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文化印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实现使命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与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内在关系以及红色文化对我们党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价值。实践中,要不断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对象的获得感、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以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文化精神洗礼中守初心、担使命。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青年一代是新时代的弄潮儿,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培育文化自信首先要从青年抓起。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高校在培育青年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当坚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因,以革命文化为血脉,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活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动力,引导青年将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上升到文化担当的高度,真正把理想信念、人生追求自觉融入实现国家梦、民族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把青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张伟 《世纪桥》2024,(2):88-9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理念,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培养基地,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优秀文化遗产,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基于此从校园环境、思政内容、学科融合及实践活动等展开分析,旨在探索红色资源有效融入路径,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推动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高度重视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对"红船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三山一坡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的论述中,赋予了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精神内涵,形成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勇于革新、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精神为主要精神内涵的红色革命文化思想。新时代,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既是对革命先烈崇高献身精神的深切缅怀,也是奋力实现伟大梦想的强大精神动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推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精神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延续传承的坚韧纽带。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才,肩负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希望的重任。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境遇下,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应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本方略,从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把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践行、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等方面着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邹积铭 《求贤》2024,(2):46-4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下,新时代女排精神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力量,是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凝聚力量,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榜样力量,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自信力量,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传播力量。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对于传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增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精神力量,具有深刻的价值意涵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发挥大别山老区"中国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重要发源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弘扬"大别山精神",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高地,促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地生根,增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8.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造就的独具特色的精神遗产。历经沧桑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依旧历久弥新,其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文化感召力对于我国广大青年进行精神塑造和提升精神定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红色精神培育青年,对于我们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长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沉淀形成的先进文化,其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和丰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文化蕴含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融合,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理论引导作用,推进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积极发挥红色文化的情感激励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共鸣;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价值,完善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实践平台,强化大学生的行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新时代法治文化自信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双重价值意蕴,既有利于开拓弘扬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境界,又有利于彰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增强制度自信的新追求。从教化于人来看,法治环境文化是自信之基;从固化于制来看,法治制度文化是自信之本;从内化于心来看,法治精神文化是自信之魂;从外化于行来看,法治行为文化是自信之效。以良法善治为理性引领、以全民普法为基本抓手、以道德滋养为强大支撑、以载体建设为重要依托,构成了国家治理视野下提升新时代法治文化自信的重要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越发认识到,弘扬现代北安精神,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追溯红色历史渊源,整合相关红色资源,使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更具贴近性、认同感和凝聚力。我们期望,通过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增强城市发展软实力,焕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精气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2.
革命文化,又称红色文化,是20世纪以来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文化形态,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革命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价值性,作为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革命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在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坚定红色文化自信,不断的继承和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必须要突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加强学校教育,使其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陈伟  杨丽可 《党建》2023,(3):57-5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红色故事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电子科技大学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将红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实践研学、文化建设和互联网络,引导青年学生争做传承红色基因的新时代好青年。  相似文献   

14.
林智华 《世纪桥》2023,(2):12-14
新时代背景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度文化自信的高素养人才,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基层党校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进一步探究基层党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对提升党校党性教育质量、提升党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剖析,阐述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以及存在的困境,提出了基层党校以红色文化促进党性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以期为我国基层党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增强文化自信,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成人,滋养学生心灵、涵育学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文章阐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从课程教材、主题活动、教师队伍等方面对近几年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发展进行了梳理,从指导思想、丰富载体、理论创新等方面探究了新时代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英雄精神是我们党奋斗历程的精神主轴,是引领青年自信自强的重要动力,也是破解青年发展的重要法宝。新时代青年英雄精神培育要坚持人民主体性与英雄独特性相统一、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衔接、坚持利他性与自利性相协同。新时代青年英雄精神的培育应秉持与时俱进的质性,构建新的英雄精神教育理想,拓展英雄精神教育的内涵,明确青年全面发展的培育目标,发挥自我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报告还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了战略部署.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梁精神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程中,用鲜血和生命培育铸就的南梁精神,其主要内涵是“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体现了我们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国革命精神链条的重要环节和甘肃特有的红色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文化产业是一个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的行业。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的传播交流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也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与此同时,文化自信也引领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并确保了其发展方向。在明晰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路径,能够有效促进二者的动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是夯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根基的客观要求,是增强大学生精神动力的重要保障,是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现实必然。高校在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形式单一、内容不够全面、经费投入有限、效果有待提升等。为此,高校既要优化模式、知行结合,发挥课堂积极作用,又要扩展平台、把握主体要求,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以期使大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精髓、有效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时代转换中丰富其意蕴,对其传承和创新。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人格的完善、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精神滋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要通过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实现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融入校园文化实现大学生的文化浸润,融入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