鉴定人出庭的实质效果,完善鉴定人出庭保障机制以保护当事人的对质权,以庭审中心变革为契机推动鉴定制度完善,降低鉴定人出庭负担,提高其出庭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