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其刚 《民主》2009,(10):15-17
立法是国家管理的最高形式之一,加强立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前提。立法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一直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作为重要任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的最后一年,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走过了本届任期的第 3年。人们高兴地看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不负人民的重托和历史赋予的重任,民主求实,开拓进取,推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立法工作呈现两大特点 立法是重要的国家活动,行使国家立法权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最重要职责。但是,要为全社会制定规范的立法活动,它自身也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保证制定出的法律的公正性。去年 3月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宪法为依据,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近 20多年来的立法工作经验,参考借鉴国…  相似文献   

3.
陈金木 《民主》2004,(12):19-20
立法程序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法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程序是民主的保证,只有科学、合理的民主程序,民主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我国的宪法和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组织法以及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都对立法程序有所规定,2001年7月1日施行的立法法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作了比较全面和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并纳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维护宪法权威需要具体制度保障。宪法权威不是凭空塑造出来,而是在纠正违宪中被认同的,在监督宪法实施的具体案例中形成的。健全监督机构是启动宪法监督的根本措施第一,监督宪法实施要有专门监督机构。早在1954年宪法中,就规定了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实施监督职权,但因无具体的机构支持使其仅仅停留在字面的规定上。在  相似文献   

5.
宪法适用是将宪法的强制性由潜在转化为现实的关键环节,也是显现宪法最高权威性的必经之路。现行宪法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对宪法适用机制进一步做出完善。通过分析各国家机关特别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宪法的适用情况,可以得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宪法适用机制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2015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对法律条款的制定或修改,对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领导权及其法律内涵进行了规定。这一立法确立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立法工作的实践方式,也以国家意志的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法律地位。四十余件法律规定了八种立法表达类型,明确了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领导权及其法律规范内涵,为党内法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部委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中,规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的领导权及其法律规范内涵提供了立法借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上关于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法律地位的立法条款,不仅是我国法律上明确规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法律地位的立法表达的案例,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落实宪法关于党的领导的规定,在重要法律中明确规定党领导相关工作的法律地位的立法体现。  相似文献   

7.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要加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一环。为此,急需推进立法民主化,强化监督职能,建立健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执法检查,就是对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法律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的若干规定》,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本文拟对有关执法检查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逻辑内涵以及立法的政治属性等,要求人大立法以人民的意志为中心,以民主立法获得智慧和力量,最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立法的根本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开展立法活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人大主导、民主立法,以人大立法的人民属性为理念和方法,检视和改进立法制度与立法程序。  相似文献   

10.
木子 《瞭望》1992,(11)
自1988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监督、发挥代表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甄树清 《团结》2004,(3):12-14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以及司法改革的步步推进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依法治国并不是将法律单纯地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而是将依法治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价值及制度运作深入到国家、社会、国民之中。而宪法作为法律的法律,无疑成为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要依宪治国。这就要求法治必须稳定,宪法必须权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职权,是宪法赋予的重要职权。那么,人大及其常…  相似文献   

12.
略论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实效傅学杰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作为权力机关,对"一府两院"实施工作监督是其重要职权之一,目的是为了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但由于诸种原因,工作监督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自...  相似文献   

13.
“两会”特别报道当一年一度的“两会”又要召开之时,人们自然而然地在挖掘九届全国人大第二年工作的“新闻”。“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步伐加快,监督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他工作稳步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副局长郑允海给了我们一个总的概念。立法步伐“内涵式”的加快 郑允海介绍说,1999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3件,其中通过了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共24件,比1998年增加了4件。 数量的增加,还不足以反映立法步伐的加快。从这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和通过的合…  相似文献   

14.
《立法法》规定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和一般立法程序。《刑法修正案(八)》和《刑法修正案(九)》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修正案的形式对1997年《刑法》作出的修改和补充,其中刑法总则性规定的修改中涉及剥夺重大权益的内容违反《立法法》中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限划分的规定;刑法内容修改中存在违反《立法法》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法权限的现象;刑法修改的内容中存在违反《立法法》关于立法程序规定的现象。有必要采取《立法法》修正案和法律解释的方式,对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刑法等基本法律的立法权限与立法程序做出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化、操作性更强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吴庆宝 《民主》2011,(8):16-17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到2010年底,包括现行宪法在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9件。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法律为主干,多层次、多部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16.
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维护司法公正和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加强人大对司法的监督作用,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也是促进司法公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权力机关和监督机关,应当积极开展司法体制改革监督工作,为司法体制改革提供法律补给和意见建议,并为改革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地方人大监督司法体制改革工作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机制尚不健全以及保障措施不足等问题。地方人大应当提高监督认识、增加监督途径、改进监督方式、强化监督保障,以确保司法体制改革能在合法的框架内依法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2,(9)
监督工作的增强,是九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呈现出的一个显著特点。本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在组成之后不久,就提出要把监督工作放在与立法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近4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同,并带动和鼓舞着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从清晰、有力的监督步伐中,人们欣喜地感受到了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脚踏实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实际政治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出发点,以政治资源及由此产生的政治策略为主要研究视角,将个案监督看作人大的创新性职权行使方式之一,力图探究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司法机关时采用个案监督方式的原因所在。认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职能的发挥受到党的领导、社会舆论、宪法及法律规定等3方面的影响,这既限制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行动范围,又为其行使职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而决定性地塑造着各级人大的行为模式。个案监督就是人大诸多职权行使的新方式之一,集中体现了当前中国人大的行为模式和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论立法瑕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立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发布337件法律及决定,国务院制定了70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已达6000多件。立法工作的累累硕果,对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法治的推行提供了基础条件。但是,要实现十五大报告指出的“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具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我国要实行法治(制度化治理),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由此引出了"宪法司法化"的话题。从有关争论来看,宪法司法化实际上指的是宪法的司法适用,但这个主张在我国难以成立。相比之下,对于我国宪法的有效实施来说,更应该强调宪法立法化这个途径。宪法立法化是指宪法(成文宪法)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更加具体的法律才能具体化,并且通过具体法律的有效实施才能达到全面落实、有效实施的效果。宪法立法化不是保证宪法有效实施的充分条件,但却是首要条件。我国在宪法立法化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立法缺失和立法质量问题,是导致我国宪法难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因此继续推进我国宪法立法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