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部署.新时代,数字化发展条件对党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党的领导的方式方法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课题.善用数字技术、锻造领导能力、创新治理方式,是党的领导力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全党同志依靠不断学习、克服本领恐慌;转变思维方式、激发创造活力;发...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现实基础。党的先进性建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主体条件,营造了有利环境,开拓了新的视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先进性建设高度地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中。  相似文献   

4.
适度化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念。适度化治理是指多元主客体在治理过程中合力寻获适度区域,因需制宜地在适度区域中取动态平衡点,借助非均衡手段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各种治理问题,防范或消除失衡状态,尤其是防范或消除由失衡状态催生的“低水平锁定”状态,稳步提升治理水平。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实现适度化治理的必要性是不同地区、领域和群体之间差异程度过大或过小,都会给现代化进程带来危害。实现适度化治理面临双重挑战,挑战之一是如何准确确定变更政策的时间点,并实现变更、差异状态的阈值;挑战之二是实现现代化体系与环境的相契合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历史视野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从资本主义文明向社会主义文明转型的重要方案。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程度加深,以资本主义文明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面临着无法克服的内在困境,人类呼唤新道路、新文明的诞生。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就必然表现为社会主义文明的现实展开,体现出与资本主义文明完全不同的文明逻辑。作为人类现代化的文明转型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论断内涵存在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核心要素。其中,党的领导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二者在目标、价值、动力、制度、方法、形态六个方面存在高度契合性和统一性。党的初心使命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人民性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党的领导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加力,正确处理六对重大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责任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主要体现在发展过程、领导力量、建设主体、价值诉求、对内对外关系等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内在统一,整体性与阶段性的互相融通,客体尺度与主体尺度的统一,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以及独立自主与胸怀天下的内外联动。正确把握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辩证逻辑,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性及其世界价值底蕴,进而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组织属性和行为逻辑的先进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从总体上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发展逻辑。从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先后实现了解放梦、富强梦和幸福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领导核心,党的先进性是保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提供话语保障、统一思想行动和凝聚价值共识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社会实践中,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却处于与其内容表达失调、与其叙事实践失衡、与其育人效果离散的困境。科学把握其现实困境,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要坚持以我为主,确立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建构的根本遵循;坚持有所侧重,明确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内容结构;坚持人民立场,掌握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逻辑链条;坚持开拓创新,丰富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社区建设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基础。为了更好地通过社区结构及机制的调整全面整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文章从治理载体、行动逻辑、治理规则、公共精神四个层面审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社区治理,提出了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四大难题:社区定位与载体缺失的结构失调、权责定位与有效行动的供给失衡、制度空悬与规则迥异的治理失序、文化虚弱与精神不足的内核失能。在此基础上,以浙江永康为研究样本,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的治理策略:明确定位,重塑结构,丰富治理载体;界定权责,目标导向,优化服务供给;完善制度,执行为本,提升治理水平;挖掘文化,塑造精神,形成持久动能。  相似文献   

11.
12.
美好生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具体图景,它以“人的逻辑”和集体主义为内核,具有高度的伦理关照。新时代所铸就的美好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它从现实维度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科学性、从历史维度助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世界维度为发展中国家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路径,“团结奋斗”是关键。党通过大团结大联合创造了历史伟业,形成了伟大团结精神。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的征程上,必须以大团结大联合画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最大“同心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需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应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出发,从几个重点方向着力,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发展的客观性、进程的非线性、路径的多元性、内容的多面性等人类现代化的同质性特征,又包含国家整体性、社会普惠性、文明协调性、生态共容性、国际道义性等中国现代化的异质性特征。全面“解码”中国式现代化同质性和异质性的辩证关系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思想内涵,超越资本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时代意蕴,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化”以“中国式”的新文明范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土壤之上的产物,彰显了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主题的现实诉求。它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固化路径,辩证处理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定性与本民族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复合性逻辑结构,需要从多元视角、多维坐标出发,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多维叙事逻辑。从民族复兴的叙事逻辑而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深刻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民族复兴之间的本质性关联。从社会主义叙事逻辑来看,走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式现代化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同时又不断赋予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新的内容与形式。从世界历史叙事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现代化问题与人类文明问题相关联,创造了世界文明新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个春秋,大体分为三个“30年”。这期间,无论胜利和挫折,都与有否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息息相关。在党领导革命的头30年,党探索作为现代化前提的革命时期经历了困惑与解惑;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年,党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时由比较清醒再走向困惑;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党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实现了新的顿悟与跨越。历史经验表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三个关系最为重要,即继承和借鉴、共存和补充、辨析和吸纳。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本质关联的深刻认识。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定位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坐标,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于、高于西方现代化的文明类型;在历史与未来的贯通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前路;在道路与精神的契合中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体悟中国式现代化之正确道路与充沛动力;在个人与国家的融合中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之于人民、国家与民族的重大价值;在中国与世界的连接中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主要经历了从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必须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刻阐述;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我国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回答了一系列现代化理论问题,不仅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而且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出了我国现代化的“中国风”“新要求”和“大原则”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在宏大的时代叙事背景下,包孕着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党和人民的理想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远大的战略眼光,照应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