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正式建立平潭综合实验区,2 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2月平潭、厦门、福州福建自贸区三大片区正式挂牌.平潭综合试验区由此叠加自贸区,在“双区”政策效应的驱动下,进一步提升平潭的开放开发水平.但在此机遇下,平潭应该尽快抓住“自贸区+实验区”两区建设的契机,打好“产业牌”,构建符合自身发展定位和优势产业的支撑体系,以实现平潭产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平潭自贸试验片区开放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2.
产业互联网有利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也有利于产业互联网核心发展要素的形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可通过集聚先进制造业弥补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短板、引导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和管理变革、利用互联网企业本身的数字技术和资源建立产业赋能平台等方式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的背景下,构建独具特色的党建工作新路径,进一步为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和能级提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成为扩容后上海自贸区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尝试从党建工作的新内涵与新功能视角出发,浅谈扩容后上海自贸区党建工作的新变化、存在问题及实践路径,以期为自贸区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层传声     
习近平: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5年来,各自由贸易试验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锐意进取,  相似文献   

5.
改革前沿     
《当代贵州》2013,(27):9-9
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公布在即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总体方案草案几经修改,目前已基本定稿,也已走完相关法律程序,即将对外公布。方案公布后,上海将出台自贸区管理暂行办法。自贸区总体方案涉及近100项试点任务,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投资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建立与试验区相适应的监管等制度环境等,其中超过一半属于制度创  相似文献   

6.
经过8年的探索实践,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制度创新探索、试点经验推广、经济辐射带动、助推国家战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且表现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态势。在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自贸试验区所具有的要素集聚、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和营商环境等优势,使其必然成为联通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节点和平台。下一阶段,自贸试验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高端节点、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保障双循环畅通互促,并重点从完善顶层设计、对接高标准规则、推动系统集成创新、激活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发展、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等方面,最大程度发挥其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功能,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是关系中国发展和世界进步而顶层设计的国家战略,其本质是遵循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通过创新开放合作,形成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2013年提出以来,五年来已经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和政策互通、经贸投资合作、民心相通等多个领域取得初步成效。浙江是全国对外开放先行地,已经基本具备以“一带一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未来应通过实施“与”字型开放战略,重点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上寻求突破,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挂牌以来,"自贸区"一词逐渐变得广为人知。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快自贸区建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自贸区"又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四川、重庆等地的代表团竞相提出自贸区申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的首个自由贸易园区,是国家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其主要任务是探索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推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上海自贸区运行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上海自贸区2013年9月获批之初,规划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  相似文献   

10.
李光辉 《先锋》2017,(3):8-11
从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至今,我国已批准设立11个自贸试验区,初步形成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四川自贸试验区作为其中之一,应在先行先试中找到自己的特色,构建起四川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1.
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给两岸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机遇,福建自由贸易区应合理利用制度的创新,进一步扩大和台湾的人员交流、产业合作,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要警惕政策套利行为,加强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2.
丁勇 《前线》2023,(12):84-87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宣布支持北京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北京市构建新发展格局“五子”联动中的重要一“子”。北京紧抓“两区”政策叠加机遇,紧扣“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要求,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经验。下一步,北京将以增强开放改革实效性为导向,以政策释能和项目落地为发力点,锚定首善标准,全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北京样板”,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廊坊市固安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通过政策引领、成果转化、载体建设、金融助力、人才引育、服务创新“六位一体”模式,推动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能力提升、极化效应增强、创新资源涌入”的良性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20,(9)
正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的重要平台,构建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能更好地推进自贸区建设。2019年8月,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黑龙江自贸区的建设同样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必然需要塑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着力优化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设立自由贸易园区来扩大开放、解决区域性经济问题,已成为世界诸多国家促进经济整体发展的共同选择。成都地处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节点位置,经济基础较为扎实、交通网络便利、经济腹地广阔、具备多年运营综合保税区的成功经验,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兼备。本文重点分析了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成都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和需要重点关注的挑战,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因地制宜,建立综合型内陆自贸区;二是加速产业升级,夯实贸易和投资的基石;三是"软""硬"兼施,营造高效便捷的自贸区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16.
博采     
河北出台自贸区管理办法,日前,河北省以省政府令的形式发布《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适用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试验区涵盖雄安片区、正定片区、曹妃甸片区和大兴机场片区。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22):38-46
刚刚满一周岁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一场制度革命正在向纵深推进,减一道程序,少几番折腾,市场正在感知政府之变。一年来,上海自贸区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它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和问题?未来我们还有哪些期待?下一步的改革重心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自贸试验区建设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加强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自贸试验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重大使命,积极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在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载体。  相似文献   

19.
田利 《新湘评论》2024,(1):42-43
<正>2023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深度对接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建好用好中非经贸博览会、湖南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建好用好自贸试验区,制度建设是关键。要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和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探索建设自贸区联动区,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要求,努力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引领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农业大省,要牢牢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释放上亿人口生产生活、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等蕴藏的巨大消费和投资需求,努力在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能、打造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