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洁 《党建》2012,(7):22-23
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既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也是国际较量中的重要筹码。当今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核弹与火箭”退居幕后,“意志与思想”走向台前。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文化领导权等“软权力”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作为这场“无硝烟战争”的参与国,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压力,中国被推到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已成为执政党的第一领导权,意识形态文化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关键。调研表明,我国意识形态文化虽然总体安全,但不安全感较为明显。我国意识形态文化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持肯定态度的人多于持否定态度的人;信仰迷惑现象较为普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不高;高等学校对主流意识形态"形式上重视、实质上轻视"现象较为严重。维护我国意识形态文化安全的基本思路与举措包括:对意识形态热点问题不回避,善于在与错误思潮交锋中彰显自身的魅力;在经济生活中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减轻经济剥削,增进广大劳动者的福利;全社会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普及,克服泛道德化批判思维误区;推进官德建设制度化,以增强文化安全的政治基础;改造高校教育办学理念,以健康的人才培养引领世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史纵横》2013,(6):1-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各国之间软实力较量加剧,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出全面挑战。综合各方观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威胁。苏东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把"西化"、"分化"的重点转移到中国。他们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先发优势,宣称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普世价值",乘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强迫或引诱他们认同西方价值,从而实现文化同质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引领人民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的自信.西方事实上的意识形态霸权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内容、形式、人员与制度等面临着严峻挑战.当前需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内容与要求在服务人民利益、创新内容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加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是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斗争的全新场域,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就必须认识新媒体其的特点、发展规律及其与传统媒体的区别。要在充分认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从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努力提升新媒体运用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不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管理权,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旗帜鲜明、态度坚决、立场坚定。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松"西化""分化"我们的图谋。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各种错误思潮的挑战,意识形态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阶级基础产生新的变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手段受到制约。我们要高度重视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7.
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政治思想与意识形态学说的核心。葛兰西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导权的争夺,他对文化领导权获取方式和意义的全新论述以及对知识分子群体作用的界定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着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钱思彤 《世纪桥》2020,(1):93-9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价值导向,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遵循。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提高政治意识、强化理论武装、强化阵地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增强舆论引导等方面实现路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的产物,是回击挑战的胜利果实,它的一个伟大的品格就在于它在面对“批判”、面临挑战中批判,它无数次地以其真理性批判着“批判”,又无数次在批判中显示了其科学性、真理性。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4,(1)
在大调整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时代重大课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社会整合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意识形态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维护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事关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权建设全局的、必须一刻也不放松的特别重要工作,领导干部在新30年必须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才能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众多挑战、意识形态能力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在新30年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必须直面挑战、立场坚定、敢于战斗,并应该从四方面努力打赢新30年的意识形态反击战,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2.
正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育人的重要摇篮,同时也是传承文化、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的重要园地。能否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能否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红线,不但关系着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问题,甚至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一、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  相似文献   

13.
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并不是对经济基础的消极反映,也不能简单地界定为一种错误的观念和虚假意识,它是人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夺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可以发挥意识形态在不同层面的凝聚作用,保持社会集团的统一性。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必须紧紧抓住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特殊作用和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的作用,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力支配功能建立在人们自觉认同的方式之上。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也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立足现实、立足国情,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守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创新意识形态实践形式,不断完善推动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和工作,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完善体制机制,为主流意识形态发挥作用提供制度性保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弘扬民族精神,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繁荣;加强媒体监管,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时代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网络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和传播的新工具,搭建了借鉴各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经验的新平台,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但也面临系列挑战:开放性网络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地位的挑战,信息网络化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挑战,网络垄断化对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的挑战等。有效应对策略显得必要而迫切:确保网络上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实现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有效转变,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网络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能不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关键要看能不能占领网上阵地,能不能赢得网上主导权”。这一论断,深刻阐述了做好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当今时代,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能把握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直接关涉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国家思想共识的凝聚、社会主流舆论的壮大、个人理想信念的赓续。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依然尖锐复杂,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社会碎片化不断加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诸多薄弱环节。立足当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挑战,围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彰显文化自信、提升话语效力、创新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做文章,全面加强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  相似文献   

20.
曾祥耿 《求实》2012,(4):31-33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面临全球化、网络化、民主化巨大挑战。这不仅影响到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方面建设,更直接影响到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因此,除了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层面进行研究,以解决针对意识形态的实际问题外,更主要的是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探索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以提升我国意识形态的生命力,使其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