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又迎来了生态文明时代的曙光。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生态文明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生态观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生态思想理论发端于两个有关实践的关键性概念,一是“对象性活动”概念,二是“物质变换”概念。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同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服从资本统治的逻辑是造成人与自然对抗关系的真正社会根源;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马克思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与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联系起来,以《正处》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为指导,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可能性及其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从当前实际出发,分析了构建和谐社会与消解不和谐因素和向破坏和谐的现象作斗争的关系,以及在新历史条件下如何慎重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致使其由非对抗性激化为对抗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组织的建设与创新。要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出发,把握组织建设与创新的基本原则,研究并解决组织建设与创新中的一些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并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限制其消极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建国后的前7年,毛泽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官德建设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官德建设具有二重意蕴,即官员的引领经济之德建设与为官从政之德建设。强化六种意识,是官德建设的逻辑前提。强化宣教、加强自修、健全监督、优化环境是官德建设的四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导,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然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个理论创新,人们对其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有些方面还存在偏差,有必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本文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及其深刻的理论意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涵义和主要内容,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等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力求有助于这种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大把政治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文明进步趋势的认识的深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在经济体制改革比较成熟和政治体制改革“存量”比较坚实的情况下,在一个更高层次上通过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水到渠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把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提到了更加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2.
“三大文明”构成了社会文明的整体 ,而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征和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新范畴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它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执政理论的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当前关键历史时期推进我国改革深入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政治理念和社会状态,在历史上一直为人们所追求,马克思主义也提出过许多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要建立的和谐社会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存在的诸如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发展等方面的失衡,以及腐败、行业不正之风、下岗、失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矿难和环境污染等不和谐社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依靠政策,依靠改革和发挥政府职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和当事人的作用,需要道义和精神的支持,需要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旗帜。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不断释放的民族精神,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意识,文明先进的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可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可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杨兴林 《学习论坛》2008,24(11):65-68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崭新认识.这一认识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二者的关系,以便在工作实践中不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具有和谐社会特征的市场经济,必须是一种以市场交换协调机制为基础、以其他协调机制为补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可能是一种由一些人依据西方经济学倡导的只用市场交换一种机制协调人们利益关系的"纯粹的"市场经济.要建立和完善具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征的市场经济,必须打破西方经济学的"纯粹"市场经济万能神话,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逐步建立起各种有特色的具体生产管理和收入分配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以人为本、多元一体、公平正义、稳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基本价值诉求构成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