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司法公信力总是以公正司法为最终依托。在追求公正司法的过程中,法院努力通过司法技术积极回应个案在法律层面的精确适用和在社会公正层面的公开说理,则是建构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司法技术是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内在要件,通过司法技术建构司法公信力是法院应对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权威性式微的迫切需要,以促成社会在影响性司法个案当中达成司法共识,最终建构司法的公信力和树立司法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司法机关存在公信力缺失的情况。法官的职业化建设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司法体制改革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根本出路,完善司法程序,通过程序的正当化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最直接的手段,规范新闻媒体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方式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马旭聪 《法制与社会》2013,(24):112-114
能动司法是司法方法论的一种,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本旨要求,能动司法能够促进司法公信力的形成,同时司法公信力对能动司法也具有指导性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4.
马翠 《法制与社会》2012,(21):290-291
司法公信力是我国进行法治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法治建设重点努力的方向.司法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近年来,我国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是面对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新形势,我国的司法公信力领域仍然不容乐观,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仍后剖析造成司法公信力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提升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期待能够对提升司法公信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严格意义讲,司法公信力指司法裁判获取公众信用的影响力。司法公信力(x)与公众的认同力(y)具有y=f(x)的函数关系,无公信力,则司法不立,但是司法公信力却会因建构与运行的种种缺陷而发生流失。从深层次讲,司法公信力流失涉及司法文化建设的诸多缺失,但是从内省视角看有其结构与功能失和之处,尤其与司法文化建设密切相关,所以司法公信力的补强特别需要从  相似文献   

6.
提高司法公信力被党的十八大确定为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加强公信力建设是人民法院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司法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探讨司法公信力的建设路径。一、主流话语中司法公信力影响因素"祛魅"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  相似文献   

7.
马荣春 《现代法学》2013,35(2):116-124
与司法公信力和司法公众认同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刑法司法公信力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也互为表里,且后者构成了前者的基础。刑法司法公信力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之间的关系有着心理学基础和规范有效性基础,并蕴藏着有效控制犯罪以达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最终法治效果。如果想确保并提升刑法司法公信力,则必须致力于刑法司法公众认同,包括刑法解释公众认同、司法定罪公众认同和司法量刑公众认同。刑法司法解释公众认同、司法定罪公众认同和司法量刑公众认同先后构成了刑法司法公信力的环节性基础,从而确保了刑法司法公信力的环节性实现。刑法司法公信力以价值衡量为进,以法治底线为退。  相似文献   

8.
莫紀宏  Li Yan 《中国法律》2013,(3):7-11,66,71
本文通過全面和系統地考察「司法公信力」一詞的理論來源和在實踐中的影響力,进而明確指出,「司法公信力」一詞作爲描述我國當下司法現象的一個概念,需要明晰其内涵和外延。司法公信力的描述對象具有主客觀兩個方面的特性,主要指社會公眾對司法活動的信任狀況和程度,屬於社會意識形態意義上的一種社會心理傾向。要在科學意義上構建關於司法公信力的法理,運用「司法公信力」一詞來對司法實踐活動起到必要的影響作用,作者認爲應當處理好十個方面的關係,包括司法公信力與司法權威、司法公信力與司法職權、司法公信力與司法透明度、司法公信力與法制統一,等等。  相似文献   

9.
司法公信力是公众对司法的认同和信赖,包括审判公信力和检察公信力。法治目标的实现需要法律的正确实施,而法律的正确实施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的司法公信力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如何通过正确实施法律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已经成为法治进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司法公信力建设现状基础上,对如何抓好刑诉法实施实现程序公正进行论述,或对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王玲玲 《法制与社会》2012,(24):259-260
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双重维度的概念,是司法与公众之间的动态、均衡的信任交往与互相评价.当前我国民众对司法的公信力普遍不足,本文拟结合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分别从司法与公众两个角度探析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赵黎明 《中国律师》2013,(4):98-10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最高人民法院也强调要大力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那么,何谓司法公信力?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结合本人从事律师职业27年之切身体会,深感提高司法公信力势在必行,并有诸多思考,愿与诸位法律人共同交流探讨。一、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信力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十八大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司法公信力在缓步提高的同时仍面临巨大挑战,全面树立司法机关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梳理司法公信力的内涵及现状,提出维护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部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信力就是公众对司法权利的预期收益。公信力越高,公众的预期收益越高,公众对司法的信任程度越高。当前人民法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公众缺乏对法院的认同和信任,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不高。本文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信力的概念亟待厘清,这是司法公信力研究的起点和司法公信力建设的目标。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它的特征,只有明知这些特征,才能够在构建过程中扬优抑劣。司法公信力具有的独特价值功能应当重新被强调,尤其对于检察实践大有裨益。检察机关要建设司法公信力要面对的困境并不容易解决,有些困境是作茧自缚之结果。检察机关应当将公正廉洁司法作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吕中行  谢俊英 《河北法学》2020,38(4):139-150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生命力的保障,重塑司法公信力是现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具有法治意义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所以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司法公信力的提高。在剖析我国司法公信力欠缺的历史缘由以及西方一些国家在重视司法权威的经验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对影响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应该解决"严格司法"和"权利需有效得到救济"两方面的困境,并从四个方面为重塑新时代司法公信力提出了路径选择:司法程序的尊重、司法公正的目标,司法腐败的解决以及司法行为的公开。  相似文献   

16.
当下,司法的公信力普遍偏低,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司法建设中的一项重大难题.造成司法公信力偏低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尤其是在社会利益结构复杂,人民思想观念不一,实体正义越来越难以形成一致认识的今天,社会程序吸收不满的功能和其所特有的独立价值功能日益突出,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程序正义对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引言、司法公信力解析、程序正义与司法公信力联系、我国司法审判程序现状及改革建议和总结五个部分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信力是公民对司法机关作出具体司法行为的认同力,是司法建立在公众心中的信服状态。司法公信力对树立司法权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公信力的司法形成不了法律救济的应有权威,同时也难以树立法律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形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2月27日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推动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司法效能和司法公信,推动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主义法制环境"。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灵魂,是司法机关工作的目标、价值的追求。文章将从司法公信力基本理论着手,介绍司法公信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价值体现,分析目前我国司法公信力存在的不足,并从实践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信力的判例法立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建敏 《河北法学》2011,29(3):42-48
司法公信力的匮乏是当下中国不容忽略的事实,而建立和完善判例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司法公信力。判例制度通过满足人们的司法期待,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解决司法不公、裁判不一和司法无权威等问题,促进司法公信力的形成。但是,在判例制度与司法公信力的生成之间并没有一种逻辑的必然性,而只是人们在司法运行中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性认识。当下中国所倡导的案例指导制度有益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但它并不必然地促进司法公信力的改观。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弥漫性的判例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媒体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参与司法进程中,公众关注司法审判是社会法制化的一个重点表现.法院司法系统面临新挑战,确保司法公信力是司法建设的一大要义.本文从新时期司法公信力的本质内涵着眼,发现并探讨影响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的因素,从而提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浅见.  相似文献   

20.
闫晨 《法制与社会》2010,(20):108-109
近年来我国司法制度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司法公信力呈现不断下降和缺失的局面。本文指出为了构建法治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深刻分析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对司法公信力的缺失成因进行剖析,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和综合建设,塑造和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