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是周恩来一手培养起来的我国著名的外交家。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就十分欣赏乔冠华的才华,称赞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跟随周恩来多次出访亚、非各国,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并承担了许多以中国政府名义发表的声明、公报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从 50年代初期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议、朝鲜停战谈判、印尼万隆会议,到 70年代参加中美关系谈判、第 26届联大会议等,乔冠华不负周恩来的厚望,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留下了一个个令人赞叹的故事。   毛泽东说,“乔木”的一篇文章等…  相似文献   

2.
乔冠华是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著名的外交家,他才华横溢,思路敏捷,深得毛泽东的赏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点将”乔冠华,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并让他承担了许多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发表的声明、公报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乔冠华不负毛泽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会议每年在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二开会.1976年9月,由于毛泽东的丧事还没有办完,乔冠华赶不上联大的开幕式了.自从乔冠华1971年第一次率团开赴联合国,已经代表中国出席了五次会议,这次是第六次.尽管乔冠华已经失意,但是参加联合国会议还非他莫属,他熟悉情况,有国际会议的丰富经验,别人一时无法取代.他只好等主席追悼会结束再去美国参加联大会议.  相似文献   

4.
博采之窗     
毛泽东断名两“乔木”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乔冠华从广州去了香港,在《时事晚报》当主编。他以“乔木”为笔名,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共写了近100篇文章、50多万字。乔冠华的文章,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功底深厚,分析形势,切中要害。在香港乃至大陆引起强烈反响,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对其文章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国民党当局竭力封锁消息不让中外记者知道。1945年8月28日上午,也就是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的这天,时任《新华日报》编委、国际述评专栏负责人的乔冠华到重庆珊瑚坝机场去迎接毛泽东。在毛泽东的随行…  相似文献   

5.
续诗,一是指续吟他人的诗,或是巧妙地续写出与他人诗浑然一体的诗的艺术。毛泽东的续诗,数量虽不算多,然其续作一出,即颇富高雅的情趣,往往不同反响,能给人以智、给人以笑、予人以美的享受。一、续写乔冠华诗,自乔冠华之音。1973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召集会议听取关于中美谈判的汇报。有人说1972年尼克松、田中相继访华,我国的外交形势大好,外交部长乔冠华诗兴大发,写了三句打油诗,可惜还缺第四句。毛泽东笑着说,我来给乔老爷填后两句:“乔老爷,你的前两句是‘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我现在给你填后两句:‘莫道…  相似文献   

6.
乔冠华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在他的40多年革命生涯中执笔写下了难以计数的国际述评和外事文稿。其实他的诗同样文才斐然。写诗乃是他为遣兴抒怀而作,他从不示人,故外人多不得而知。1971年,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乔冠华代表新中国首次率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他踌躇满志,心境特佳,接连写下了五首诗。其一题为《从上海飞巴黎》,诗曰:我辈乘机将欲行,忽闻黄浦淌歌声。长江万里深千尺,不及同仁送我情。乔冠华在诗后自注说:“1971年11月9日,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离开北京乘飞机到上海。周恩来、叶剑英等政治局全体同志到机场送行。叶剑英当场…  相似文献   

7.
1951年6月,在中朝军队的打击下,美国人不得不与中朝两国坐到谈判桌前。双方商定,于1951年7月10日—15日开始在三八线上的开城谈判。7月5日,金日成在他的指挥部接见了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兼军委情报部长李克农和乔冠华,他们商定了这次谈判的一些具体事宜。  相似文献   

8.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只教了一年书。1950年仲夏,乔冠华来学校找他翻译《毛泽东选集》(下称《毛选》),要借调。1950年8月,钱钟书奉调进城,到中共中央《毛  相似文献   

9.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1913—1983)博学多识,睿智超群,在中共党内有“风云才子”之誉。他撰写的国际述评嘻笑怒骂,如剑似戟,“可顶战场上的几个坦克师”(毛泽东语);他的才思敏捷,文如行云流水,令许多文坛名家击节称叹。从他随手挥就的几首打油诗中即可见其一斑。 早年在盐城市淮美中学读书时,乔冠华曾参加学校学生会组织的破除封建迷信的活动,写过一首宣传诗,嘲讽给死人烧纸钱的迷信者。诗云:  相似文献   

