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曾在我国1954年宪法中予以规定过,但由于种种原因,后来的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却取消了这一规定。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签署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和加入 WTO,在宪法中尽快恢复我国公民的这一权利已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美、中两国人身自由宪法保护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宪法权利之一。美、中两国宪法文本对人身自由的规定以及两国人身自由保障的宪政实践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美、中两国人身自由宪法保障的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宪法人身自由保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宪法诉讼是解决宪法争议的一种诉讼制度,是由特定司法机关根据宪法对公民宪法权利遭受侵害时,通过法定程序给予最终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我国应当确立宪法诉讼制度,赋予公民直接运用宪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权利.此制度不仅是对全面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益补充,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当前的政治和司法体制相互协调,为完善我国的司法体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权利"是一项崇高而古老的观念,人们的权利要想得到实现,在现实社会中就必须寻求法律的保护,而要想提供对公民基本权利完整的法律保护,没有或者缺乏宪法保护是无法完成的。追溯宪法产生之历史,"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政治、经济等基本权利",是宪法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受到包括<联合国宪章>和<国际人权宣言>等国际文件在内的广泛重视,发达国家的宪法和司法大都予以特别保护.我国在人身自由权利的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与联合国有关文件的要求和发达国家的法律相比,仍有差距.应完善我国宪法、修改刑事诉讼法、改进行政执法,建立中国特色的司法审查型的侦查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民宪法意识是宪法运行和宪法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公民宪法意识的调查有助于客观地分析和评价社会转型过程中宪法实施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在今后的法治建设和宪法完善中,我们需要理性地评价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现状,关注社会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的公民宪法意识的变化及其特点,将法治建设、宪法完善与公民宪法意识的提高、宪法制度的创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宪法救济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宪法中规定了一系列公民基本权利,"有权利必须要有救济"的法治理念下,当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也必须有相应的宪法救济.在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中规定了我国的宪法救济制度,但目前这一制度缺乏实效性,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认为,在完善宪法救济制度时,首先必须区分合法性审查与合宪性审查之间的界限,并在救济主体、救济对象、救济程序等方面,根据我国的实际建立更为严密的制度.  相似文献   

8.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因此,宪法的贯彻实施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宪法得到全面而正确的实施,就必须加强对宪法实施的监督。我国目前的宪法监督机制,虽然实行已久但还是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和问题,不利于我国公民宪法权利的保障和宪法的顺利实施,所以在相关理论和具体制度方面提出建议以对我国的宪法实施监督机制进行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9.
人权价值是宪法的重要价值之一,我国宪法保障公民人权。未成年人是特殊的公民,因此其人权受到宪法的特殊保障。我国现有的未成年人保障体系初具规模,但未成年人权益侵害事件多发,这是社会对宪法人权价值认识缺失的表现。为进一步维护未成年人权利,国家和社会应当注重宪法人权价值的普及。同时,宪法解释的激活,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监督机关的相互制衡与促进都是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中宪法人权价值实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宪法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国家权力的合理配置,二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宪法的目的是实现民主和法治,其本质在于保障人权。我国宪法的修改应当反映宪法的本质要求,删除那些不属于宪法内容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