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犯罪被害预防能力提升的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功能缺失与学校法治教育功能的不完善是导致留守儿童易遭受犯罪侵害的重要因素。留守儿童成长的客观环境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留守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往往导致相关预防教育工作难以开展。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主要可以分为被害前阶段以及重复被害预防阶段。目前应进一步统筹、对接、协调各部门间的预防教育活动,构建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共同体;有必要组织推广有益经验并利用好现有的教育设施;应设立专项留守儿童被害预防教育基金,包括被害前预防与被害后预防两类基金。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研重庆、安徽部分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被害现象,可以发现,安徽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欺凌被害现象报告率低于重庆地区,两省市留守男童被害率均高于留守女童,留守儿童实施校园欺凌行为报告率明显较低,相对轻微的校园欺凌类型较为常见。父亲监护“缺位”让重庆地区留守儿童更易成为校园欺凌现象的被害者,特定时空条件使留守儿童更易遭受上述侵害,教师的关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留守儿童的被害率。为了防治上述被害现象,家庭层面上应着力减少因监护人外出而产生的监护“真空”;学校层面应多项并举以构建防范制度体系;社会政策层面应着力消除上述被害现象的致害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农村留守儿童利益受损现象仍然严重。为确保留守儿童群体法定权利的实现,有必要对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在充分借鉴既有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把法律保护作为实现儿童权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群体自出现至今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出发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鼓励投资家庭的社会支持模式、从政策上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等对策和建议,以期能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新兴的中国社会文化的衍生词。留守儿童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特种群体,间接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状况。全世界仅此中国有如此之现象,归根结底离不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体制的转型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通过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成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对策建议,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增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如何正确调整、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促进个体成长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交叉学科研究方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研究,并从政府、学校和家庭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化的转型,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普遍存在着父母关爱和监护的不到位、学校教育和措施的不完善、社会环境和相关法律的不健全等,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及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进而阐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原因,从而提出改进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根据相关调查,对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这部分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增多,特别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焦点。为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我们应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状况的统计工作,建立健全监护机制,为其安全成长提供法律保障,从而积极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与和父母同住的城市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对此,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高度重视,并在各个层面采取综合对策,尽量减轻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同时,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一留守儿童相应产生。并随着打工人数量的增多而不断地庞大。众所周知,儿童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因此留守儿童的问题应受到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是影响人们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重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本文根据近千份调查问卷分析了现今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现状,找到存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从家庭,学校,国家三个方面分析了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赵星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6):111-117
青少年网瘾被害危机在生成机理、客观特征、演变规律、具体危害等方面具有特征,需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对处在危机中的青少年进行干预和教育,有两种基本手段和途径,即紧急性干预教育和后续性干预教育。紧急性干预教育是根本的和主要的手段。紧急性危机干预教育模式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转变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提供者和留守儿童的互动关系出发,在社会支持的互惠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留守儿童干预措施进行评价,提出现有的留守儿童干预措施的作用和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强调青少年自身蕴含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主张"培育"而非"管理"。用积极青少年发展观来反思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并非"问题儿童";留守非"问题"之源,留守儿童"问题"为多因素累加效应所致;留守儿童同样拥有积极发展的力量和发展良好的可能。为此,留守儿童研究和实践应着力激发留守儿童成长的主体意识,发掘和利用留守儿童发展的保护性因素,注重留守儿童积极品质的培养,构建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由于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投资创业或打工赚钱,而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导致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由于远离父母,留守儿童失去了父母的关心与疼爱,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不仅妨碍了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妨害了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需全社会共同努力,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来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6.
公正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公正问题。基于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政府职能以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根源,从公共政策的公正价值取向出发,政府在治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应有所作为:政府职能方面,注重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价值导引上,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人口流动到户籍地以外时把其未成年子女留在户籍地而形成的,是指与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总数已超过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而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把他们留在原住地入学接受教育,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了。以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为研究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将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更为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是当今时期恩施州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一严峻课题,恩施州积极进行研究探索,构建了六条线的网络责任体系,形成了四种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学校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十条有效措施温暖留守学生心窝,较好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