10.
1951年6月,一列草绿色火车在东北大地风驰电掣地奔驰.中间一节车厢里,一位留着一撇小黑胡子,身躯微胖的中年人不时喘着粗气,看来呼吸道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就是朝鲜停战谈判中朝方面的负责人、我国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兼军委情报部长李克农.后来人们称他为朝鲜停战谈判的隐形巨人.坐在他身边的是中国“二乔”之一的乔冠华.7月5日晚上,他们一行到达北疆边城安东(现改名为丹东),  相似文献   

11.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做过毛泽东的英文教师,是我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夫人.在她的一生中,父亲章士钊、领袖毛泽东、丈夫乔冠华三位人物在她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毛泽东对她关怀有加,十分器重,并推荐她到外交部工作.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章含之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2.
提起乔冠华,盐城人几乎无人不知,而提到龚澎,殊不知她是当年乔冠华的贤内助、新中国杰出的女外交官,并以“全世界新闻界最著名的妇女”之一而蜚声海内外。40年代,她与乔冠华结为夫妇,曾深得周恩来的赞许。 1941年底,日军占领香港。在香港从事抗日文化工作的乔冠华根据党组织安排,撤移到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为《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撰写“国际述评”,专门从事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此时他已近“而立”之年,但仍孑然一身。到周恩来主持下的“八办”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乔冠华(1913—1983),江苏盐城人,1938年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到香港,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由廖承志、连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香港沦陷后,他辗转到达重庆,在八路军办事处做外事工作,有幸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他在外交舞台上活跃了20余年。其才干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赏识,成为新中国第四任外交部长。让我们打开史册,领略一下他外交生涯中的几个高光时刻。  相似文献   

14.
博览之窗     
毛泽东四次 点将要陈龙 第一次是1945年8月,蒋介石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确保毛泽东赴渝谈判的人身安全,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和副部长李克农提出几个人请毛泽东选择,毛泽东问:“你们那里不是有个陈龙吗?”“有,就是这个同志的脾气不好。” 康生答。“听说他带兵打过仗?” 毛泽东又问。  相似文献   

15.
杨绛  吴学昭 《党建》2009,(6):64-64
钟书在清华只教了一年书。1950年仲夏,乔冠华来清华找他翻译毛泽东选集,要借调。 1950年8月,钱钟书奉调进城,到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参加翻译毛选。委员会主任是清华1924年毕业的徐永,担任过美共中国局书记,1945年联合国大会成立期间,曾协助董必武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工作,1947年奉调回国。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在谈到和刘少奇的关系时说:毛泽东在1953年底提出中央分一线、二线之后,高岗活动得非常积极。“他用拉拢的办法,正式和我谈判,说刘少奇同志不成熟,要争取我和他一起拱倒刘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17.
朝鲜停战谈判被世人称为“战争史上最艰难的谈判之一”,整个过程自1951年7月开始至1953年7月签字,历时两年零一个月,形成一个长时期边谈边打,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斗争中,毛泽东以他高超的斗争艺术,亲自进行了谈判的决策、部署和指导,迫使美帝国主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相似文献   

18.
1948年冬,炮火连天,平津解放在即,北平已成解放军囊中之物。而接管筹备工作迫在眉睫,身处西柏坡的毛泽东自然有着自己的打算,他相中了两个人……傅作义起义后,毛泽东命林彪亲自谈判和平改编……毛泽东笑称叶剑英宣布“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了”的讲话“声嘶力竭”。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黑雾红尘——国共重庆谈判的前前后后》(陈景彪、彭锦华著)介绍了当年国共谈判的经过。现将其中一个片断摘录如下—— 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到重庆第四天,毛泽东与柳亚子见了面。 柳亚子是孙中山时期的革命老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毛泽东在广州工作时期,和他  相似文献   

20.
11月9日,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带着毛泽东和八亿中国人民的重托,乘飞机前往纽约。临行前,他们在机场受到了周恩来率领的全体中央政治局委员和4000多位首都群众、各国驻华使节的热烈欢送。乔冠华在机场发表了告别讲话,然后率代表团人员绕场一周。场面之隆重实属罕见。 11月5日,庄严的时刻来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