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临养老: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心态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对全国五大城市1005名准老年人的调查资料,以同龄非独生子女父母为参照对象,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心态和认识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表明,两类父母对未来养老生活的担心程度基本相同;3/4都将生病照料和日常生活照料看作老年生活中的最大担忧.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生病照料的担心比例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父母,也更多地表现出对子女赡养自己所面临的客观困难的理解.两类父母都认为,为了孩子的前途,应该让他们去更好的地方,自己的养老将主要依靠自己解决.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由此中国有了第一代独生子女。30年时间过去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步迈入老年人行列,独生子女夫妇有了下一代,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养老着实给当代中国青年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养老保障制度安排的缺陷,伤残或死亡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无论是生活照料,还是在精神慰藉、养老保障都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针对现有城市伤残或死亡独生子女家庭救助制度和政策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构建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父母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多维度立体帮扶社会帮扶机制和精神慰藉机制,化解此类家庭潜在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进入老龄化,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也因此被提上日程.独生子女家庭不同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多层面协同努力,由于各个层面提供的资源和承担的角色不一样,他们在实践中的地位和功能也就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步迈入老年人行列,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养老着实给当代中国青年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仅能缓解政府、家人养老压力,还能有效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成为破解"421家庭"养老难题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事实上已进入了"老年大国"。在老龄化问题困扰社会的前提下,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高龄老人的养老需求不断增加,而家庭养老和专业机构养老的发展都面临着困境,高龄老人养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非常尖锐。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高龄老人居家型社区养老模式,让高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7.
我国事实上已进入了“老年大国”。在老龄化问题困扰社会的前提下,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高龄老人的养老需求不断增加,而家庭养老和专业机构养老的发展都面临着困境,高龄老人养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非常尖锐。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高龄老人居家型社区养老模式,让高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大国",在老龄化问题困扰社会的前提下,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高龄老人的养老需求不断增加,而家庭养老和专业机构养老的发展都面临着困境,高龄老人养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非常尖锐。要缓解这类矛盾,宜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高龄老人居家型社区养老模式,让高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失独、独生子女伤残家庭”进入人们关注视野。面临不断增长的失独、伤残群体,如何破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如何让他们安享晚年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文中以长沙县为研究视角,立足现实困境,就如何抚慰“失独、独生子女伤残家庭”之痛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老年人选择的主要养老方式之一,文中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了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研究表明,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个人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生活自理能力、职业、收入。家庭因素的影响则体现为家庭结构、居住方式、家庭赡养费用。居家养老体系因素包括居家养老服务收费情况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致力于探讨居住安排如何与代际关系交互作用去影响我国高龄老人的主观幸福感。通过分析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数据,结果表明,和与他人居住的老年人相比,独自居住或住在机构中的老人更易持有消极情绪。而良好的代际关系能促进机构中的老年人的积极情绪并削弱其消极情绪,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农村老年人已成为推进中国社会老龄化的主体,其生活问题日益突显。文中通过问卷调查法,从生活、医疗保健、心理等方面了解湖南省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发现当前政府养老及社会养老角色的缺失使得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扮演主角。而由于子女照料的有限,这种负担事实上已经转嫁在老年人身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经济来源受限,并直接影响了农村老年人的就医状况,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总体上,中国老年人更加偏好与已婚子女共同居住或者保持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且城乡之间存在差异;但是现实中,规模庞大的亲子群体保持了既分又离的居住模式,说明了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对亲子居住模式的选择存在实质性的影响。同时,实证研究表明,老年人居住偏好模式是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包括获得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亲子现实居住模式的选择是亲子双方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养老下乡是城市老年人到城郊农村居住生活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是未来多元化养老的新选择。养老下乡对缓解城市养老压力与推动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成都市老年人到农村养老的进展缓慢,成效并不突出。分析发现,成都市老年人养老下乡存在农村医疗条件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养老医疗需求、交通条件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养老通行需求、生活条件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养老品质需求的困境。下一步,需要从深入实施医养融合、强化农村交通服务、打造农村养老综合体三方面入手促进养老下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自1996年起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比全国提前了4年.于是"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网络养老院"等许多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新理念、新举措、新经验往往率先在辽宁叫响,然后从辽宁走向全国,日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人事天地》2012,(9):5
国家人口计生委表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下,老年人照料将与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相结合,并进一步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力度。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于学军介绍说,自从2001年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相对其他国家速度快、规模大。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认为,我国庞大的流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满足受到个体社会资本结构和资源多寡的影响。社会资本主要通过社会互动效应、信任效应、互惠效应、规范效应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需求的满足程度和实现方式。实证研究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收入、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卫生、精神慰藉、社区服务享受和社会资本建构能力等方面面临居家养老困境。这些困境可以追溯到养老观念变迁、家庭结构变化、城镇化推进、乡土文化变迁等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社会资本结构及存量的变化。具体而言,农村空巢老人的人际网络不断疏化,信任资源不断流失,所依赖的社会规范不够健全,互惠式能力不断弱化,赖以生存的农村社区发展尚未成熟。改善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困境,需要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社区、政府和社会等多元主体从互动、信任、规范和互惠四个维度构建与丰富农村空巢老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届婚恋年龄,而她们面临的婚恋阻力大都来自于父母的反对。虹从名牌大学毕业,在找到工作的同时,也向父母宣布了自己的婚事:她将与恋爱四年的男友结为夫妇。对此父母深感意外,大学四年女儿从未透露过婚恋信息,如今突然宣布结婚……父母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把此事弄个明白。当她们知道未来的女婿是女儿初中时的班主任时,不由得大惊失色,陷入恐慌,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那班主任是一个其貌不扬行为怪异有违常伦的人物。如今女儿要嫁给他,难道他  相似文献   

19.
女性高龄老人基数大、比重高的问题是影响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并与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比较,从性别差异、城乡差异等角度对中国女性高龄老人的特征差异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发现:2020年我国高龄女性人口占高龄老年人口的近六成,高龄女性规模及其占总人口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增速近二十年来不断加快;受教育程度较低,大多在小学及以下水平;居住安排上主要与子女同住,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其他家庭成员支持;自评健康状况较差,自评健康的比重明显低于男性。基于此,提出设立高龄女性救助基金、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和设施专业性、完善家庭照料者支持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对为老服务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高龄老年人群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等原因,对照护等服务的需求量远远高于其他老年人。尽管近年来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照护服务取得了喜人的进步,但是随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失能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对为老服务的需求品种和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为老服务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地方,其中加强对失能老人尤其是对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低收入老人的基本养老服务,是当前政府和社会面临的一大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